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豆豉的发酵时间,降低豆豉含盐量,避免有毒真菌的污染,对豆豉低盐高效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淋出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了豆豉醅发酵原料配比为黄豆15 g∶麸皮6 g;豆豉曲制作过程中,米曲霉种曲的接种量为5%~10%,培养时间36 h;豆豉发酵过程中,最佳含盐量为7.5%,最佳温度50℃,发酵时间为7 d。该工艺杂菌污染少、发酵周期短、产品质量高,并且最终的成品营养丰富,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0.83 g/100 g。  相似文献   

2.
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豉,质量不稳定,酶活力不高,发酵周期长,生产受季节性限制.而采用米曲霉发酵法生产豆豉,不但发酵时间及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突破了季节性限制,减轻了劳动强度;利用米曲霉制曲,低盐固态发酵法给米曲霉的生产、产酶及酶的作用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生产的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各项理化指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容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其发酵周期由传统的一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相似文献   

4.
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豉,质量不稳定,酶活力不高,发酵周期长,生产受季节性限制。而采用米曲霉发酵法生产豆豉,不但发酵时间及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突破了季节性限制,减轻了劳动强度;利用米曲霉制曲,低盐固态发酵法给米曲霉的生产、产酶及酶的作用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生产的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各项理化指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的豆豉风味欠佳。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传统的、用单一菌种制曲的方法加工出的豆豉虽然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还易发臭。而采用多菌种制曲、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的豆豉,气味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短。现介绍如下:一、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能高产AMP脱氨酶的野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通过大豆的自然发酵制备豆豉曲,并分别以PDA、MRS和YPD 3种培养基进行豆豉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分离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AMP脱氨酶活力.[结果]试验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纯种菌株51株.通过进一步的摇瓶发酵培养,检测到具有AMP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为16株,选取活性最高的DCP-23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青霉菌属.通过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确定该菌株产酶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30℃发酵60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AMP脱氨酶可达到293.7 U/ml.[结论]试验获取了1株能产较高活性AMP脱氨酶的野生青霉菌株DCP-23,可为高产AMP脱氨酶的菌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曲霉型阳江豆豉曲中筛选出5株菌落形态不同的曲霉(Aspergillus spp.),通过纯种发酵制备豆豉曲,测定了豆豉曲中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活性,从中筛选出1株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并对该曲霉进行ITS r DNA序列分析,发现该曲霉与Aspergillus oryzae strain P6B2(JX429926)的同源性最高,故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化学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得到优良高产蛋白酶活性的突变株,其中性蛋白酶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纯种米曲霉发酵工艺制备阳江豆豉的各项参数;探讨前发酵期添加黑豆水解液、后发酵期添加不同盐量对豆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强抗氧化活性物质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Fe~(3+)还原法和羟基自由基法3种方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黑豆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黑豆水解液诱导法纯种发酵制备豆豉的抗氧化活性比传统工艺纯种发酵豆豉的抗氧化活性强,低盐后酵的豆豉抗氧化活性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10.
朱小芳  黄占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29-18231
[目的]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温度、食盐含量、Fe3+离子量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发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增强,但在55℃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在盐分为10%时,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最大;在Fe3+添加量为0.10%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褐变强度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盐分为8%、三价铁离子为0.2%的条件是产生类黑精的最佳发酵条件。[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豆豉发酵产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为发酵过程中控制类黑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