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测量较小流点法为标准,采用优化组合法对适宜加工1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等助剂进行筛选,确定其最佳配方组成为:SpltNPV 10亿PIB/mL、农乳500#2.0%、SP-2700 1.5%、白炭黑3%、黄原胶0.1%、硅酸铝镁1.5%、苯甲酸钠0.3%、乙二醇3%、有机硅消泡剂0.2%,余量水。结果表明:采用以上配方经湿法研磨3 h后,产品悬浮率90%以上,冷热贮等各项指标合格,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白菜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用量每667m2为4~7g时,药后3d对小白菜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长达14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 ,比较了取食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斜纹夜蛾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l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从毒力来看 ,SlNPV对取食人工饲料斜纹夜蛾 3龄和 4龄幼虫的LC50 分别为 1.1× 10 8PIB/ml和2 .7× 10 8PIB/ml,对取食甘蓝叶片的LC50 分别为 6 .0× 10 8PIB/ml和 6 .4× 10 8PIB/ml,对取食大豆叶的LC50 分别为2 .4× 10 8PIB/ml和 1.9× 10 8PIB/ml,取食人工饲料斜纹夜蛾对病毒的敏感性高于取食甘蓝叶斜纹夜蛾 ,而与取食大豆叶的差异较小。从致死速度来看 ,病毒对取食大豆叶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最慢。从斜纹夜蛾体重增长来看 ,取食人工饲料的体重增长最快 ,取食甘蓝叶的居中 ,取食大豆叶的体重增长最慢  相似文献   

4.
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防治甘蓝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田块喷施25 mL后3 d,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溴虫腈悬浮剂50 mL和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60 g的处理效果,说明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在防治斜纹夜蛾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从分子生物学、病毒流行学、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工厂化生产及田间药效等方面阐述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以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SINPV基因组作酶解分析的基础上,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作探针,对其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XbaⅠ酶切的2.9kb片段含有全部或部分SINPV多角体基因,并将该片段克隆至puc18载体上。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i NPV)郴州株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病毒的人工繁殖方法以饲喂法较好,病死率为65.0%;害虫染毒后4~8 d达死亡高峰,高温、高湿、寡日照天气有利于病毒的发生流行;此病毒的室内校正防效为86.6%,略优于已投入市场的病毒产品;田间校正防效为88.4%,稍高于阿维菌素农药产品的防效;病毒原液中的病毒多角体的浓度为1.03×1011OBs/ml,为国内的强毒株。该病毒作为防治害虫的生物因子,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进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莲藕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和施用成本综合考虑,20亿PIB·g-1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450 mL·hm-2较好,药后 14 d 总防效为97.9%。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为1.0~2.5μm,平均直径为1.65μm.以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为靶标害虫,对该病毒的感染力及杀虫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斜纹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随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14PIBmL-1;浓度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随龄期增大而减慢;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致病死亡率为0.可见,此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力,且专化性强.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的核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GV)普遍存在多种分离株,同种病毒不同分离株往往在致病性和作用速度上存在差异[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病毒基因感染昆虫宿主的分子机制。【方法】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遗传突变株,筛选到少多角体基因突变株-SpltMNPV B型株,克隆该株的少多角体基因(fp25K)。对不同株系SpltMNPV的fp25K进行序列分析、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和虫体感染试验。【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中国株相比,A型和C型分别发生了4个和3个核苷酸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B型株3′端核苷酸发生了多处缺失和一处插入,导致FP25K蛋白C端21个氨基酸改变。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试验表明,fp25K基因突变导致多角体明显减少的表型。虫体试验表明,感染fp25K突变的SpltMNPV B型株的宿主液化减弱。【结论】SpltMNPV B型株是一株自然的少多角体遗传突变株,该突变株可用于更深入地解析少多角体表型成因、病毒感染后虫尸降解和液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研究了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随着龄期增加,致病性减弱,LC50值升高。在15~30℃范围内,饲育温度越高,致病性越强,LC50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表达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 VP39蛋白的vp39假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AcMNPV),明确SeMNPV VP39是否能取代AcMNPV VP39在AcMNPV中行使功能,为深入探究杆状病毒的核衣壳装配机理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bacmid (bAcvp39KO)的基础上构建携带SeMNPV vp39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和多角体蛋白基因(Polyhedrin,polh)的重组病毒(vAcSevp39:FLAG)。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SeMNPV vp39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IPLB-Sf21-AE clonal isolate 9(Sf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在Sf9中的感染和扩散情况,采用病毒滴度测定并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检测vAcSevp39:FLAG的感染性芽生型病毒粒子产量,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eMNPV VP39能在v 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获得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无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产生,与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病毒(v Acvp39KO)的现象一致;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vAcvp39KO不同的是,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细胞中虽然未产生核衣壳,但在感染细胞的核中存在大量空的透明长管状衣壳结构,表明SeMNPV VP39能挽救vAcvp39KO的衣壳结构装配,但在AcMNPV中不具备装配核衣壳的能力。【结论】SeMNPV VP39在AcMNPV中虽能形成衣壳结构,但不能有效装配核衣壳,导致无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产生。  相似文献   

15.
用9.44×108 OB/mL和9.44×107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1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18.59%、5.88%~10.21%,羽...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上的斜纹夜蛾(Sm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与化学农药乐斯本相比,用药后14 d,防治效果提高了29.46%.乐斯本施用区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为0.40099 mg/kg,分别是空白对照和病毒杀虫剂施用区的40.22和43.68倍.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线性模型描述了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速率、病死时间分布与饲育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饲育温度的升高,感病幼虫病死速率加快。Schoolfidd模型、Stinner模型和分段Logistic模型均可很好地描述幼虫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不同饲育温度处理下,感病斜纹夜蛾每日病死率可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Hosmer—Lemoshow统计量检验不显著),方程中各项系数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饲育温度下的幼虫病死时间分布可用Weibull模型、Gompertz模型及Logistic模型很好地拟合,通过用决定系数R^2和剩余平方和Q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程度,表明在29℃以下,以Logistic模型拟合最好,Gompertz模型次之,Weibull模型稍差。当饲育温度在32℃以上时,以Gompetz模型最好,Weibull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次之。应用模型可以模拟分析不同饲育温度下的幼虫病死时间分布及温度对幼虫病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ta)幼虫血淋巴酯酶和酚氧化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谱带在感染病毒后12h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酶带位移和新酶带的产生,在虫体内建立了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性在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12 h最低,48h达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Ⅱ)是一种新发现的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株,其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共149个ORFs.对SpltMNPVⅡ BV和ODV的质谱分析表明,ORF59位于ODV中,是一个功能未知的ORF.本研究根据SpltMNPVⅡ ORF5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克隆了ORF59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上游具有4个TATA box,一个早期启动子CAGT和一个晚期启动子ATAAG.读码框含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定分子量为25.4 ku.将ORF59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约29 ku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即为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融合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ORF59多克隆抗体.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ORF59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