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酶联免疫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呋喃唑酮、呋喃它酮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方法对水产品中AOZ和AMOZ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3μg/kg,向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5,1.0,3.0μg/ks三个梯度标准品溶液时,AOZ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6.8-96.9,BSD为7.54~10.22,AMOZ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4.0~95.4,BSD为7.03~12.89;利用该方法与LGMS-MS比对试验,样品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3.
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免疫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碳二亚胺(DCC)一步法将对醛基苯甲酸衍生物CPAMOZ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上,合成免疫原CNPAMOZ-BSA、包被原CNPAMOZ-OVA。用紫外线扫描、SDS-PAGE进行人工抗原合成的鉴定;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NPAMOZ mAb的细胞株;对NPAMOZ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CPAMOZ-BSA人工抗原分子结合比为15∶1;筛选出分泌NPAMOZ mAb的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1株2D11-B4,间接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效价达到1∶(6.4×102),腹水效价为1∶(1.2×106),对NPAMOZ IC50为7.58μg/L,与其他抗生素交叉反应率低。本试验获得了抗NPAMOZ高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氨氮在土壤中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氨氮吸附/解吸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和解吸基本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氨氮热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等温式既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也不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为监测上市鸡肉中兽药残留情况,确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禁用药的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应用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方法 对合同养殖户随机抽取的15批待上市鸡肉中呋喃它酮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取待测鸡腿部肌肉经过16 h衍生化及前处理后,取处理后样本加入酶标板.用酶标仪以双波长450/630 nm下读取吸光度值,得出样本中呋喃它酮的残留量.经测定,所测15个样本中呋喃它酮含量水平均未超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0.5 μg/kg最这个最低检测限,符合国家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标准,允许上市和出口.  相似文献   

6.
通过甲醛—硫酸混合液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294 K下,吸附焓变△H=-11.41 kJ/mol,自由能△G=-5.09 kJ/mol,熵变△S=-21.50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呋喃它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呋喃它酮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方法】以戊二醛法将呋喃它酮代谢物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AMO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再由NaBH4还原西佛碱得到结构稳定的免疫原AMOZ-BSA和AMOZ-OVA;用对醛基苯甲酸(CPA)对AMOZ进行衍生化,得到衍生物CPAMOZ,由质谱鉴定,经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将CPAMOZ与BSA和OVA偶联得到免疫原CPAMOZ-BSA和包被原CPAMOZ-OVA.经紫外扫描鉴定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免疫Balb/c小鼠,ic-ELISA方法测定鼠血清多克隆抗体对AMOZ和NPAMOZ的特异性.【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CPAMOZ-BSA免疫制备的抗体对NPAMOZ有良好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32×104,对NPAMOZ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4.53 ng·mL-1;抗血清与CPAMOZ、AMOZ及呋喃它酮的交叉反应率为78.6%、1.5%及4.6%;与其他3种硝基呋喃类原药及其代谢物对硝基苯甲醛、对醛基苯甲酸等结构相似物的交叉反应均小于0.01%.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然钠基膨润土,以一定浓度的结晶紫水溶液为摸拟染料废水,探讨了不同参数如接触时间、初始pH值、温度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00目的钠基膨润土,用40 mL初始浓度250 mg/L,pH 7的结晶紫溶液,在303 K振荡35 min,其吸附量达219.75 mg/g,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证实该吸附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等温吸附平衡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反应方程.
Abstract:
Na-bentonite was used as an adsorbent to adsorb crystal violet from aqueous solution, which served as simulated dye waste wat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tact time, initial pH and temperature on its adsorption capacity. A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219.75 mg/g was achieved when 40 mL crystal violet wit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50 mg/L and a Ph of 7 was oscillated at 303 K for 35 min,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G0 ,△H0 and △S0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a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whil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fit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9.
茶叶渣吸附水中砷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叶渣对水中三价砷离子(As3+)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7.0,吸附时间为150min时,As3+的去除率最高;当温度由20℃升至40℃时,茶叶渣对0.2mg/L的As3+的最大吸附率由33.2%升至37.8%,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茶叶渣对As3+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通过对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茶叶渣对As3+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不同温度下热力学的吉布斯自由能△G°,熵变△H°和焓变△S°的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主要土壤磷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2P同位然释法测定了陕西省4种主要农业土壤添加磷2h后吸附动态,并将绝对反应速度理论移植用于磷吸附热力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和一级反应方程;磷吸附的温度商Q10为1.09左右,磷吸附的活化能为2.6-7.6kJ/mol;说明磷加入土壤2h后的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同一条件下磷吸附的热力学函数一吸附活化焓变、活化熵变和活化自由能变均为黄绵土〈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下土壤活性碳库变化,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定位试验。试验以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4种轮作种植模式: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W-P→W-M),共计5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活性碳组分含量变化和碳矿化特征。结果发现:相较于CP模式,P→W-M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52.7%~53.3%)、可溶性有机碳(13.3%~344.8%)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25.3%~101.4%),W-P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39.3%~46.8%)及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271.4%)、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44.3%),W-P→W-M模式则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各碳组分含量。各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P和W-P模式具有较低的潜在矿化有机碳库,W-M和W-P→W-M模式显著提高了潜在矿化有机碳库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研究表明,P→W-...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法对橙汁褐变的控制,通过研究活性炭颗粒大小、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橙汁色值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为活性炭颗粒大小为180 μm,每200 mL添加量为11 mg,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5 h.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反应温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用量0.3 g左右,pH值2-3,吸附温度20℃-25℃,振荡时间40-60 min的条件下,苯酚浓度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在2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之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增强。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pH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原始碳纳米管,Cu/CuO改性碳纳米管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主要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铜与亚甲基蓝之间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氨醋基泡沫炭吸附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活性炭不易回收、易造成粉尘污染的问题,以聚氨酯为骨架,在聚氨酯泡沫成型过程中加人颗粒活性炭,再经炭化制得泡沫炭吸附材料.以低温液氮吸附测定泡沫炭的孔径结构、SEM观测表面形貌、TG-DTA分析聚氨酯骨架热分解过程,并以亚甲基蓝值、碘值和苯酚吸附容量评价泡沫炭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泡沫炭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开心果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开心果壳基活性炭。将开心果壳450 ℃在管式炉炭化4 h,按照活化剂KOH和活性炭质量比1:1混合研磨,在800 ℃活化2 h制备活性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并探究了pH、起始浓度、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开心果壳基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心果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良好,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吸附过程,开心果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对微污染水源中2,4-二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振荡时间、温度、pH、腐殖酸添加量等因素对两种类型活性炭PJ-20、ZJ-15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微量2,4-二氯苯酚效应的影响,同时对吸附等温进行Langmuir方程、Freundlich公式和BET公式曲线拟合.结果表明:PJ-20型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效果稍好于ZJ-15型,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pH值应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内,腐殖酸添加量对吸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硅对不同pH水田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酸钠为硅源,在中和其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等温试验,探讨了加硅对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水平下,Freundlich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三种温度下(25、35、45℃)两种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硅均降低了碱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增大了其吸附强度,增加了酸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降低了其吸附强度;两种土壤吸附镉的热力学参数均为ΔG0、ΔH0、ΔS0,说明土壤对镉的吸附均是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加硅后,碱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大、ΔH变小、ΔS变小,酸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小、ΔH变大、ΔS变大,说明与对照相比,加硅使碱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降低,使酸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法对以氯化锌溶液活化文冠果果壳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pH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行为符合朗缪尔等温线,它在温度分别为30,40和50℃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最大单层吸附量分别达到235.041,279.985和287.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