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马铃薯品种紫花851、闽薯1号、中薯3号、白花仔(CK)作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108株(穴)。穴播,统一催芽后播种。选择德化县南埕村陈培文责任田的同一田块作试验地,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产量最高,紫花851产量其次,闽薯1号和白花仔(CK)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紫花851、福克76和福克212在福建周宁试种。从品种的特征特性、晚疫病抗性及鲜薯产量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克新3号高,对晚疫病抗性均表现高抗或抗病,除了福克76裂薯较多外,其余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好。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中薯3号、紫花851和福克212的引进力度,加快周宁县马铃薯老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同时继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增加农户对新品种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站根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有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的试验报道,结合安溪县具体情况,在城厢镇光德村进行冬种试验.试验品种紫花851、克新3号,播种期2002年11月27日,收获期2003年2月28日,全生育期92 d.经实地验收,紫花851每667 m2鲜薯产量1 831.3 kg;克新3号每667 m2鲜薯产量1438.8kg,安溪县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在泉州市首次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汤浩 《中国马铃薯》2012,(3):155-158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和紫花851为材料,进行了4种栽培模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提高产量的次序为:稻草包芯>稻草覆盖>常规栽培>地膜覆盖;但从效益来看,在4种栽培模式下,效益高低的次序为:稻草覆盖>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常规栽培。在相同栽培模式下,中薯3号比紫花851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商品性,且产量除在稻草包芯栽培模式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余3种栽培模式差异均表现为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桂雄 《杂粮作物》2007,27(5):360-361
通过引进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花851、鄂马铃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4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大中薯多,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高,品质商品性和效益好,是适宜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冬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种植,生长期间对主要农艺性状及晚疫病进行观察记载和调查,收获期对小区薯块进行称重并测干物质含量。经过综合评价,‘德薯2号’和‘云薯103’分别比‘紫花851’增产25.91%和23.13%,差异极显著。而且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好,抗晚疫病,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旋 《中国马铃薯》2004,18(2):88-90
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增产、减产程度在不同地点有着极显著的不同。泉引1号和紫花851鲜产分列第一、二位,比对照克新3号分别增产14 27%和12 8%,且薯型好,口感好,晚疫病发生轻。  相似文献   

8.
曾汉章 《杂粮作物》2003,23(4):221-222
介绍了马铃薯新品种紫花851的引进过程,通过多年的试验,系统研究了紫花851的生物学特征及生育特性,总结提出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紫花8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选育的,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11月福鼎市首次从黑龙江省调入种薯25t,2006年在沿海平原和海拔600m山区进行春种示范,面积13.6hm2。虽然苗期遭受两次冻害,但紫花851仍表现出良好的生育特性和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泉州市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于2016年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泉云4号、兴佳2号的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在泉州市种植。总结了表现较好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主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1.
北美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冬种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为紫花851,该品种虽在福建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但其薯块芽眼深,裂薯率偏高,干物质含量偏低,商品性较差,晚疫病的抗性减弱,生产上迫切需要高产优质抗病等各类新品种。本研究引进北美育成的6个马铃薯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评价它们在福州的植物学性状、生育期、块茎性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其抗病性。6个品种的生育期介于90~98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为NY128。各品种抗性较好,干物质含量介于18.18%~21.18%之间,鲜薯产量每667m2介于1347.5~1924.0kg,其中Salem和CalWhite量较高,增产达显著水平,薯块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可进一步进行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对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试,结果表明:区试表现比紫花851对照增产5%以上,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有川芋13号和中薯7号,建议2010年续试并参加生产试验;表现比对照增产、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克200301-22和克新19,建议2010年续试;闽晋0901、绿夏22和克200373-218在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11份资源材料和国内6个优良品种在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乌盟851、B_(71)—240.2、紫花白3个品种具有丰产、商品薯率高和抗旱性强的特点,其单株产量、商品薯率、株高、根系拉力及累积冠层覆盖度等5个性状的综合评判均表现突出,达到优良的评判标准,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应用价值,克服了单以产量为依据评定品种的缺陷,对抗早马铃薯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马铃薯不同稻草覆盖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稻草包芯栽培的增产效果,以紫花851为供试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免耕、稻草包芯等不同栽培方式产量、效益及其商品性的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商品性影响不同,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处理与当地普通栽培处理相比,产量、效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增产增效、省工省力等优点;稻草包芯栽培处理与当地普通栽培处理相比,产量、效益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具有增产增效、操作简便、节省稻草等优点,并较好地解决了稻田土壤板结不利于薯块膨大和裂缝引起绿薯的问题,可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我们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熟性、产量和抗病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达极显著,特别是庄薯3号、河薯3号、陇薯6号的产量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品种青薯168,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对照,可做为会宁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7.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本文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加工品种LK 9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较适合在安徽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