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桃源县余田公社林场指防山分场,地处丘陵区,1971年建场以来,营造杉木、檫木林1,000余亩。他们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根据丘陵区土层瘠薄,有机质少,保水性差,易遭干旱等特点,积极开展林肥间种。从1972年起,在幼林内间种了红花草子360亩,亩产鲜草1,865—5,229斤。杉木3年成林,平均树高2.2米,优良单株4米;檫木2年成林,平均树高3.0米,优良单株4.6米。在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下,连续三年间种草子的杉木林比未间种的杉木林,平均树高大30%,提早  相似文献   

2.
株洲县群丰公社,地处丘陵,由于夏秋气温高,干旱期长,土层瘠薄,土质差,对杉、檫等用材树种的生长不利.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摸索丘陵区杉、檫速生丰产的途径,群丰公社林场开展了科学造林试验.1973年营造了三块杉、檫混交试验林,采取了集约度不同的三种管理措施.最近,对这三块试验林进  相似文献   

3.
檫木人工造林历史较短,但实践证明,即使是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区,檫木人工造林效果也是好的。例如,安乡县黄山头林场丘陵山地上的13年生檫木(每亩初植74株,现在每亩保存57株),平均胸径15.6厘米,平均树高14.2米,每亩立木蓄积7.08立方米。省林科所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木(每亩初植107株,造林后四年起陆续间伐,现在每亩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12米,每亩立木蓄积6.39立方米。这二块檫林整地质量及抚育管理都属一般,而单位面积上的  相似文献   

4.
檫树人工造林的历史虽较短,但实践证明,即使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区,其效果也是好的。例如,安乡县黄山头林场丘陵山地上的13年生檫树(初植每亩74株,现在每亩保存57株),平均胸径15.6厘米,平均树高14.2米,每亩立木蓄积7.08立方米。我所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树(初植每亩107株,造林后4年起陆续间伐,现在每亩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12米,每亩立木蓄积6.39立方米。上述檫林的造林整地及抚育管理均属一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所从一九六五年建所以来,在瘠薄的丘陵山地上,营造檫树四百亩,已全部成林。其中丰产试验林一百亩。全垦整地造林的八年生树高达10.2公尺,胸径为13.6公分,深耕整地四年生的树高达8.3公尺,胸径为8.5公分,最快的一年高生长为2.65公尺,胸径为2.35公分,实践破除了丘陵区栽檫日灼厉害不能成林的旧观念。现将试验情况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6.
檫树生长快,材质好,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现已在我省、特别是丘陵区广泛栽培。为了尽快提供檫树良种,在优良种源尚未确定之前,在檫树产区对本地种  相似文献   

7.
檫树叶斑病     
近几年来,丘陵区营造的部分檫树纯林发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其中较普遍的是檫树叶斑病.檫树叶斑病病原菌是一种真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初步鉴定,这种病原菌原产我国台湾省,檫树是它的新寄主,属第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正> 檫木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造林方式,林木生长状况很不一样。1996年以来,我们对蔡家桥林场采用不同造林方式的檫木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逐步实施科学造林技术。其结果表明,檫木在杉檫混交林中较檫木纯林生长好,杉檫混交比例以6杉4檫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杉木、檫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我省分布非常普遍,全省除湖区平原地区以外,山区、丘陵区均有分布。适宜生长在页岩、板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红壤上,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快,材质好,种源丰富,造林容易,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杉木在我省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檫树亦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五十年代,对檫树造林技术已开始了试验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开始营造檫树混交林的尝试。靖县排牙山林场1960年营造了一片两行杉木一行檫树的带状混交林,17年生的总蓄积为  相似文献   

10.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  相似文献   

11.
檫树是我省乡土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我社临江介林场1975年在8年生的杉木幼林内补植一年生檫树苗,1977年11月调查,苗高一般达4米,最高7.6米,胸径一般达6厘米,最大7厘米,已追上了杉木,故选定为改造残林的先锋树种.但是,我县年年营造檫树,却找不到一片像样的檫树林,主要就是受象鼻虫的危害.如临江介林场、会同县苗圃上百亩、几十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檫树已成为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区广泛栽培的用材树种,现阶段一般采取冬播育苗,因而种子休眠期长,出苗率不高,苗木不整齐。1982—1983年,我们采取檫树种子自然冷冻、激素和一般砂藏(对照)三种处理,进行春播育苗试验,结果前二种方法都具有打破种子休眠,缩短育苗期,达到出苗早而齐,成本低,苗木质量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常德县唐家铺公社油茶场,1974年开办,经营山林620亩,其中油茶林500亩,几年来,在大搞深挖垦复,积极建设“三(?)的基础上,对一部分油茶林进行了间种管理,茶油产量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不断提高,1978年油茶总产量14393斤,亩产28.8斤,比办场前常年产量增长213.2%。经测定,间种比未间种的林地  相似文献   

14.
油茶间种     
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幼林、成林内间种粮食、油料、绿肥、饲料、药材、瓜菜,以及在林间培育树苗,以间种代替抚育,促进油茶和间种作物共同生长发育,实现油茶和间种作物都能增产的方法。油茶间种是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的一个有效措施,对山区、丘陵区的劳动力、土地能够进行综合利用,也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一、间种的好处油茶林内问种好处很多,特别是间种豆科绿肥。因为种植油茶的丘陵山地,多属红壤土,质地比较贫瘠,而油茶是高产  相似文献   

15.
杨树林下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丰产林实行林内间种,可以增加前期加入,同时以种代抚促进林木生长,一举两得,该项研究,通过对试验林内气象因子的观测和间种作物的测产分析,筛选出林分郁闭前(1-2年生)林分内最佳间种模式淡:花生0小麦-夏大豆;郁闭后(3年生以上),林分内适宜种植半夏。  相似文献   

16.
桃源县陬溪区是半山半田的丘陵区,有8个公社,16万多人口,25万亩山林。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陬溪区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积极开展科学造林,改造丘陵荒山,1971年以来,集中连片造林10万零3千亩,其中杉、檫、竹和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6万2千多亩,经济林4万余亩。对原有的3万多亩油茶林进行了垦复培育,1O万亩马尾松和  相似文献   

17.
檫木种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檫木为樟科檫木属.高大落叶乔木,生长快、材质好、先花后叶、秋叶变红,是优良的造林与庭园绿化树种.青阳县现有檫木林0.6万亩,蓄积量2.2万m<'3>,常以带状、块状与杉木混交,各乡镇均有分布.2007年在蓉城镇镇林场采种、育苗,2008年苗木出圃,苗木质量:苗高1.0m以上,地径1.2cm以上;苗木产量:一级苗8000株,二级苗2000株.现将檫木种子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楠竹造林后,实行农、林间种,以耕代抚,既可增加收入,又能改良土壤,是促进幼林生长,加速郁闭成林的有效抚育方法。实践证明,凡是经过合理间种的林地,一般3—4年就能郁闭成林,因此“农林间种”已得到生产部门的广泛采用和推广。林农间种,必须以抚育竹林为主。在确  相似文献   

19.
檫树栽蔸好     
檫树具有主干通直,材质优良,木纹细致,耐腐性能好,抗虫蛀等特点。而且生长快,适应性强,山区、丘陵区均可栽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文化大革命以来,发展很快,丘陵区高质量营造的大片檫树纯林,四年生,一般树高8—9米,胸径9—10厘米。过去由于造林密度普遍大(每亩100株以上),两三年就郁闭,自然整枝严重,出现高生长快,粗生长缓慢不能成材的现象。为避免长成“竹杆条”,必须及时间伐,调整密度。桃源县陬溪区的社员群众,在适时间伐作业中,结合深挖抚育,将间  相似文献   

20.
檫树为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林树种之一。现冷水江市内各乡镇山头都有分布,与杉松混栽,生长很好。但是,纵观冷水江市的檫树种子育苗情况,失败的多,成功的少,1997年各市林业局调檫树种子55公斤,1998年验收时无一株合格苗,矿山乡7公斤种子只发出10多株苗,有的乡一株也没有。而潘桥乡苗田村1991、1992年在田里育的苗,验收时平均苗高达1.35米,地径粗达1.5厘米,每亩产苗量1.8-2.0万株,比标准产苗量超过50%-60%。究其原因,檫树育苗必须掌握檫树种在果实处理、种子贮藏方面的技术。檫树种外果皮的浆计很多,内果皮上附着一层腊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