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茶叶》长期来在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促进销售,弘扬茶文化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过很多好文章,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由于闽省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茶区,茶园管理水平高,茶树良种多,名茶丰富多彩.制茶技术高超,茶叶促销门路多,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福建和我的故乡浙江是唇齿相依的邻省,沿着东海,福建在南,渐江在北,都是盛产茶叶的省份。就我个人来说,由于一辈子从事条业,因此与福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50年代初,去崇安考察茶叶,武夷山的岩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的秀丽风光也永不会忘。以后多次到…  相似文献   

2.
由朱先明教授主编的《湖南茶叶大观》一书 ,在 2 0 0 0年 1 2月正式出版了。有幸拜读大作 ,从中学到了许多茶学知识 ,并对我省茶叶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获益匪浅。通读全书 ,体会如下 :一、关于茶叶生产和贸易的介绍深入浅出 ,对我省茶叶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对茶叶文化的收集和整理 ,有益于弘扬中华茶文化 ,有益于提升湖南茶叶的文化含量。三、对茶学教育和茶叶科研工作的回顾 ,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茶学学科前进的足迹 ,总结经验教训 ,无疑有利于我省茶学教育和茶叶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四、对有关茶叶机构和茶叶人物的推…  相似文献   

3.
孙松祥 《茶叶》2007,33(1):56-57
近读"茶叶"2006年一期凯亚先生题为关于"茶之为用……为饮……"的种种误解"写在拜读张天福教授函示之后"一文,思绪万千.凯亚先生写道:"上述函示拜读后,不由我思虑良久,心情怪不平静的.试想,虽然九十六岁高龄的张天福教授,迄今依然心系我国茶坛.既如陆羽茶经中某个段落的注释之事,何须他老人家那般烦心费神呢?然后他却又是电话,又是写信.其言传身教之风范,确乎不能不叫我感动无已唉……"[1].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凯亚先生发自内心深处对张天福茶界前辈的尊崇.同样也触动我心灵神经.  相似文献   

4.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10,32(12):38-38
《中国茶叶》2010年第2期上载有巩志先生的《大红袍发展轨迹》一文。该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述"大红袍脱胎于武夷茶",第二部分则编年式地描述"建国后大红袍发展轨迹"。第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年湮代远,可考索者寡,姑不论;作为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品种发展的见证人,本人自1963年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大专班毕业分配到崇安(武夷山)从事茶业工作已近50年,对该文第二部分的若干问题不能苟同。笔者现仅就御茶园名丛观察(标本)园五株大红袍茶苗的栽种时间;大红袍小包装茶如何首推市场;大红袍茶树(树苗)如何开始"引种"繁育的真实情况作一介绍,兼与巩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1985年1月29日,李联标同志与世长逝,茶叶科技界失去了一位知名的学者,我们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噩耗传来,深感震惊与悲痛。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农业大学朱先明教授主编的《湖南茶叶大观》已正式问世 ,全书 6 2万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 0 0 0年 1 2月出版。这是一本集湖南茶业产业、科研、教育、文化于一体的专著。纵观《湖南茶叶大观》特点 ,首先在于内容丰富多彩 ,知识覆盖面广 ,从历史发展入手 ,概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贸易、名优茶谱、茶叶科研、茶叶教育、茶文化、茶叶学会、茶叶人物等方面 ,加以叙述 ,文字流畅 ,深入浅出 ,纲目清楚 ,系统性强 ,详略相宜 ,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本书的出版 ,不仅将促进湖南省茶业事业的发展和茶叶科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展商品生产,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茶叶生产责任制,新化县政府于3月8—11日召开了全县茶叶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区社、区供销社的领导,多种经营干部,茶站负责人和部分收购人员,重点产茶社、队、场的负责人及茶叶重点户、专业户的代表共计372人,有四位正副县长到会讲话。卿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作了报告,总结了我县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源远流长的种茶历史,但自晚清以降,中国茶的荣耀时代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有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生产茶叶约20吨,但总经营额却不及英国立顿一家。英国不产茶叶,但却有世界第一茶叶品牌立顿。而今天论起茶文化,世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茶道。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时候,该如何复兴中国茶业与茶文化?《茶叶江山》提出了这一催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问题。《茶叶江山》的两位作者周重林和李乐骏,研究方向主  相似文献   

9.
梁月荣 《茶叶》2007,33(4):193-194
《茶叶》杂志是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办的茶叶专业学术期刊,至今已经有50年的办刊历史。在浙江省科协、浙江省茶叶学会的领导下,杂志编委会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茶叶科技,促进茶叶产业”的宗旨,在经历了风雨飘摇的20年以及健康发展的20年后[1],最近又走出了稳步提高的10年。一、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茶叶》期刊是浙江省茶叶学会的会刊,是会员进行信息和成果交流的平台。近年来由于茶叶产业向文化教育、医药、商业和饮料工业等领域的不断拓展,根据茶叶科技需求面扩大的情况,学会邀请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10.
作者读淳安县的总结材料后,并分析了1994年全国春茶产量减少、价格降低、茶农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原因,认为除了国际市场疲软,今春气候影响因素外,最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家出口计划减少;二是资金紧缺;三是税负增加。为深入改革,理顺关系,提出共渡难关的对策:①改革茶叶外贸出口体制;②重视市场信息,发挥市场调节功能;③重视宏观调控,千方百计保护茶农利益;④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当地、上级党政部门反映解决。  相似文献   

11.
出席八三年度宜昌地区专业户会议代表,我县渔关镇桥河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杨明建在八四年中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在他承包的五亩茶园中、从肥培管理,合理采摘上狠下功夫,保证了灾年不减产。八四年他上交国家茶叶1426斤,全家人平均交售茶叶237.6斤。超过任务834斤的70.98%,在该  相似文献   

12.
寿宁县凤阳乡官田村,74年冬在村的东面,东后山开垦了200亩的新茶园。75年春种植后,“大锅饭”期间由于管理不善,到83年该片茶园已未老先衰,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头露根,尾吃露,杂草丛中同伴宿的荒芜和半荒芜状态。 今年初,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责任制。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农村经济,官田村缪义号等五户青年社员靠山吃山,利用当地资源走开发性生产的道路。他们5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承包集体茶场的打算,得到了村委的大力支持,并于4月18日同村委会签订了15年的承包合同。合同规定:1.茶园土地永属集体所有,联合体只有种植、管理权,而无占有权;2.联合体每年向村  相似文献   

13.
(一)如何估价浙江茶叶生产在解放后的成就"对发展浙江茶叶生产问题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文章")的作者唐力新同志,对浙江茶叶生产在解放后所获得的成就的估价是极不完整的,并且把这些成绩仅仅看作是"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还有某些地方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现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上篇讲茶叶兄在历史舞台上扮演过祭品、菜食、药用、御用饮品大众饮料等诸多角色。后来,它走出国门,粉儿越来越多,人也洋气了。明末清初,武夷山的小种红茶传到欧洲(欧洲有关茶的记载,开始于1559年)。这引起了巨大争论,为啥绿色的茶叶,变成了红的?至此,走出国门的茶叶兄变身两大派系。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人爱喝茶举世闻名。据说此风源于17世纪下半叶,来自于葡萄牙的英国王后布拉干扎的嫁妆里有一箱中国红茶,这种不同寻常的饮品迅速风靡了宫廷贵族,被赞誉为最美妙的仙草。茶叶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可是后来,英国人发现因为太爱喝茶,口袋里的钱都流去了中国,这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种茶树吧。英国的水土种不了,那就在印度。印度土生茶树不好,那就从中国运茶树吧。这活儿交给了有名的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  相似文献   

17.
茶叶检验,从茶叶成为商品那时起就已开始了,早在唐宋时代,我国已有茶叶检验了,但这种检验只是对茶叶品质优次、真伪的鉴别。如唐·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分饼茶为八等”的记载,宋代的“斗茶”、“茗战”普遍成风,都说明当时对茶叶质量已有一定关注。不过,真正的茶叶检验,应该说始于1084年,据宋《食货志》所载:“元末中,宋用臣都提举汴河提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6,(5)
正乔治卡农茶叶公司创立于1898年的巴黎,一直由斯卡拉家族经营着,至今已经是第六代传人经营这家公司。说到专业的茶业机构,法国茶叶委员会(CFT)创立于1960年,旨在提升法国茶叶消费水平、茶叶知识水平。这家机构拥有15位会员,这些会员掌握了法国近90%的进口茶叶。国家茶叶进口商联合会(SNIT)建立于1917年,主要关注社会、法律相关条例以及标准  相似文献   

19.
《茶叶》1987,(1)
庆祝浙江省茶叶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活动特刊为了庆祝浙江省茶叶学会成立三十周年,1986年11月5~7日在杭州举行了大型学术活动。我刊本期刊登了由学会学术组推荐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学会工作报告和闭幕词等共31篇。这次大会收到的学术论文共59篇,因篇幅有限,未克一一刊登,谨志歉意,并希见谅!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10,(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大力发展名优茶,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但在茶叶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等矛盾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