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野生水芹为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除部分城郊有少量栽培外,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由于它适应能力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因此不受农药、化肥和“三废”的污染,即使人工栽培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2.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又名楚葵,为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除部分城郊有少量栽培外,大多处于野生状态。水芹为高产的野  相似文献   

3.
野生水芹 [Oenanthejavanica (BL .)DC .]为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份布 ,除部分城郊有少量栽培外 ,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由于它适应能力强 ,很少发生病虫害 ;因此不受农药、化肥和“三废”的污染 ,即使人工栽培的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蔬菜。1 特  相似文献   

4.
野生水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浴回流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提取剂、提取剂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新鲜野生水芹(Oenanthe javanica(B1.)DC.)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规律。经正交试验.得到野生水芹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用90%乙醇于80℃水浴回流提取6h.其中野生水芹叶片料液比为1g:10mL,叶柄料液比为1g:5mL。叶片提取率可达2.643mg/g.叶柄提取率可达0.586mg/g。  相似文献   

5.
水芹,又称沟芹和野芹菜,是伞形花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的嫩茎及叶柄可食用,其品质鲜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目前已有人工栽培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水芹原产亚洲东部,野生水芹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以南方诸省更为多见,广泛生于水沟或低洼潮湿的田边地角。  相似文献   

6.
两熟茭白小蜡台能采收两茬.亩产量可达1500-1700公斤:芡实一熟能采收40-50公斤芡实米:根据我们生产上的操作.栽培早熟芡实,采收结束后可接茬晚熟水芹.水芹每亩能采收3500-4000公斤,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水芹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型水芹和贵阳地区的野生水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产品器官中营养保健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野生水芹中的总糖、葡萄糖、蛋白质、黄酮含量高于“节水型”水芹,而蔗糖和硒含量则显著低于“节水型”水芹;“节水型”水芹叶片中的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茎及野生水芹;水芹中黄酮、硒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蔗糖含量较低,属于一种优质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1,(1):26-26
鉴定编号:苏鉴水芹201001.由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和宜兴市农林局T2004年育成.属圆叶类型浅水芹品种.适宜江苏省夏季遮阳网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9.
伏芹1号水芹     
《农家致富》2014,(4):23-23
鉴定编号:苏鉴水芹201001。来源与类型:由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和宜兴市农林局经株选和系谱选育而成.属圆叶类型浅水芹品种。适宜江苏省作夏季遮阳网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水芹,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水芹嫩茎为外植体,研究水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的条件。[结果]MS+BA0.5 mg/L+NAA1 mg/L是诱导水芹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AgNO30.4 mg/L+BA0.2 mg/L是诱导水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1/3 MS+IAA0.6 mg/L是水芹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9%,扦插成活率为94%。移栽和扦插的水芹试管苗具有生长快和长势旺的特点,90 d收获的鲜食茎叶比野生水芹增产15%,根系为野生植株的2倍。[结论]在生产上,应采用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水芹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1.
水芹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芹别名楚葵、蜀芹、蕲和紫堇,原产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分布于湖泊、沼泽边缘和溪沟等潮湿地带,以中国栽培最早,面积最大。水芹是苏南地区主要蔬菜,苏州车坊、郭巷为主要产区。水芹亩产一般在4000kg,亩净效益在3500元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可达5000-6000kg,亩净效益可达6000多元。水芹以其嫩茎和叶柄供食用、多作炒菜,其味鲜美并有一种比较温馨的清香。水芹营养价值较高,据分析每100g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质0.5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3.1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野生水芹的毒性。[方法]利用野生水芹对试验小鼠进行急性毒理试验,并观察小鼠肝肾功能及脏器变化。[结果]毒理试验表明,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5 g/kg(BW),属无毒级;血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切片显示野生水芹对小鼠肝肾等器官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野生水芹是无毒、值得开发的纯天然植物。  相似文献   

13.
水芹,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楚葵、刀芹、蜀芹、富菜等。生产上用花茎(芹鞭)或分株繁殖,需种苗300-500kg/667m^2。需种量大,繁殖系数低,限制了水芹栽培面积的扩大。近几年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如果能在滴灌条件下采种成功,将对扩大水芹栽培面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2002年引进“日本水芹”品种。通过两年研究,总结出水芹有性采种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土壤不同含水量及种植茬次对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水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芹的生长与品质。试验设置4种不同栽培方式:(1)水芹-水芹:100%土壤含水量(SS1),(2)水芹-水芹:80%土壤含水量(SS8),(3)冬闲-水芹:100%土壤含水量(OS1),(4)冬闲-水芹:80%土壤含水量(OS8)。结果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和湿栽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株高、分蘖数、地下部鲜质量及干质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此外,栽培2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湿栽处理;水芹的纤维素和亚硝酸盐含量未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分蘖数正相关,栽培1茬水芹的湿栽处理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分蘖数负相关,则增加分蘖数可使水芹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因此,进行1茬水芹淹水与湿栽后,水芹的生长与品质均优于2茬栽培,而进行2茬栽培水芹淹栽优于湿栽处理。  相似文献   

15.
水芹大棚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鄂水芹1号为试材,以泥炭、蛭石、菇渣和土为基质材料,进行了8种不同配方基质栽培水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泥炭+50%菇渣配方下栽培的水芹产量最高,667m2达6510.6kg,可推荐为大棚水芹基质栽培的理想配方。从营养成分测试结果来看,露地大田种植的水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大棚基质栽培的水芹营养价值稍逊,但更加水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芡实—水芹无公害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栽培模式下芡实、水芹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太湖县野生水芹腋芽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消毒时间和激素浓度对野生水芹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水芹腋芽为外植体的最适消毒时间为8min。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0.25mg·L-1,其腋芽增殖率最高为92.3%;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5mg·L-1的第60天时,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野生水芹是一类重要的药食兼用植物,在此通过综述水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食疗作用以及富集特性等一系列性质,为水芹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以及水芹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谢荣秀  万福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79-12181
[目的]测定野生水芹及其生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和无锡所在的太湖地区采样,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对样品中重金属进行分析,并研究野生水芹中重金属与土壤中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土壤样品只有Pb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2级土壤的要求,Cd、Cr、As、Ni含量均超标;水芹样品中Cd、Cr、As、Ni和Pb均未检出。除野生水芹茎叶中Mn含量与土壤中含量关系显著(-0.96)外,其余金属含量相关性不大。[结论]太湖地区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但水芹样可以采食。  相似文献   

20.
水芹为伞形植物水芹的嫩茎及叶,又名刀芹、躅芹、野芹菜,为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野生水芹几乎全国都有分布,广泛生于水沟或低洼潮湿的田角边,目前,水芹在很多地方有裁培,但与野生水芹不同种。水芹鲜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我国广大农村都有采摘食用的习惯。水芹不仅分布广泛,其营养成分在野菜中也较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5g,脂肪06g,碳水化合物40g,粗纤维10g,钙160mg,铁23mg,磷61mg,胡萝卜素42mg,VB1002mg,VB2033mg,VC39mg,尼克酸10mg。维生素含量远高于一些裁培蔬菜,如VC近大白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