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棉纤维分化和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测定胚珠及纤维中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3类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开花前3天(即棉纤维细胞起始时期)IAA和ZRs的含量相当高,花后5-15天(即纤维伸长高峰期)GA3的含量处于快速增长期;花后15-35天(即次生细胞壁加厚期)IAA的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胚珠中各内源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纤维中的含量。由此可知,棉纤维的分化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GA促 相似文献
2.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Ⅲ)——组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为了探讨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s)组织培养的繁殖机理,选取白桦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地,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部位及无性系的植物内洙激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加入不同的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了芽,根的分化与内,外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IAA是愈伤组织生长的重要内部因子,(2)GA和IAA共同作用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3)不同无性系的IAA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百合和亚洲系精粹百合为试材,观察了设施栽培条件下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百合现蕾期ABA含量最低,随着鳞茎的发育,内源ABA含量显著升高,在植株半枯期达到最大值,新鳞茎的ABA含量高于母鳞茎.鳞茎发育过程中,新鳞茎中内源GA3含量下降,母鳞茎中内源GA3含量大幅度上升,且母鳞茎的GA3含量高于新鳞茎.现蕾期IAA含量最高,随着鳞茎发育呈下降趋势,母鳞茎的IAA含量高于新鳞茎.百合现蕾直至植株半枯期,新鳞茎中内源ZR处于较高水平,半枯期后显著下降,母鳞茎中ZR的变化趋势2种百合有所不同.兰州百合的ABA和GA3含量高于精粹百合,ZR含量显著低于精粹百合,2种百合IAA含量相近.从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不同种类百合之间的差异可初步判定ABA、GA3、ZR对鳞茎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板栗芽变雄花序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旨在阐明内源激素与雄花序长短的关系。【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板栗芽变和对照的顶花芽、新梢和不同发育时期雄花序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萌动的顶花芽和刚发育的新梢中,芽变内源激素含量水平总体低于对照;在雄花序发育过程中,两者ABA与IAA、GA3与ZT变化趋势相似,除ZT含量芽变高于对照外,其他三种内源激素含量总体低于对照。【结论】在芽变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雄花序中较低的GA3和IAA含量可能是造成芽变雄花序短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果忍冬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蓝果忍冬果实生长发育生理机制研究及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蓓蕾和长白山1号两个蓝果忍冬品种(系)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蓓蕾和长白山1号果实生长曲线均呈不明显双S型.盛花后6d果实内GA3、IAA和ABA含量均处于峰值,此后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第Ⅱ快速生长期前期和中期果实内GA3、IAA和ZT含量均出现一个小峰值,第Ⅱ快速生长期后期ABA含量出现高峰(蓓蕾为4.88 μg/gFW,长白山1号为3.32μg/gFW).两个品种(系)果实中GA3和IAA与单果重、横径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00.[结论]蓝果忍冬果实发育初期ABA含量出现小高峰可促进落花,且高含量的GA3、IAA和小高峰含量的ABA及第Ⅱ快速生长期前期高含量的GA3、IAA和ZT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采收前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可作为蓝果忍冬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果实生长发育、成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内源激素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生长促进型激素ZR、GA和IAA含量在砀山酥梨授粉后1 ~15 d呈上升趋势,较高ZR、GA和IAA含量能促进砀山酥梨子房发育和正常坐果。果实中ZR含量在砀山酥梨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开始时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直到果实成熟。IAA和GA的变化动态大致相似,在果实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减少,进入果实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又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与果实生长动态基本吻合。ABA含量分别在授粉后15、45、120 d出现高峰,与砀山酥梨生理落果和果实成熟时期基本一致。[结论]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各时期持续时间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也不相同,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群体条件下,测定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动态,分析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棱期幼穗中较高含量的GA3有利于小穗的分化;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中高含量的ZR和iPA,小花分化数多,较高含量的ZR和iPA有利于小花分化。而孕穗期高含量的ABA,可孕小花数少,ZR/IAA、iPA/ABA比值与可孕小花数相关密切,较低含量的IAA、ABA有利于提高小花的育性。 相似文献
8.
白桦插穗生根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白桦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以及生根促进剂等处理对内源激素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过程中IAA、ABA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明显,可用IAA/ABA的比值作为衡量白桦插穗生根能力的指标。生根促进剂在根原基孕育期间能显著增加IAA和ZR含量,减少ABA和GA4的含量。IAA/AB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母树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年龄母树插穗的生根能力与总氮关系不密切,而主要决定于可溶性糖水平。无性系间IAA/ABA存在明显差异。插穗留1片叶时生根率高,其插穗的IAA/ABA、可溶性糖及C/N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测定了杜鹃兰新生假鳞茎发育过程中早期新老假鳞茎的4种内源激素(IAA、CTK、GA3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杜鹃兰新生假鳞茎发育过程中新老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及比例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新老假鳞茎中IAA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一年生假鳞茎呈先急剧下降后上升再小幅下降的变化,二年生假鳞茎表现出两个峰顶和三个峰谷的变化,三年生假鳞茎则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变化;CTK含量的变化是一年生假鳞茎呈先急剧下降后小幅上升再下降,二年生和三年生假鳞茎均呈双峰曲线;GA3含量变化表现出一年生假鳞茎先升后降再升再降最后急剧上升,二年生假鳞茎先升后降再升,三年生假鳞茎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IAA/CTK和IAA/ABA比值的变化几乎都是先下降后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0.
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王百合及其雄性不育突变体‘白天使’花药发育过程中 7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①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中期I‘白天使’花药和花瓣中IAA含量分别低于王百合 ,而IPA和DHZR含量分别高于王百合 ;②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中期I及四分体 -单核期‘白天使’花药及花瓣中IAA IPA、IAA ZR +DHZR值分别低于王百合 ;③减数分裂中期I及四分体 -单核期‘白天使’花药中GA3+ 4低于王百合 ,减数分裂中期I花瓣中GA3+ 4的含量也以‘白天使’为低 ;④减数分裂中期I及四分体 -单核期 ,与王百合相比 ,‘白天使’花药、花瓣中ABA含量不足 .雄性不育突变体‘白天使’花药和花瓣中IAA、IPA、DHZR、GA3+ 4、ABA含量出现的异常可能与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 相似文献
11.
白桦插穗生根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白桦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以及生根促进剂等处理对内源激素和营养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生根过程中IAA、ABA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明显 ,可用IAA/ABA的比值作为衡量白桦插穗生根能力的指标。生根促进剂在根原基孕育期间能显著增加IAA和ZR含量 ,减少ABA和GA4的含量。IAA/AB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母树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不同年龄母树插穗的生根能力与总氮关系不密切 ,而主要决定于可溶性糖水平。无性系间IAA/ABA存在明显差异。插穗留 1片叶时生根率高 ,其插穗的IAA/ABA、可溶性糖及C/N均高 相似文献
12.
白桦雄花序发育初期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发育初期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two-dimem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研究结果表明,2个时期的2-DE图谱,有2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162个蛋白点在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中的表达量均高于5月28日,1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低于5月28日;2个蛋白点为5月28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1个蛋白点为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获得与雄花序发育时期的相关蛋白,进而得到相关的特异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白桦雄花序发育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白桦雌雄花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桦为雌雄同株异花,石蜡切片观察表明:6月中旬,雌花花芽开始分化,雌蕊原基形成后当年不再继续分化,即以雌蕊原基的形式越冬。雄花在6月中旬已进入花芽分化期,花序、苞片已经形成,8月中旬小孢子囊内产生小孢子,并以单核小孢子的形成越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澳洲坚果内源激素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澳洲坚果品种Own Choice(O.C.)和Beaumont(695)为试材,调查2个品种的花芽分化物候期,并测定其花芽分化期间细根、枝条、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O.C.的花芽出现时间、花序伸长时间及盛花期均比695早;在10月中旬,O.C.叶和枝中的GA3含量较低(213.78、250.00 ng/g),而695含量较高;O.C.叶和枝中的ABA、ZT含量在10月中旬达到高峰(132、48、178、111 ng/g),而695叶中的ABA和枝中的ZT含量在9月到10月下旬较低;O.C.各器官中ABA/GA3、ABA/IAA、ZT/GA3、ZT/IAA的值在10月中旬均高于695。[结论]在澳洲坚果的细根、叶片及枝条中,低水平的GA3、高水平的ABA、ZT、ABA/GA3、ABA/IAA、ZT/GA3和ZT/IAA有利于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5.
白桦雄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刘雪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3):38-41
1996年以30-35年生白桦的雄性序为材料,分期取样固定,利用OLYMPUS显著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6月底7初出现小孢子母细胞。接着进入和娄裂过程。7月底8月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随之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8月中旬分裂完毕。产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6.
17.
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鄂栗1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E-Chestnut Number One)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6年生鄂栗1号板栗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测定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5种内源激素(ZT、ABA、IAA、GA3和Eth)的含量变化。[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中ZT和GA3含量低于同期叶芽,而IAA、ABA和Eth含量高于同期叶芽。[结论]该研究可为了解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探索控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提供指导,同时为板栗开花授粉、提高产量、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20年生白桦的雌花序为材料,研究了白桦雌花发育时序特征和形态相关性,测量了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纵径、横径、横径(含种翅)及花柱长。纵径、横径和横径(含种翅)随着发育进程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减数分裂之前的4月底至5月中旬期间,纵径与横径处于缓慢增长状态,5月15日到5月28日,减数分裂和配子体形成期间二者增长幅度较大,5月29日以后又趋于平稳。花柱的长度变化不大,纵横径比值呈缓慢平稳增长趋势,而花柱长与纵径的比值变化则较大,呈迅速下降趋势。横径(含翅)与横径相比,其增长幅度在5月21日之后更大,说明种翅在此期间增长较快。白桦花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较明显,因此,根据花外部形态变化大致判断其生殖发育状态是可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相关研究的适时取材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