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已经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伴随而来的植物入侵对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效管理植物入侵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调研期刊、专著和数据库等资料,以我国各省已有外来植物数量及贸易相关数据为基础,首先分析我国各省区进口总额与外来入侵植物数量的相关性,然后采用S型曲线对各省2018年至2021年进口总额进行模拟,最后基于模拟结果预测各省外来植物的数量,并对各省外来植物种类的增加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来植物种类随着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也在迅速增长,至2017年底已有562种,其中有意传入占比为65%,无意传入占比为33%,自然入侵仅占2%;外来植物的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未来仍面临大规模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截至2021年,广西、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河南、湖南、陕西、四川、江西、安徽、黑龙江等13省及自治区外来种增量最高,将高于19种,而青海、甘肃、山西、宁夏等4省及自治区外来种增量将低于10种;并且入侵热点地区呈现出由南方及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2021—2023年,在调查江西省外来入侵生物期间,对赣州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普查,发现2种江西省新纪录外来入侵植物,即水茄Solanum torvum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均侵占了当地的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并影响了其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入侵危害。此次记录增加了水茄、五爪金龙新的分布点,增添了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可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调查发现,漩门湾湿地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35属43种,其中以菊科最多,达14种,占32. 6%;生活型则以1年生、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分析漩门湾湿地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实际危害程度,在漩门湾湿地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的外来入侵植物有喜旱莲子草、一年蓬、小飞蓬、苏门白酒草、加拿大一枝黄花、藿香蓟、钻形紫菀等7种。研究外来植物入侵漩门湾湿地的入侵途径与入侵后果,指出外来植物入侵漩门湾湿地以无意引入和自然扩散为主,湿地受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与隐患主要体现在生态威胁、生产影响、景观破坏等3个方面,并提出了管控漩门湾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支撑西藏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分析、监测和防治工作,通过CABI Invasive Species Compen‐dium(CABI-ISC)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外来植物数据集》和《中国外来入侵生物》4个数据源获取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的基础数据,对其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并对融合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源数据融合后西藏外来入侵植物有313种,有多个物种被不同数据源同时关注;在4个数据源中,大部分物种数据均为各数据源独有物种,少量为共有物种,未发现在所有数据源中都存在的物种。通过对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数据的多源融合,有利于集中数据的优势,扩大数据的使用范围,提高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分析的精度,为政策制订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总数达22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进入,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均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了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及文献等资料,对湖南省口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原产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入侵植物物种数与口岸海拔、温度、降水量、货物吞吐量4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共计66种,隶属于16科45属,以菊科(17种)、苋科(9种)、禾本科(8种)、豆科(5种)、车前科(5种)这五个大科为主。生活型上以草本植物入侵为主;原产地上以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多,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入侵植物物种数与口岸年均温呈正相关,随口岸年降水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可为后续进出境植物检疫、有害植物监测、农业部门采取防控措施等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景观建设要求的提升,校园外来植物入侵风险逐渐增加.以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入侵危害现状、评估其入侵风险,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植被类型设置样方,调查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危害现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危害现状、扩散潜力、在全省的危害程度及其各级指标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当地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推进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于2018—2022年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与数据库查阅,对宁夏外来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宁夏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形成宁夏外来植物名录。结果表明:宁夏有外来植物180种,隶属44科124属,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06种,外来非入侵植物74种。外来植物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有41种;其次是豆科(Leguminosae)15种、蔷薇科(Rosaceae)12种、苋科(Amaranthaceae)12种、禾本科(Gramineae)9种,这5个科占外来植物总数的49.44%。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132种,占总种数的73.33%;乔木次之,有27种;灌木、藤本植物分别19、2种。来源于美洲的外来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欧洲,占29.44%;地中海地区最少,占6.11%。恶性入侵、严重入侵植物分别有10、15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3.58%。从入侵途径方面来看,各植物表现为有意引入>无意引入>自然传播,其中有意引入达14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铜仁学院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铜仁学院校园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1种,隶属5科8属。其中菊科最多,有6种,占总数的54.55%;从入侵植物的原产地来看,来源于北美洲和欧洲的最多,均占总数的27.27%;从危害程度来看,铜仁学院校园内无高风险危害入侵植物,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评分最高,危害最大。铜仁学院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与校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校园内植物的管理,重点防控喜旱莲子草,并对校园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定期调查,确保校园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及其与本地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对云南省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82个1 m2小样方(78个100 m2大样方)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和本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与本地草本植物密度的关系及对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调查发现22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其中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类最多,达14种,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2种;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本地草本植物密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之间均呈现正、负2种相关关系,其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简单回归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本地草本植物盖度、本地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和经纬度是造成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天然林林缘、橡胶林、橡胶林林缘和农田5种生境共164个1 m2样方的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5种生境中主要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共发现外来入侵草本植物32种,其中橡胶林林缘和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达20余种,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最少,仅为6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皮洛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0、0.15、0.09和0.16,均显著低于其它生境;橡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且显著低于其余3种生境;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50,显著高于其它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本地乔灌木物种数量和海拔是影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相似文献   

14.
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风险分析标准化与定量化、检疫鉴定快速化、除害技术安全化、信息管理全球化是全世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与科研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和扩散暴发过程,提出了超前预防和综合管理等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庐山地区现有外来植物现状,掌握庐山外来植物数据,为庐山外来植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线路踏查法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标本资料,对庐山外来植物种类、生活型、 原产地、引入途径以及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进行研究.[结果]庐山外来植物共有89科309属448种:(1)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69种,约...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alien and invasive plant species have been researched extensively in the European part of Russia,the situation in Siberia is another matter.Hitherto,alien and invasive species in Siberia have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this problem was not especially acute in Siberia.The lack of attention on alien and invasive species in Siberia is attributed to three major reasons:1) Low vegetative productivity and sparse human populations in the Siberian territory have limited botanical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area.2) Severe Siberian climate likely prevents many alien and invasive species from increasing their distribution into Siberia.3) Most Siberian plant communities have not been human-transformed and thus may be resistant to newcomers.Nevertheless,recent increased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ing plant migration to Siberia,and this process should be monitored.Furthermor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may also have made Siberia more favorable for more alien and invasive species.Currently,research on alien and invasive species has begun in the Altai-Sayan region(Western Siberia) and the Magadan region(North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外来入侵生物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最大威胁之一,其对全球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于复杂独特的地貌和各种气候类型,中国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也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浅析了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概况,指出我国在外来入侵生物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立法地位低、制度薄弱、立法本意的背离、对长期利益的忽视和法律责任制度不明确等。为了完善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的法律制度,本文结合外来入侵生物的国际公约和外国法律,如美国、日本等法律法规,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立法化以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专门机构以限制外来生物的使用;建立对外来入侵生物和应急反应机制的跟踪和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认有外来入侵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25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7种;所有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占40.7%;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六大洲都有植物入侵该区,而以美洲大陆最多;入侵途径多样,以无意传播途径为主。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分析了麋鹿对部分入侵植物种的采食利用,从植物入侵特点和对石首麋鹿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对该区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而我国是全球遭遇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高发、频发的现状,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能力,解析近年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舆情发展、传播路径与特征,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开展防控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文基于网络舆情大数据,采用主题抽取、热点话题识别、情感倾向分析、舆情演化分析等技术,重点梳理自2000年以来的重要网络外来生物入侵舆情事件,归纳总结舆情演变过程,分析提炼舆情特征规律;并将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网络舆情的发展大致分为萌芽阶段、发酵阶段和爆发阶段3个阶段,综合分析舆情特征,发现当前网民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态度趋于理性,参与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意愿高涨;媒体报道调性以正向为主,舆论引导力提升;监察部门积极发挥监察职能,通过公益诉讼参与外来入侵生物治理,整体舆论形势向好,已经构建了政府-媒体-公众多元治理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20.
Invasive alien plants have caused negativ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determining which traits make these plants successful invaders. Although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introduced species can become invasive, it is unknown why many alien species fail to establish.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alien species that are exhibiting a limited distribution in their new habitat, the veget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trading port, which is a primary sit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lien plants, and residential areas of Kobe, western Japan, were surveyed every month from April–October, 2014. A total of 167 species, of which 59.3% were annual and 61.2% were alien, was found. Species that originated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were the dominant alien species, followed by those from North America.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port and the residential areas, particularly in spring. The species from the port areas were major weeds from the cereal crop fields of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but were limited in distribution in Japan. The residence time might be too short to allow them to expand or cli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eas where these aliens are naturally dominant and Japan could serve as ecological barriers to the range expansion of such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