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熊毅  徐琪 《土壤》1983,15(2):41-46
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水稻的历史,也是水稻栽培面积最广的国家。据初步统计,我国共有稻田面积3.8亿亩,其中80%以上集中于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2.
精准栽培中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水稻种植栽培大国,栽种水稻面积也是最大的。随着水稻栽培面积的扩大及水稻多样性的出现,导致水稻病虫防治也出现多种多样的情况。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原因。影响水稻栽培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最大原因,就是病虫灾害的出现,只有提高水稻病虫防治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生长季与稻作制度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水稻栽培面积大,分布广阔,自南而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各种不同气候生态环境。栽培制度复杂,有单季稻、双季稻以及麦(油)稻稻的三熟制等。建国以来,水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逐渐提高,对增加水稻总产起了积极作用。但有的地方在改制过程中未能因地制宜,不适当地扩大晚熟种或双季稻三熟制,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杂交水稻和双晚稻的机械化栽培受宽窄行移栽模式的限制,因此技术人员一直在通过完善机插秧技术来扩大种植面积。水稻的高产、稳产受杂草种群的影响比较大,水稻机插秧田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很多杂草的生长,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基于此,分析一些草害防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壤、砖红壤以及在这些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都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在栽培水稻时,农民素有施用石灰的习惯.近年来这些地区种植大麦的面积日益扩大,例如浙江金华地区1978年大麦种植面积即达54万亩.但在大麦栽培上普遍存在早衰低产现象,这是否和土壤酸度有关?不同石灰物质对大麦生长的影响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水稻在近些年间的高产不断推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好水稻高产栽培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所在。经过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总结,我国现已研究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指导,并已经于多地进行了创建项目。景谷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区通过水稻高产的创建,增产稻谷349.56万千克,新增产值698.365万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创建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此,针对景谷县的水稻高产项目完成情况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旨在提高农业的效益,推进水稻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稻作为广东省肇庆市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良品种也越来越多,且水稻产量关系到肇庆市粮食生产问题。合理的水稻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1]),为探究水稻种植中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于肇庆地区水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从水稻产量、性状、生长等方面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9.
龔子同  周瑞荣 《土壤学报》1964,12(2):183-191
弦酸性盐渍水稻土是我国南海沿岸的低产水稻土之一。由于土壤呈强酸性反应,因而水稻生长不良,一般每亩每季水稻不超过200斤,严重者甚至颗粒无收。我国强酸性盐渍水稻土及其类似土壤的面积约100万亩。  相似文献   

10.
柑橘作为世界的主要水果品种,特点是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据统计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已达253万公顷,产量3 500万吨,市场价格从每千克零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呈现出普通品种供过于求、价格偏低,绿色优质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石窑店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壤结构、损坏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同时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针对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现场勘察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预测了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及可能造成新增水蚀、风蚀量,预测结果为合理布设该矿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现状、来源和危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对比2011年和1991年新老水土保持法特点和内容,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修订水土保持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新的水土保持法根据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工矿开发等活动的开展易于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的特点,针对性地突出政府目标责任、规划、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及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有效实施新的水土保持法中如陡坡容许耕作坡度、开发建设中的跟踪监督、公众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壤可蚀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土壤可蚀性(soil erodibility)是指土壤是否易受侵蚀破坏的性能,也就是土壤对侵蚀介质剥蚀和搬运的敏感性。与侵蚀营力一样,土壤可蚀性是影响土壤侵蚀量大小的又一个重要因子。在水土保持学科中,我国习惯上把“水”和“土”并列使用,而国际上则用“soil loss”、“soil erosion”、“soil conservation”或“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等术语。显然,土壤是水土保持学科的重点。另一方面,土壤侵蚀营力等是土壤流失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而土壤性质才是内在因素,因此,水土保持学科中核心的也是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土壤保护。土壤可蚀性研究在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把土壤可蚀性研究一直作为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引水灌溉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为例,对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分类整治的方法,提出治理方案。这对其他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回顾、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梳理近7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概述其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进步和从单一到复合的体系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理论框架并提出3个发展阶段。结合统计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区划实施效果;提出经济管理模型失位、指标体系欠缺和实践衔接不足的3个问题,并以情景模拟和案例介绍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态势,探究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区划中的平衡关系,以及区划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定位。期望通过对水土保持区划的系统回顾与讨论,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土壤侵蚀研究。在概述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在于综合性的水土流失研究,融雪侵蚀模拟,先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岳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1):7-10,23
  相似文献   

20.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