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158份黄淮地区栽培大豆资源和138份野生大豆资源分别接种SMV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重复鉴定1年。在供试的栽培大豆材料中,有14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9.79%;有3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9.13%;其中有7份材料对这两个株系都表现出抗病,占4.43%。在供试的野生大豆材料中,分别有3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06%;有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4.72%。  相似文献   

2.
1995~1997年,为了解决田间自然病圃大豆胞囊线虫分布不匀及温、湿度不易控制的矛盾,我们采用盆栽大豆接种胞囊线虫的方法,对“九五”期间筛选出的25份免疫及抗病资源以及我们自己的5份抗病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从中筛选出免疫材料3份,抗病2级以上的9份,各占10%和30%。同时确认我区的大豆胞囊线虫为2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
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鑫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56-260
近年黑龙江省生产上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大豆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了解大豆生产上病害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危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本试验大量收集了国内外大豆资源材料,分别鉴定各品种(系)对大豆灰斑病、疫霉病和根腐病的抗性,然后进行双抗和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3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3份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2份抗病毒病和灰斑病的双抗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多抗亲本。  相似文献   

4.
1981~1987年对737份种质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病(SCN)、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原生地、不同类型野生大豆对病害的反应显著不同,两种病害的免疫和高抗资源仅占0.68%与1.08%,野生大豆虽蕴藏有抗性基因,但必须经过接种鉴定,筛选出抗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育种应用,发挥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0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按照国标法测定粗脂肪的含量.找出了大豆资源中粗脂肪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内在关系,比较了在相同粗脂肪含量下,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随着粗脂肪含量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粗脂肪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栽培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6.
季志强 《中国种业》2009,(Z1):21-22
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大豆不育系、创造新资源及选育新品种,对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增强大豆的抗病性和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野生大豆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变异大,目前我国入库保存的野生大豆种质6172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大豆孢囊线虫是一种重要病原,其防治办法主要依赖于遗传抗性。当外来资源的抗性基因被转移到优良品种中的同时,有害基因通过连锁频繁地与抗性基因一起转移了。在P1468916中鉴定出了2个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位点,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位点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旨在弄清野生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对大豆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我们对存在野生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分离的两个群体进行了测试,其中1个群体还同时存在大豆P188788孢囊线虫抗性位点帕1的分离。分析了各群体与孢囊线虫抗性连锁的遗传标记,并在低到高程度孢囊线虫侵染水平的多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旨在为拓宽大豆灰斑病抗病的新基因资源和鉴定新的抗病种质,用于抗灰斑病育种工作。在大豆生育阶段R3-R4时期对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人工接种灰斑病菌。结果表明:抗病材料有29份,占供试材料的27.9%;中抗材料有45份,占供试材料的43.3%;感病材料有30份,占供试材料的28.8%。用灰斑病菌多菌株接种于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抗病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有86份材料抗性指数较高,对不同来源的菌株均表现了一定的抗病性,这些材料可用于水平抗性育种工作。野生大豆资源中有丰富的抗灰斑病基因资源,即有单一抗性资源还有广谱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i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式,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种16份,对光氧化敏感的品种10份。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对152份栽培大豆、12份野生大豆、12份半野生大豆进行了胚芽期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大豆酶谱类型丰富,176份品种表现为17个类型。按其迁移率可分为E1-E88个大区。E4、E6和E7区酶带条数稳定,酶带着色深,构成了大豆胚芽期酯酶同工酶的特片性酶带。按照地理分布,黄河流域的大豆类型酶谱最为丰富,共15种类型,其中山西、河南大豆表现较特殊类型。东北三省的酶谱类型们居第二,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衡水湖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20个RAPD随机引物对二者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共扩增出187条带,其中多态条带43条,多态性程度达到23%,说明衡水湖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为下一步进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分布及定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春大豆和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在组织内分布、定植及种属特征差异,选用栽培大豆黑农48及野生大豆Y1为材料,对栽培和野生大豆根、茎和叶中内生真菌分布特征、分离纯化菌株数量及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和野生大豆根、叶和茎组织中都有内生真菌分布,叶中主要定植在主叶脉和次叶脉中,根系中定植在表皮细胞间隙及维管束中,茎中定植在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中,而在野生大豆茎、根和叶片细胞膜内也发现内生真菌的入侵;野生大豆不同器官中共分离48株内生真菌,而栽培大豆共分离18株,二者之间内生真菌数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野生大豆Y1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以定植于茎和叶为主,栽培大豆黑农48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以定植于根和叶为主;ITS序列分析将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分属10个菌属,将栽培大豆内生真菌分属4个菌属。  相似文献   

14.
1011份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初筛鉴定病情指数在20%以下的有151份,占14.94%;对151份进一步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抗病材料29份,占19.21%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936份大豆资源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唯一的抗源——哈尔滨小黑豆。黑龙江省大庆市农科所用它作亲本,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抗线虫大豆新品种庆丰一号。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此抗源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线虫品种齐黄25号和齐黑豆2号。  相似文献   

16.
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均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灰斑病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灰斑病病圃内,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在大豆R 3 ~R 4 阶段对黑龙江省2019年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品种的审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鉴定出18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品系,占供试材料的2.7%;抗病材料100份,占供试材料的15%;中抗材料458份,占供试材料的68.9%;感病和高感材料占供试材料的13.4%。结果表明特用豆的抗病材料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RGA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7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的大豆疫霉菌株, 对黄淮地区48个优良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 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抗性的优异抗源, 说明黄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大豆抗病资源。以相似系数0.682聚类, 48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8类。同时, 根据抗病基因在保守区域序列同源性的原理, 利用RGA-PCR方法对4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从48个大豆品种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中共扩增出53条谱带, 各品种之间谱带较清晰且呈现明显的多态性, 以相似系数0.746聚类, 48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7类。尽管抗性表型和RGA聚类的类与类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但抗谱广的品种, 能较好地聚在一类, 如丰收黄、科丰36、即墨油豆等。因此, 综合利用抗性表型和RGA分析可以为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鉴定、品种的培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10份野生大豆资源和6份栽培豆品种进行抗旱性比较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对野生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抗旱能力强,且野生大豆中存在着极抗旱的品种,可以选择抗旱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如 LYD01957、LYD01978、LYD01665用于大豆育种中。栽培大豆中也存在具有一定抗旱性的品种。产量性状中相对单株荚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单株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株高和相对分枝数与抗旱系数负相关,相对百粒重与抗旱系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有效的温室筛选方法,首先在栽培大豆种质中获得了大豆蚜抗性。在1425个现代北美大豆品种、106个MGOOOVII亚洲品种和一组具有不同茸毛性状的‘Clarh’等基因系中没有发现大豆蚜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