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加明 《四川蚕业》2008,36(4):38-38
<正>栽桑养蚕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要占到农村养蚕成本的40%以上。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相似文献   

2.
<正> 小蚕饲育箱能有效地控制饲育小蚕所需要的温湿度,适应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其特点是使用方便、省工,有利于蚕种补催青。小蚕饲育箱养小蚕技术要点: 1 饲育箱的消毒:在养蚕前后,将饲养箱洗净,在太阳下打开饲育箱门曝晒后用1%漂白粉液喷洒消毒,然后与大蚕室、蚕具一起用毒消散或硫磺熏蒸。  相似文献   

3.
赵毅  李勇 《四川蚕业》2007,35(1):18-18
蚕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养蚕科技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改善养蚕环境,提高饲养水平,真正达到养蚕“三省、两高”(即省工、省力、省投资,产量高、效益高)的目的,应大力改造农村养蚕设施,建好小蚕共育室、省力化大蚕室外蚕台(棚),专用消毒池等专  相似文献   

4.
浅谈省力化大蚕蚕台育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影响蚕桑生产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现在我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只有实施省力化养蚕技术才能减轻养蚕的劳动力用量,提高农民的栽桑养蚕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移动式省力蚕台与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静  干群 《四川蚕业》2011,39(2):32-32,45
<正>栽桑养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占农村养蚕成本的40%以上,蚕业生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而受到影响。因此,为减少养蚕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蚕需物资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降低养蚕成本,提  相似文献   

7.
杨军 《广西蚕业》2005,42(3):9-10
本文总结了滚筒式蚕台省力化养蚕的技术措施、优点和管理经验。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实现省力化养蚕。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蚕桑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世纪农村养蚕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八字方针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蚕药是首选”已成为当今蚕农蚕好养、产量高、质量优、效益  相似文献   

9.
宋杰宏 《四川蚕业》2009,37(2):45-46
<正>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上丝绸进出口不畅、蚕农养蚕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蚕种场制种成本严重倒挂、蚕种合同难于兑现、库余损失严重等因素的严重影响,不仅影响蚕种场的发展,而且严重动摇原蚕基础,蚕种场处于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杨刚  邓志强 《四川蚕业》2013,41(1):46-47
<正>乐至县回澜镇是全县15个重点蚕桑乡镇之一,辖29个村,现有桑园520hm2,351万株,年养蚕8760张,养蚕农户1658户。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减少;养蚕人员老龄化,养蚕缺乏技术,老龄蚕农因视力不佳甚至连眠蚕都难以辨认;养蚕设施配套落后,养蚕粗放。往往出现小蚕钻沙蚕多,从而遗失蚕多,  相似文献   

11.
<正> 蚕病的爆发危害直接威胁着蚕茧和蚕种生产,是我省养蚕、制种业不稳定、不安全、质量差、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在我省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养蚕生产的情况下,对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难度大,蚕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了蚕病才着急治病,结果严重影响了单产、效益,蚕农积极性受到伤害,国家创  相似文献   

12.
<正>江都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环境的变化,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年养蚕次数的减少以及茧丝绸行情的剧烈波动,传统的栽桑养蚕比较效益下降且不稳定,导致桑园面积和养蚕数量逐渐减少。然而仍有相当多的农户特别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仍然把栽桑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商品生产竞争激烈。牢固树立商品的质量、效益观念,发挥自然优势,加怏农村致富步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农村大面积养蚕能否做到无病或少病,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一环。仅此谈谈个人初浅认识,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3):39-39
<正>随着农村劳力的变化和养蚕布局的调整,晚秋蚕已逐渐成为我省四季养蚕布局中的一个重要蚕季,对充分利用农村劳力、桑叶资源、养蚕设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晚秋气温前高后低、秋绵雨多、湿度大、叶质差等不利因素,晚秋蚕饲养应重点贯彻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0,28(3):31-31
<正> 为了改变农村养蚕缺劳力、人蚕共居、单产效益低的现状,今年阆中市大力推广室外蚕台育,它具有三省三高的好处,即:省力、省工、省投资,单产高、质量高、效益高。现将我市大蚕室外棚架蚕台育的制作及饲养技述简术于下: 1 棚架建造 棚架长7米,宽3.4米,中柱高4.5米,檐高2.5米,东西朝向的垛子要选用遮荫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我场的原蚕原来依靠原蚕队自养,现已变队、组、户三种型式.如何适应新的农村形势,保证蚕种生产任务的完成呢?我们分析了过去部份蚕房养蚕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分散养蚕的特点,认为搞好小蚕共育是一项关键措施.因此,首先在长滩公社办了第一个共育室,接着办了板城公社共育室,今年春蚕两个共育室共育蚁量1100克,产茧5900斤,蚁量占全场的25%,产茧点28%,制种量占3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长滩共育室的做法简介一下:  相似文献   

17.
栽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相对繁锁的一项农村传统产业.为使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又减少投入,增加效益,解决蚕室不足等问题,我市从1998年春蚕起,采用塑料大棚地蚕育,通过连续试养,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1):29-30
<正>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联户或集体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20.
<正>蚕桑产业是海安县农业的一大特色,是海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导致桑园面积逐年减少,海安桑蚕茧丝绸这个传统产业的根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