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鸡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清Ⅱ型Z_4毒株500个空斑形成单位(PFU)与MDV血清Ⅲ型FC_(126)毒株1000PFU组成鸡马立克氏病(MD)二价疫苗,免疫对MD高度易感的P系SPF白来航鸡,设301B/1+FC_(126)二价疫苗,Z_4,301B/1和FC_(126)3种单价疫苗免疫组做对照,以MDV超强毒Md_5毒株(vvMDV-Md_5)攻击。结果表明:Z_4+FC_(126)和301B/1+FC_(126)2种二价疫苗均能给免疫鸡提供较强的免疫效力,而3种单价疫苗则不能给免疫鸡提供对vvMDV-Md_5毒株攻击的有效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毒Z4株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清2型Z4毒株第10代(Z4-10),在对鸡马立克氏病(MD)高度易感的P系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上连续传代至第30代(Z4-30),Z4毒株空斑形成速度和空斑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分别以Z4-11,Z4-25和Z4-30细胞结合毒作单介疫苗,将Z4-11,Z4-20和Z4-30细胞结合毒分别与FC126细胞结合毒组成二价疫苗,免疫P系SPF鸡,用MDV强毒  相似文献   

3.
将鸡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清2型Z_4毒株第10代(Z_4-10),在对鸡马立克氏病(MD)高度易感的P系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上连续传代全第30代(Z_4-30),Z_4毒株空斑形成速度和空斑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分别以Z_4-11,Z_4-20,Z_4-25和Z_4-30细胞结合毒作单价疫苗,将Z_4-11,Z_4-20和Z_4-30细胞结合毒分别与F_(C126)细胞结合毒组成二价疫苗,免疫P系SPF鸡,用MDV强毒GA株攻击,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Z_4毒株4个代次单价苗之间以及3个代次毒分别与F_(C126)毒株组成的二价疫苗之间免疫效力无显著差异。表明Z_4毒株在CEF单层上从第10代连续传至第30代,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基因探针技术检测血清1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BamHI基因文库中LDNA片段,制成DIG-标记的MDV核酸探针,分别对I型MDV强毒株(BJ-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感染材料的核酸进行dot blot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均有阳性呈色反应;而对MDV血清2型(SB-1株)、3型(Fc126株)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LV)感染细胞的核酸,作上述同样检测,则均未见  相似文献   

5.
表达MDVgB的重组FPV疫苗的免疫保护试验刘秀梵,王志亮,彭大新,张如宽(江苏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扬州225009)通过多步基因操作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B基因克隆进本室构建的中国鸡痘病毒(FDV)疫苗株插入载体,其转染后筛选到高效表达gB的重...  相似文献   

6.
从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的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脾、血液等病料,经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养盲传数代,分离到1株(MDV)暂定名为沪X株。该病毒在DEF培养上出现典型的MDV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为100nm左右,呈椭圆半开圆形,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培养物经饱和硫酸铵浓缩后,与标准的马立克氏阳性血清出现琼扩沉淀线。病毒按种SPF鸡后,鸡群主要表现内脏肿瘤,并回收到MDV,表明分离的沪X株具有致病性,属于马立克氏疱疹病毒Ⅰ型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I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的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脾,血液等病科,经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育盲传数代,分离到1株(MDV)暂定名为沪X株,该病毒在DEF培养上出现典型的MDV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为100nm左右,呈椭圆半开圆形,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培养物经饱和硫酸铵浓缩后,与标准的马立克氏阳性血清出现琼扩沉淀线,病毒按种SPF鸡后,鸡群主要表现内脏肿瘤,并回收到MDV,表明分离的沪X株具有致  相似文献   

9.
使用SPF雏鸡进行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毒株最佳配比试验,将BJ836毒株与BK912毒株按病毒含量分别配成a,b,c,d,e5种不同配比疫苗,免疫14日龄SPF雏鸡,免疫后14天进行IBDVI型强毒CJ801和变异株强毒1084A的攻击。结果表明:BJ836与BK912为e配比值疫苗对CJ801或1084A毒株的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表现出最好的免疫攻击保护效果。该毒株配比可作为研制该二价活疫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4种不同MD疫苗对鸡马立克氏病临床预防效果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用以色列雅贝克公司生产的HVT+CVI988二价氮苗免疫效果最好,有产保护率可高达99.95%。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鸡TCR1与TCR2T细胞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T细胞受体亚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1+T和TCR2+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中TCR1+T细胞异常增高,而TCR2+T细胞在脾脏和外周血中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TCR1+T细胞与TCR2+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在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的7个鸡场进行MD流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病毒分离实验,首次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经MD疫苗免疫过的5个发病鸡群和1个健康鸡群中分离到6株马立克氏病毒(分别命名为HA、HB、HC、HE、HF和BG),并对6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EF)上的增殖特性、蚀斑形成、形态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MD在呼和浩特、包头地区鸡群中广泛流行。自然感染鸡羽囊中MDV抗原与病毒血症呈正相关。雏鸡接种法和组织培养法用于分离MDV时,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应用CEF分离MDV是1种快速、简便、敏感、经济的方法;6株MDV在CEF上能良好地增殖,并引起比较规则的细胞病变,还能在CEF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细胞蚀斑、大小为1.08~1.42mm。6株MDV对雏鸡均有致病性,其中HB、HE、HF和BG4株之间毒力差异显著,HB和BG株的毒力比京—1株MDV强。根据以上结果判定6株MDV均属血清Ⅰ型MDV强毒。结合接种雏鸡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HA、HB、和HE为内脏型MDV,属Ⅰ生物组;HC、HF和BG为神经型MDV,属Ⅱ生物组。  相似文献   

13.
胸腺制剂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日龄SPF来航鸡分成4组,饲养在隔离器中。第1组1日龄接种MD疫苗,同时皮下注射0.5mL胸腺制剂;第2组1日龄接种MD疫苗时不加免疫增强剂;第3组、第4组均不接种MD疫苗,也不注射免疫增强剂。第1、2、3组于13日龄时用BJMDV-1强毒株攻毒。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于攻毒后28、24、17d开始出现死亡,第4组没有死亡。第1组的攻毒保护率为40.0%,比第2组保护率15.0%有明显提高。此外,于11、28、56日龄时检测了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28日龄和56日龄时第1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高于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胸腺制剂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纯化的抗IBDV抗体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并分离制得效价较高(1:16)的兔源IBD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与氏安全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免疫接种普通迪卡公雏鸡和SPF鸡,然后用IBDV强毒株攻毒,得到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0/50和大群免疫接种应答为100%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PCTIIFS),用其检测鸡马立克氏病(MD)二价疫苗,可快速准确地计数疫苗不同血清型病毒各自的空斑形成单位(PFU)及其PFU总数。克服了常规法不能计数二价苗中两种病毒各自空斑数的缺点,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法。  相似文献   

16.
常规琼脂扩散(AGP)试验通过羽毛囊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特异抗原的检出来诊断鸡致病性MDV的感染〔1,2,6〕,因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但其检出率与感染鸡群在不同时期的检测〔3〕以及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状态〔4〕密切相关。此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 P C R 技术,从马立克氏病病毒( M D V) C V I988/ C 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 E F)基因组 D N A 中扩增出含起始密码子的 M D V pp 38 基因同源物编码序列。在以 Digoxigenin ( Dig.)标记的 pp38 基因作为探针,在 Southern 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该 P C R 扩增片段。将该 P C R 扩增片段在 Bam HⅠ和 PstⅠ位点克隆进 p U C18 质粒载体,酶切分析筛选到含 pp38 基因同源物的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全序列分析,证明该重组质粒是 pp 38 基因同源物克隆。  相似文献   

18.
用PCR技术,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CV1988/C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含起始密码子的MDVpp38基因同源物编码序列,在以Digoxigenin标记的pp38基因作为探针,在Soulthern 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该PCR扩增片段。将该PCR扩增片段在BamH I和PstI位点克隆进pU18质粒载体,酶切分析筛选到含pp38基因同源物的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全序  相似文献   

19.
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PCTIIFS),用其检测鸡马立克氏病(MD)二价疫苗,可快速准确地计数疫苗中不同血清型病毒各自的空斑形成单位(PFU)及其PFU总数。克服了常规法不能计数二价苗中两种病毒各自空斑数的缺点,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法。  相似文献   

20.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