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秦F_1代、和秦F_1代与秦川牛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讨安秦F1代与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安秦、和秦、秦川公牛各10头作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6、12、18、24月龄的空腹体重、体长、体高、胸围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6~24月龄的安秦F1代体重及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
[方法]为研究不同粗饲料处理对秦川肉牛新品系产肉性能的影响.[目的]选取20头14月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按饲喂粗饲料种类分为:苜蓿组(A组:苜蓿+青贮+精料)、桑叶组(B组:桑叶+青贮+精)、麦草组(C组:麦草+青贮+精料)、对照组(D组:青贮+精料).整个试验分为三个阶段,育肥前期1~60 d、中期61~120 d、后期121~180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以及骨重.计算出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牛柳、西冷、眼肉、上脑、牛腱、米龙、膝圆、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牛前、牛前柳13个部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苜蓿和桑叶作为优质干草对于提高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比较明显,而桑叶效果更好.桑叶可以明显地提高眼肉和米龙的产量,而苜蓿对于高档牛肉产量的提高比较明显.[结论]在肉牛育肥过程中,适量的加入苜蓿或者桑叶可以提高秦川肉牛产肉性能以及高档牛肉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屠宰分析和测定评价,明确张掖肉牛的屠宰性能和肉质风味,作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的选育目标和选配方案。[方法]选择核心育种场育肥牛,检疫后定点集中屠宰测定分析;分割排酸取样,真空包装不同部位肉样带北京试验室根据相应的测定标准进行肉质评定。[结果]张掖肉牛公牛育肥至22.4月龄屠宰,活重、胴体重分别达635.4 kg,371.4 kg,产净肉303.66 kg;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48%,47.8%和81.76%;胴体脂肪覆盖度良好,肉色和脂肪颜色达到日本胴体分级标准中较高级别。牛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但大理石花纹欠缺。熟肉制品风味独特,多汁性良好,与北京市场销售西门塔牛肉相比,具有较高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结论]张掖肉牛品种改良、培育成效显著,生产水平达到肉用牛标准,肉质风味能够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若开拓高端牛肉市场,需着力大理石花纹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选择身体健康、经强度育肥后体重相近的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进行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在试验期间测定其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的生长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及料肉比)和屠宰指标(活体背膘厚度、活体眼肌面积、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胴体重13块优质肉块重、优质肉块占胴体比例)。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科尔沁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料肉比显著低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的采食量高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屠宰率、净肉率、优质肉块占胴体比重显著高于科尔沁牛,统计分析差异显著,表明科尔沁肉牛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7.
家畜的屠宰率是指胴体重占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该指标以猪最高,一般在75%左右;肉用牛如超过50%为中等指标,超过60%为高指标。为进一步说明净肉的性能,牛羊还要计算净肉率,是指净肉重(胴体去骨后的重量)占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良种肉牛的净肉率一般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综合评价支撑平凉牛产业发展的集成配套技术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跟踪调查和现场测定的方法,对生长发育跟踪调查和肉用性能测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凉红牛各月龄体重均提高10%以上;10-24月龄日增重达663.1 g,提高10.55%;胴体重、净肉重分别提高16.16%和13.73%;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2.52和1.17个百分点;高档肉块重达23.00 kg,增加2.98 kg,可增加经济效益357.6元。[结论]通过普及应用集成配套技术,饲养的肉牛生长发育和肉用性能明显改善,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奶公牛犊屠宰试验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选取育肥后2~6月龄奶公牛犊25头进行屠宰测定和牛肉品质指标测定以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犊牛平均屠宰率为55.33%,净肉率39.9%,胴体出肉率73.28%;高档部位肉、后腿部位肉、小腿肉占胴体比率分别为19.08%、11.28%、5.31;犊牛肉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不同蛋白源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体重相近(415.4±38.0)kg的周岁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豆粕、玉米酒糟(DDGS)、棉粕和尿素为单一蛋白源饲料的4组精补料,经过187d育肥试验之后屠宰,探讨不同蛋白源饲料饲喂杂交肉牛的育肥性能和产肉效益。结果表明:饲喂DDGS组和豆粕组的杂交肉牛全期日增重分别为1.23kg和1.21kg,精料重比分别为4.54和4.60,而尿素组依次为0.92kg和6.24;饲喂DDGS组和豆粕组的杂交肉牛净肉率分别为47.15%和46.32%,肉骨比分别为4.80和4.78,而尿素组依次为45.59%和4.30(P0.05);饲喂棉粕组的杂交肉牛育肥和产肉指标略低于DDGS组和豆粕组(P0.05)。尿素组在育肥和产肉指标最差、在血清转氨酶和蛋白质代谢指标不占优势,而棉粕组的牛胴体三项肉色指标最差(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提高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有助于提高杂交肉牛育肥性能、产肉量和产肉效益;尿素和棉粕不适宜作为杂交肉牛育肥的唯一蛋白源饲料;试验期延长可以确保稳定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现阶段肉牛到牛肉之间的联系现状和产出能力,掌握主要经济指标,确定计算肉牛产值的依据。 【方法】以张掖市肉牛与牛肉之间的联系现状为例,从中选取1个能够代表现阶段生产水平的随机样本(n=11777),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分组,列出次数分布表与分布图,研究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5个变量的频率分布,并根据平均数() 和标准差(S)及其分布规律推算出总体平均数u的概率置信区间代表群体生产水平,作为计算肉牛产值的依据。【结果】现阶段进行肉牛生产的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安格斯和荷斯坦,公牛育肥产肉占84.54%。其中西门塔尔占74.61%居主导地位,安格斯占16.08%,荷斯坦占9.31%。西门塔尔牛以宰前重在500~700kg的小架子牛育肥产肉占56.12%居主导地位,依次为大架子育肥占39.28%、小牛肉占2.57%和成年牛占2.03%。肉牛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净肉率5个指标样本分组频率与正态分布理论概率相关度高、绝对差值小,概率相近。 【结论】现阶段生产牛肉的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安格斯和荷斯坦,以公牛育肥为主。主导品种西门塔尔牛生产周期有缩短趋势,小牛肉生产起步。 西门塔尔牛群的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净肉率均值为:684.94kg、385.16kg、316.85kg和56.47%、45.71%时,区间为:581.33≦x≦788.55、321.9≦x≦448.40、266.09≦x≦367.61、53.85≦x≦59.09、42.57≦x≦48.85。 大群体宰前重、胴体重和屠宰率的均值为:678.13kg、379.54kg和55.81%%,区间为572.63≦x≦783.63 、311.42≦x≦447.66、52.34≦x≦59.28 。 反映肉牛生产水平的5个经济指标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平均值()一倍标准差左右取值概率为0.6827,可用概率密度函数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正态分布特点,平均值左右一倍标准差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最大为,平均值即为群体盈亏平衡点,且主导品种的宰前重、胴体重和屠宰率较大群体分别高6.81kg、5.62kg和0.66%。 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为张掖市规模最大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屠宰牛源为周边规模养殖场育肥牛,该结果能够代表张掖市域内肉牛大群体生产水平,指标平均值()可以作为计算肉牛产值的统计依据。 生产中可以此为标准对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当个体牛只或经营单位的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净肉率高于平均值时说明该牛只育肥状况较好或该经营单位经营状态良好,大概率保持盈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和牛、安格斯牛对蒙古牛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14~1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蒙古牛、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公牛各5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并进行屠宰分割,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蒙古牛相比,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重、胴体高档肉产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蒙F1代牛。说明利用安格斯牛、和牛杂交改良蒙古牛,安蒙F1代牛杂交改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理论在肉牛三元杂交改良效果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元杂交肉牛育肥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为主要指标,以初生重、12月龄体重为次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杂交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元杂交肉牛生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及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产肉性能上的互作效应,试验将3个杂交牛品种(利杂26头、西杂35头、夏杂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中和高营养水平的日粮。结果表明:利杂在3品种中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产率最高,剪切力值最低;夏杂在3品种中胴体优质肉产率最高。此外在3个营养水平组中,高营养水平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优质肉产率最高,背膘厚最大,大理石花纹最丰富,剪切力最低;遗传和营养在眼肌面积上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在背膘厚、胴体高档肉产率、大理石花纹上存在一定互作效应。说明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及其互作效应对肉牛的产量和质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三元杂交肉牛育肥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为主要指标,以初生重、12月龄体重为次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杂交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元杂交肉牛生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张掖肉牛现阶段产肉性能,及时分析品种培育进展和成效,张掖市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开展肉牛屠宰性能测定和肉品质评价试验,根据其结果进行分析研判。[方法]从3家肉牛核心育种场选择具有继代关系的公犊牛持续育肥后根据屠宰性能测定和肉品质评定试验结果分析世代遗传进展和品种培育成效。[结果]试验历时5年,完成连续2个世代各20头育肥牛的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共测定性能指标35项,对其中25项测定值进行样本配对检验,试验B较试验A的体重、体高、胸围、胴体重、净肉重5项指标差异显著,管围、肉质大理石花纹、pH、系水力、蒸煮损失5项指标差异极显著,月龄、十字高、体斜长、腹围等其它15项指标有差异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试验B组较A组的屠宰月龄缩短1.64月,而体重增加59.91 kg,且体尺表型值相应增加。根据日增重遗传力(h2)0.42计算出宰前体重表型增加量为25.16 kg(即剔除由于育种场饲养管理改进、环境影响友好和其它有利因素叠加实现的提高量为34.75 kg),相当于产肉量增加11.6 kg。[结论]从2次结果反映出品种选育有成效,由活重体现出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加快秦川肉牛肉用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根据秦川牛育种目标性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1个基因的多态性,找到了4个与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初步确定了影响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秦川肉牛早期选种。[结果]通过育种核心群多育种目标性状相比,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最快,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结论]明显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分析宁夏地区各品种改良牛群的改良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中卫山羊场、夏华育肥场、王强养殖场等6个养殖场的杂交肉牛群体的152头成年公牛进行了体尺、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测量。[方法]利用肉牛选择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分析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显示,50头秦川牛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1.98 mm和28.25cm2,平均BPI为4.04,属役肉兼用用型;102头各品种杂交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2.67 mm~4.09 mm和35.44 cm2~55.16 cm2,平均BPI为5.33~6.21,属肉役兼用型。[结论]各品种改良牛群在经济类型上有别于秦川牛,且在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方面也比秦川牛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择由国外引进的萨福克、特克塞尔、德国肉用美利奴、无角道赛特和夏洛莱5个品种良种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所产10月龄和6月龄F1杂种羊21只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良种肉羊×寒羊杂交组合10月龄F1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眼肌面积和GR值指标显著大于滩羊×小尾寒羊组合F1(P<0.05);无角道赛特、夏洛莱分别与小尾寒羊杂交组合6月龄F1上述各项指标亦大于10月龄滩羊×小尾寒羊组合F1(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精饲料油菜籽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447.00±35.67)kg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油菜籽水平[0(对照组)、8.7%、17.6%和26.0%]的精饲料。预试期10d,正试期90d。结果表明:1)17.6%油菜籽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比对照组和26.0%油菜籽组分别高6.40%(P>0.05)和15.03%(P<0.05)。2)胴体重、屠宰率及净肉率均随油菜籽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17.6%油菜籽组胴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低于17.6%油菜籽组(P<0.05)。3)精饲料油菜籽水平对肉牛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高档肉块重、肉骨比及肉质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4)17.6%油菜籽组肉样剪切力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样嫩度最好。综合各项指标,精饲料油菜籽水平为17.6%时,能够显著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