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蓉 《四川蚕业》2014,(2):34-34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起我场微粒子病又开始抬头,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治微粒子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病率大幅度下降。为此,现将我场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  相似文献   

2.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场遭受过严重损失。为探索一条有效的防微控微之路,我场按照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从建立原蚕生产保护区、增强防微控微意识、贯彻消毒防病卫生制度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近3年,所生产蚕种100%合格,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结合我场实践,谈谈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治。1发病规律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属原生动物家蚕微粒子  相似文献   

3.
<正>东台市蚕桑场始建于1989年,是一家生产一代杂交蚕种的专业种场。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一旦发生该病就会给蚕种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我场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特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微工作成效明显,蚕种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我场防微工作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我场是四川省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场之一,承担着全省50%原种和10%一代杂交种的生产任务。因此,我场蚕种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否和所生产蚕种质量的高低,对全省蚕业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几年来,我场原种微粒子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一代杂交种无微粒子病超标;蚕种的成品检验、成品检疫合格率均为100%,杂交率调查合格率均在99%以上。回顾过去几年的蚕种生产与管理,我们坚信加强管理和勇于探索是提高蚕  相似文献   

5.
罗凯 《四川蚕业》2010,38(2):41-4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曾给我场的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我场全体职工高度重视,自1993以来,我场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长期性的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黄荣坤 《广西蚕业》1999,36(2):46-47
蚕种生产是一项环节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实行经济承包后,在消毒防病方面容易出现漏洞,给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我场自1990年实行分组养蚕、制种,按件计酬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以来,下大力气搞好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场本部生产的蚕种除因水灾和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8.
我场地处四川西南部攀西地区,年生产销售蚕种50万张左右。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蚕种生产安全的基本保证。1986年我国将微粒子病列入动物检疫目录,明确为口岸检疫的对象。因此微粒子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抓好关键环节,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0.
李武安 《四川蚕业》2010,38(2):56-5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引起的传染性蚕病,它既可以通过食下传染感病,也能够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蚕,微粒子病防治是蚕种生产的重要工作。广安区蚕种场作为四川较早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场,在微粒子病防治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笔者通过我场建场50多年来的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剖析,来探讨微粒子病在蚕种生产上的发病趋势、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影响蚕种生产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蚕业界因微粒子病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所以对微粒子病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鲁兴萌等通过对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认为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等客观因素是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刘吉平通过对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40年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规律及广东省近10年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情况分析,认为气候、地理是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程度预测尚未见报道,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程度的预测,对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至关重要.作者根据湖州市某原蚕区种场19年毒率检测统计资料,应用"马尔柯夫链"对微粒子病发生程度作长期预测探讨,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微粒子病是家蚕微孢子原虫感染引起的蚕病,是蚕种生产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是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复杂的工作。我场某蚕种生产小组,2015年出现一定量的超毒烧种,造成一定的损失。该组痛定思痛,深入探索,严格管理,把防微工作认真落到实处,近年来取得良好成绩。表1是该组近年来生产蚕种的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1993年我场首次暴发家蚕微粒子病,淘汰蚕种2万余张,直接威胁蚕种安全生产。为提高蚕种质量,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5.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16.
宋怡 《广东蚕业》2005,39(1):20-2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7.
桑叶叶面消毒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在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叶面消毒工作,对降低微粒子病的发生,减少蚕种淘汰率,提高蚕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病,一旦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90年代我场就因微粒子的危害导致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子病,我场在防治微粒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完善了防微硬件设施1.1硬化生产区地面,增添消毒池近几年来,我场陆续将原有的泥土场地改成了水泥场地,这样便于冲洗和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20.
黄天希 《广东蚕业》2007,41(1):20-21
微粒子病是一种经食下或胚种传染而使蚕发病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被国家列为蚕种生产检疫对象,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来我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制种量在10万张以上,20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