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是山核桃主要的枝干害虫之一。在宁国该虫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期长达120—150d,10月中旬陆续越冬。幼虫共5龄,一生可转移危害3—4个枝干。  相似文献   

3.
国槐的毁灭性害虫——锈色粒肩天牛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75-377
锈色粒肩天牛 2a 1代 ,1代跨 3a ,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 2次越冬。成虫于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孵化 ,11月第 1次越冬 ;第 2年 3月下旬恢复活动 ,11月中旬第 2次越冬 ;第 3年 3月中旬取食到 5月上旬陆续化蛹 ,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取食、交尾 ,夜间在直径 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 ,并以粪便覆盖其上。该虫只危害国槐 ,于 6月中下旬成虫期以持效期长的触杀剂或胃毒剂 ,喷洒枝、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规律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6.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锈色粒肩天牛在安徽2年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两次越冬。成虫于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白天取食、交属、夜间在直径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危害,11月第1次越冬,第2年3月下旬恢复活动危害,11月中旬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旬取食到5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18-25d。幼虫经6次脱皮7龄,其幼虫龄级预测式为N=(Y-0.2471)/1.1382(Y幼虫头宽)。在野外调查证实,该虫在安徽合肥只危害国槐。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三代。成虫于5月下旬羽化,初羽化成虫留土室内,2~3天后出土补充营养。6月上旬交尾,7月下旬开始产卵,产卵位置在落叶层下,一次产卵8-12粒。九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土壤腐殖质,幼虫主要分布在落叶层下土层内5-30公分范围内。常见3-5只幼虫成群穴居土内,虫体外包裹一层较硬土壳。10月下旬,土壤逐渐冻结,幼虫开始越冬。越冬代幼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仍然取食土壤腐殖质,没有发现危害林木根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取食为害,在26℃温度条件下,卵、幼虫、蛹的历期分别为1~3d、4~5d、7~10d,成虫产卵前期为2~3d;在南宁市年发生世代15~17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上午10:00~12:00,有趋黄性。成虫一般不在叶柄、茎蔓、果实上取食、产卵。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北京农业》2013,(30):122
龟纹瓢虫是森林内蚜虫的重要天敌,取食树木及农作物各种蚜虫,对抑制蚜虫种群数量增长起着一定作用。该虫1 a发生3~4代,以成虫在树皮缝、落叶层下、土缝和植物根际处越冬。成虫4月下旬活动,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6月上中旬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成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基于此,对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内蒙古河套地区山楂叶螨以受精雌成螨在树干、主枝翘皮下及根茎附近的缝隙内越冬。越冬雌成螨出蛰高峰在4 月下旬苹果梨花芽开绽期,出蛰时间长达1 个月。一代卵高峰期在5 月中、下旬,一代若螨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从雌成螨数量消长来看,在苹果梨上全年有4 次危害高峰,相应物候期为开花—座果期、新梢生长高峰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5.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试验研究了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此虫在河北冀东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开始羽化,5日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分5龄.第1代蛹期50d左右.第1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8月上旬,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上中旬为赵冬代化蛹盛期,蛹期24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 花椒郭公天牛Stenhomalus taiwanus Matsushita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花椒枝天牛,是花椒树的重要蛀枝害虫之一,此虫特别喜欢集中为害衰弱和半枯死的枝条,以2——5年生枝受害较重,枝条受害后加速死亡,造成树冠不整齐、枯枝累累,对花椒的产量影响很大。自1972年以来的花椒郭公天牛观察,只发现其为害花椒。据不完全调查、此虫在我省晋中和晋南地区均有分布。目前国内尚不未见有对此虫的研究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方法]林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观察记录弧目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结果]弧目大蚕蛾每个卵块含卵3~33粒,卵期180 d左右.4月中旬孵化,幼虫期38~40 d左右.9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期3~7 d.灯诱弧目大蚕蛾成虫数量有两个高峰时期,在22:00~23:00有一个小高峰,凌晨03:00~04:00达到最高峰.雄虫的趋光性明显高于雌虫,灯诱雌虫♀:雄虫♂=1:8.66.[结论]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区主要危害胡杨,1年发生1代;以卵在胡杨当年枝条和树干上越冬,卵多数分布在东南方向的当年生枝条上;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多在树基周围落叶层下或枯草层内吐丝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强.  相似文献   

18.
桃红颈天牛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平均经17.3d发育成熟后,沿虫道经羽化孔出洞,田间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趋化性;幼虫越冬3次历时33~34个月.提出了封闭羽化孔、糖醋液诱杀、树干包扎塑料膜或涂白防治成虫,以及喷树干、点涂、堵洞和局部熏杀防治幼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椋子树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之一。黄椋种子小蜂是晋东南黄椋子产区的毁灭性害虫,幼虫于种实内食害种仁,致成空壳,被害果较正常健果小呈粉红至褐色,健果墨绿色。从1959年以来由于连年受其为害,几乎无好种实可收,造成当地人民食油困难。作者对其形态、生活史及习性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绘制了形态图。并开展了大面积防治示范,收到良好的效果。以老熟幼虫于被害种实内滞育越冬,多数一年1代,部分可滞育1-2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化蛹期,蛹期7-12天。成虫出种实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雌雄比3-4:1;卵产于幼果内,每果只产1粒卵,卵期5-7天。幼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老熟越冬。采用农业、人工和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良好效果。5月底成虫始发期地面施用触杀剂,毒杀成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含笑尾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含笑尾小卷蛾SorolophamicheliacolaLiu是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Michelia)植物叶部的主要害虫,在福建省南平市一年发生6代,以蛹越冬有明显世代重叠现象.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并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卵散生在嫩叶表面经3~5天孵化为幼虫,幼虫期18~32天;蛹期15~22天;越冬蛹42~60天;成虫寿命5~7天.主要天敌有绒茧蜂(APantelessp)、姬小蜂科(Eu-loPhidae)中的3~4种,以及陆马蜂(PolistesrothneyigrhamiVanderVecht)广腰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ue)等.该虫的发生、生长猖獗成灾,与温度、湿度、纬度、海拨高度、林分结构与组成、地被物以及天敌等环境因子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