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地区棉蚜与主要天敌种群垂直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顺建 《中国棉花》2000,27(9):19-20
对淮北地区棉田不同时期棉株上棉蚜与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蚜与其主要天敌种群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棉蚜与天敌、天敌与天敌在棉株各层上的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天敌对棉蚜聚集场所具有追踪攻击作用,天敌与天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2.
七种杀虫剂对异色飘虫成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 Bt基因棉对棉蚜不具有抗性 ,但棉蚜的防治不容忽视 ,黄河流域棉区整个棉花生长期需防治3~ 4次。在防治棉蚜的同时 ,应重视天敌的保护利用 ,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以瓢虫类为主 ,其中苗蚜的天敌主要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但由于近年麦田麦蚜的发生严重 ,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增加 ,滥用农药 ,加上七星瓢虫抗药性较低 ,造成七星瓢虫种群数量锐减 ,降低了向棉田迁移的基数 ,天敌数量下降明显。田间调查发现异色瓢虫 ( Leis axyridisPallas)已成为棉田棉蚜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2 0 0 3年初步研究了棉田 7种常用的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棉花蚜虫是威胁本地棉花生产的重大害虫,为了进一步摸清棉田蚜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长规律,更好地指导大田防治。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1995~1998年对本地棉田蚜虫的种类、天敌、种群分布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策略。1 发生种类4年的定点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地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桃蚜、苜蓿蚜、棉长管蚜和棉蚜4种,其中以棉蚜为优势种群,是防治的主要对象。桃蚜虽在全市棉田普遍发生,但由于其为害时期短,对高温高湿条件反应敏感,故为害较轻;苜蓿蚜多发生在边远村队及渠道两旁的棉田,其虫口密度虽较桃…  相似文献   

4.
防治棉蚜药剂筛选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垦区近几年均为暧冬 ,棉蚜在室外大量产卵越冬 ,孵化率较高 ,春季蚜源基数较大。五、六月份雨次较多 ,降雨时间长 ,气温凉爽 ,变化平稳 ,有利于棉伏蚜发育。塔垦区多年实行综合治理 ,很少使用硬性农药化防 ,天敌种群稳定 ,数量较多 ,其中瓢虫类以七星、多异、龟纹、十一星为主 ;中华草蛉、斑腹食蚜蝇、蜘蛛数量也比较大 ,大部分棉田棉蚜处于天敌的控制之下 ,个别棉田出现卷叶、流油 ,造成植株顶心卷缩矮小 ,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 0 0 3年有选择性地选用了几种新型农药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 ,为今后棉蚜的药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棉蚜自然天敌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棉田中有很多种捕食性蜘蛛。它们不仅种群数量多,食蚜能力大,而且捕食面广,活动时间长。一般春天四月初开始活动,直到十一月上旬才转入越冬。据初步统计,蜘蛛捕食的害虫有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十几种。  相似文献   

6.
气候对棉田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地区棉蚜天敌种群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中发现,棉蚜天敌的优势瓢虫类群主要有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为优势种,占瓢虫类群的70%~80%。为了明确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在棉田的种群发生特点,以便为有效地利用天敌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了棉花生长中后期气候因素对瓢虫的影响以及棉田蚜虫与天敌的种群变化。1研究方法试验于2000年6-9月在石河子市郊区棉田进行,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株,调查棉田蚜虫和天敌(主要是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种群的消长,记录瓢虫类各个虫态的数量,每一…  相似文献   

7.
南疆地区棉蚜天敌种群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棉田棉蚜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虫蝽和蜘蛛类)的种群数量动态。棉蚜天敌在不化学防治的棉田内,能建立稳定的自然种群,对棉田前期发生早、数量多的棉蚜不能有效控制,对棉田内发生晚的棉蚜能有效的控制;在化学防治棉田内,由于用药频繁,几乎无天敌,所以无控制作用;在综合防治棉田内,能建立稳定种群结合其它辅助措施,能有效控制蚜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忠华 《中国棉花》2006,33(3):32-33
1棉蚜在奎屯垦区发生情况据室外棉蚜寄主植物调查,棉蚜于2005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20cm枝条上干母1头。林带蒲公英棉蚜也于同期活动,有虫株率为0.04%。5月9日奎屯垦区一二四团和一三一团黄板上已诱到棉蚜,5月中旬开始迁移。另据一二五团5月7日调查棉黑蚜已迁入棉田为害,有蚜株率0.4%,发生期比2004年提前14天,5月21日局部呈点片发生,有蚜株率达36%,百株虫口上升到121头。车排子5月24日棉田调查,棉黑蚜有虫株率0.2%,百株蚜量0.2头。棉黑蚜在棉田发生较轻。5月中旬棉长管蚜已在苜蓿地始见,始见期比2004年提前10天。棉田在6月上旬出现棉蚜中心株,…  相似文献   

9.
棉蚜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棉农更好地防治蚜虫,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药时间。通过2018年和2019年对豫东植棉区棉花苗期发生情况的人工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棉花苗蚜发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变化对蚜虫种群数量影响明显,苗蚜达到峰值的气象条件为高温29℃~31℃,低温18.7℃~25.6℃,相对湿度59.5%~63%;37℃以上高温僵蚜大量出现,单日降水量超50 mm(或连续5日湿度大于75%)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不适宜气候条件下会大量产生有翅蚜来适应新环境,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5℃种群繁殖受抑制;若蚜有始发、高峰、衰退期,并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黄河流域棉区一熟棉田以棉蚜和棉铃虫为主的棉虫的综合防治提出了“种子处理结合利用瓢虫控制棉蚜,同时保护利用棉田的天敌控制二代棉铃虫,并抑制伏蚜的发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 PStV)是一种蚜传病毒.通过田间普查和抽样鉴定,初步明确了花生田主要蚜虫种类,其中优势种类与生态类型有关。棉花、花生邻作区以棉蚜为主,麦套花生和春花生区以麦长管蚜为主.单蚜接种试验表明定居蚜和许多迁飞过路蚜均可传播PStV,其传毒效率可用传毒贡献大小表示,传毒效率较高的有豆蚜、麦长管蚜和桃蚜,传毒贡献分别为40%、28%和16%。  相似文献   

12.
夏敬源  崔金杰 《中国棉花》2000,27(12):13-14
1999年研究了天然彩色棉田主要害虫及其自然天敌的种群消长规律,并在室内测定了彩色棉不同月份不同组织棉酚和单宁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棉相比,彩色棉抗虫性明显,棉田棉铃虫百株落卵量降低,百株幼虫数量减少,棉蚜发生较轻,棉叶螨发生呈前重后轻的趋势;彩色棉田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数量减少;彩色棉体内棉酚和单宁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棉是彩色棉具有抗虫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疆中棉所36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控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型种衣剂高巧包衣中棉所36棉种(高巧与棉子干重比为0.5%),对棉花生长前期烟蓟马和棉蚜防效显著好于拌种剂3911;采用虫螨克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棉叶螨效果好,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一遍净或蚜虱净防治棉蚜应在大量有翅蚜产生前施药.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保硕1号防治棉蚜的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为棉田防治棉蚜筛选防效好并对天敌安全的药剂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在新疆兵团农七师125团14连2#-3棉田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23号。供试药剂保硕1号(由稼稷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赛丹、艾美乐(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扑虱蚜(由山东京蓬生物药业提供);吡虫虫蚜(由郑州良友种衣剂有限公司)提供;莫比朗(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Bt(由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1.保硕1号800倍液;2.赛丹1500倍液;3扑虱蚜1500倍液;4.吡虫虫蚜2000倍液;5.莫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敌防治棉花害虫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我国棉区广大,棉虫天敌资源相当丰富。在田间,华野姬猎椿成虫和若虫均能捕食偏蚜和多种蛾类的卵和初孵幼虫,对棉蚜和棉铃虫发生量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天敌资源,我们于1977—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区棉田蚜虫为害以棉蚜、棉黑蚜为害为主,多年来新疆形成了以“以害养益、以益控害”为主要内容的防蚜植保方针、体系,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使棉花生育期滞后,导致棉花晚熟而减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棉蚜的危害,是实现植棉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的关健。1新疆棉田蚜虫大暴发原因新疆棉田苗期以七星瓢虫为多见,草蛉6月田间初零星可见,到7月上旬达高峰。七星瓢虫第一代雌成虫平均产卵135.1粒·头-1,成虫日食蚜量平均为54头,一生平均食蚜1609头。而棉田蚜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夏季若蚜4~5天脱皮4次变…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奎屯垦区 2 0 0 2年棉蚜轻发生的回顾和总结 ,认为 :气候图法是预测棉蚜年景发生程度的重要方法 ,天敌是影响棉蚜种群数量动态的直接而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18.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蚜虫是世界上危害马铃薯最重要的经济害虫。首先在于它们是病毒病的媒介,但在大量发生时也可导致实质性的直接损害。其中最重要的是桃蚜(Myzus(Nectarosiphon)persicae)。其它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种包括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鼠李马铃薯蚜(Aphis nasturtii)、茄沟无网长管蚜(Aulacor-thum solani)以及偏囊管蚜(Rhopalo siphoninuslatysiphon)。地区性的重要种则有棉蚜(Aphis gos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