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68 只小尾寒羊血清酯酶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被检小尾寒羊血清酯酶多态性受 Es+和 Es-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频率分别为 0.438 7 和 0.561 3,呈现出两种表型 Es(+)型和 Es(-);2)小尾寒羊血清酯酶基因座基因杂合度为 0.492 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很小(0.40 %)。  相似文献   

2.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只有引物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9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湖羊和多赛特中均检测到AA、AG和GG型,...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非连续性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小尾寒羊的8种血液蛋白(酶)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以甘肃藏羊作为对照,探索绵羊多羔性与血液生化遗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b位点的HbB基因、Tf位点的TfC基因、Es的Es-基因与绵羊多羔性可能存在相关性,Ep是否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羔性的遗传标记,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它4个蛋白(酶)AIb、Pr、AMY、LDH与绵羊多羔性不相关;同时得出与多羔性相关的蛋白位点基因与目前所研究的多胎基因FecB等主效基因均不连锁,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法对48只青海半细毛羊血甭芳基酯酶的多态性及其与血清蛋白质指标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青海半细毛羊的血清芳基酯酶有ESA和ESa两种表型,以ESA为优势表型(58.33%)(2)ES和E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545和0.6455;(3)青海半细毛羊ES表型与各项血清蛋白质指标之间无显著性联系。  相似文献   

5.
田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22-4023
[目的]探讨青海小尾寒羊血清运铁蛋白不同表型的优势程度,为繁殖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引入青海省的89只小尾寒羊的血清运铁蛋白(TF)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在被检的小尾寒羊的血清运铁蛋白位点上共测出16种基因型,受TFA、TFB、TFL、TFD、TFM、TFC和TFE7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TFCC为优势基因型(33.71%),TFC优势等位基因(0.455 1),基因杂合度为0.714 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00 2,基因纯合度指数为0.277 6。[结论]引入青海小尾寒羊TF显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高度的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绵羊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别对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FecXG突变和FecXL突变、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外显子Ⅰ、外显子Ⅱ部分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德国肉用美利奴产羔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G突变,在该位点未发现多态性;(2)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L所在区域的多态性,在BMP15基因存在G1047A转换,但并不引起BMP15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该突变与FecXL(G962A)不同,是在BMP15中新发现的一个突变。G1047A突变对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的平均产羔数无显著影响;(3)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的GDF9外显子Ⅰ均未发现多态性;(4)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中发现存在G4突变,该突变对绵羊平均产羔数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上述2个基因的4个分析区域不宜用于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绵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了115头撒坝猪的血清酯酶(ES)多态性,计算了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以及遗传多样性指数(h),并用普通方差分析和二因素(酯酶基因型、性别)有互作模型的最小二乘分析法,对撒坝猪血清酯酶3种基因型与几个阶段体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血清酯酶3种基因型AA,AB和BB的频率分别为0.2696,0.5826和0.1478,2个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609和0.4391,该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926.在3种基因型中,BB型个体的6月龄体重与2~6月龄日增重均显着地高于其它两种类型,酯酶基因型与性别之间的互作效应明显,显示了猪的血清酯酶多态性作为6月龄体重和2~6月龄日增重两个性状的遗传标记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数字成像扫描系统对42日龄的泰和鸡和AA(Arbor Acres)肉鸡血清酯酶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两种鸡的血清酯酶主要包括2个区域Es-1和Es-2.泰和鸡的Es-1有4种类型A型(A带出现,频率0.4878)、AB型(A带B带都出现.频率0.3415)、B型(B带出现,频率0.5365)和O型(A带B带均无,即无Es-1,频率0.0732).AA鸡的Es-1有3种类型A型(频率0.1667)、B型(频率0.5557)和O型(频率0.1667).两种鸡Es-2区条带出现的频率均为1.AA鸡Es-2的平均灰度(AA鸡vs泰和鸡201±15vs174±14,p=0.029)总灰度(454079±66910vs378968±66781,p=0.033)和净灰度(209817±4907vs157873±24214,p=0.045)均显著高于泰和鸡,但Es-1在品种间没有差异.两种鸡的Es-2的平均灰度和净灰度都显著高于Es-1(泰和鸡174±14vs150士10.p=0.004;3432±29043vs157873±24214,p=0.001.AA鸡201±15vs155±20,p=0.003;209817±4907vs117776±58087,p=0.050),但Es-2的总灰度值与Es-1的总灰度之间两种鸡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小尾寒羊的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5个微卫星位点(OarHH55、OarJ1A、McM53、BM1329、BM143),分析其在小尾寒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初步探索其与小尾寒羊高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5个微卫星位点在小尾寒羊群体中的平均纯合度为0.37,平均杂合度为0.63,说明小尾寒羊微卫星位点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McM53的纯合度最小、杂合度最大,而OarHH55的纯合度最大、杂合度最小。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其中OarHH55、OarJ1A、McM53和BM143的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6,接近0.7,是较理想的基因选择标记。[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小尾寒羊和其他绵羊繁殖性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110只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母羊的血清酯酶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被检新疆细毛羊血清酯酶基因座有ESA和ESa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ES^A和ES^a的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3463和0.6537;②血清碱性磷酸酶基因座有ALP B和ALP O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ALP^B和ALP^O的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292 9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小尾寒羊、滩羊群体遗传分化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60只小尾寒羊、73只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14个绵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1) 小尾寒羊、滩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360和0.258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974、0.2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723和1.5751。(2) 4个组合(分别为4个、6个、13个及16个绵羊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49323、0.059987、0.1728和0.201256,说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的基因分化程度低;这4种绵羊与蒙古国绵羊的基因分化程度次之;蒙古羊系绵羊和南亚羊及欧洲羊之间基因传分化程度较高。(3) 前人关于小尾寒羊、滩羊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群体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并未表现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方法]以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胚胎期不同阶段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纤维的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肌纤维直径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胚胎前期胎儿增重不明显,而胚胎后期及出生后体重迅速增加,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优质肉羊杂交育种工作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AA-NAT基因DNA序列和绵羊该基因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P1~P5),每对引物分别扩增随机选取的8只小尾寒羊,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拼接获得小尾寒羊AA-NAT的DNA序列,总长为2 138 bp。序列比对发现P3的扩增产物中存在C617T的沉默突变。根据获得的小尾寒羊AA-NAT基因的DNA序列设计引物P6,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杜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6扩增片段在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均检测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白杜泊中只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和0.76,CC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CT型多0.4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A-NAT基因617位点与绵羊的常年发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尾寒羊高繁品系,检测BMPR-Ⅰ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FecB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产羔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结果]样品群中BB、B+和++基因型比例分别为25.45%,54.46%和20.09%;每胎次平均产羔数分别为3.01只、2.81只和2.16只。[结论]FecB基因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胎性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FecB基因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尾寒羊个体平均产羔数,对产羔数影响呈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肉用杜泊绵羊与湖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新西兰引进的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分别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试验.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配种.统计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6月龄内杜湖杂交F1代羔羊日增重和体尺变化与同龄纯种湖羊羔羊差异极显著,杜寒杂交F1代羔羊的日增重和体尺与纯种小尾寒羊羔羊之间的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杜湖与杜寒杂交羔羊在6月龄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但体尺变化无显著差异.初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杜泊绵羊(父本)与湖羊(母本)或杜泊绵羊(父本)与小尾寒羊(母本)均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在江苏省宜选用湖羊为母本,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RAPD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30条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引物中筛选出5条随机引物对小尾寒羊的产羔性状进行标记、扩增.结果发现:引物0424-198的第6条带与小尾寒羊的产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第7条带与产羔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引物OPW19的第1条带与产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Y0184引物的第7、8条带接近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控制Romney Inverdale绵羊和Romney 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道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道赛特和萨福克绵羊中既没有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31D突变,也没有发生与Hanna 绵羊相同的Q23Ter突变.还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Inverdale绵羊和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BMPRIB genotype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FSHR and LHR mRNA levels during the oestrum was studied using semi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SHR mRNA extracted from the right ovary of BB (1.14 ± 0.11) ewes showed higher levels compared with AA (0.44 ± 0.11) and AB (0.36±0.08) ewes (P < 0.01), and LHR mRNA extracted from the right ovary of BB (0.42±0.02) ewe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compared with AA (0.23 ±0.02) and AB (0.25 ±0.04) ewes (P<0.01); however, the mRNA extracted from the left ovar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s among the genotypes during the oestrum. It indicated that the fecundity induced by a mutation of BMPRIB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may be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the mRNA expression of LHR and FSHR in ov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