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柑橘裂皮病是由柑橘裂皮病类病毒引起的重要柑橘病害之一。裂皮病可侵染柑橘类植物的许多种和品种,病状反应有很大差异。其中大多数砧木品种如酸桔、红桔、甜橙、酸橙、粗柠檬等均无可见病状。以枳、枳橙和黎檬作砧的柑橘植株则病状明显,受害严重。带病苗木在苗期无病状表现,田间植株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柑橘裂皮病是由柑橘裂皮病类病毒引起的重要柑橘病害之一。裂皮病可侵染柑橘类植物的许多种和品种,病状反应有很大差异。其中大多数砧木品种如酸桔、红桔、甜橙、酸橙、粗柠檬等均无可见病状。以枳、枳橙和黎檬作砧的柑橘植株则病状明显,受害严重。带病苗木在苗期无病状表现,田间植株出现树皮开裂所需的时间一般是在定植后4~8年。  相似文献   

3.
正柑橘裂皮病是由柑橘裂皮病类病毒引起的重要柑橘病害之一。裂皮病可侵染柑橘类植物的许多种和品种,病状反应有很大差异。其中大多数砧木品种如酸桔、红桔、甜橙、酸橙、粗柠檬等均无可见病状。以枳、枳橙和黎檬作砧的柑橘植株则病状明显,受害严重。带病苗木在苗期无病状表现,田间植株出现树皮开裂所需的时间一般是在定植后4~8年。  相似文献   

4.
对从意大利和西班牙引进的27个优良柑桔品种(系)利用指示植物Etrog香橼亚利桑那861-S-1鉴定柑桔裂皮病,Rusk枳橙鉴定柑桔碎叶病的结果,意大利的罗索塔罗科血橙(Tarocco Rosso)、普鲁罗索塔罗科血橙(Tarocco Rosso Pulu)、杰来荷塔罗科血橙(Tarocco Giarehall)、卡塔尼亚塔罗科血橙老系(Tarocco Catania O.L),汉那蒂那克里迈丁桔(Clementine Hernandina)、阿凡纳晚熟克里迈丁桔(Clementine Avana Tardiro)和费米耐劳柠檬(Feminello)等7个品种(系)以及西班牙的纳伐林那脐橙(Navelina)带有裂皮病,这27个品种(系)均不带柑桔碎叶病。  相似文献   

5.
浙南是一个柑桔栽培历史悠久的老桔区,几十年来从外地引入不少新品种。1981年已证实有黄龙病发生。近年国内不少地方报道外引品种带有裂皮病和衰退病。为此,我们对浙南温州各地栽培品种进行调查鉴定,至今已发现黄龙病、柑桔裂皮病、衰退病、碎叶病及温州蜜柑萎缩病等5种。现将调查结果及防除意见分述如下。 一、浙南柑桔病毒类病害发生现状 1.柑桔裂皮病(exocortis)是一种由  相似文献   

6.
裂皮病(exocortis)是柑桔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是感病砧木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遍布世界各地,目前已报发生裂皮病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以色列、摩洛哥、南非和日本等。澳大利亚的“鳞片状根端”的“兰普来檬病”与裂皮病系同一病害。我国台湾1972年报道在引入的葡萄柚和  相似文献   

7.
2000年开始,我们先后应用指示植物对天草、不知火等10个从日本引进柑桔品种的原材料感染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柑桔碎叶病毒(CTLV)、柑桔衰退病毒(CTV)、柑桔鳞皮病毒(PSV)的情况进行了鉴定;2002年4—5月应用A蛋白DAS—ELISA法检测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原材料不带裂皮病、碎叶病和温州蜜柑萎缩病,但都带有衰退病毒强毒系,津之香的原材料带有鳞皮病。对带病的品种植株,  相似文献   

8.
裂皮病(exocortis)是感病砧木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病原为类病毒。60年代以来,在我国四川、广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发现柑桔裂皮病,至今开始对此病引起注意。 本文仅就裂皮病的症状、发病情况以及对植株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于1985—  相似文献   

9.
很早以前知道柑桔裂皮病的病原是类病毒(柑桔裂皮类病毒CEV),可用埃特洛枸橼(Etrog citron)和爪哇三七的嫁接,汁液及伤口接种进行鉴定。根据这些指示植物的反应,知道在所谓的裂皮病植株中存在着弱毒系。Schlemmer等(1985)从表现裂皮病症状的枸橼中分离出类病毒状核糖核酸,命名为枸橼类病毒变株(CVaV)。日本佐佐木(1985)和加纳(1985)也报道埃特洛枸橼的反应是柑桔裂皮病的弱毒系。 作者等与广岛县果树试验场的佐佐木笃共同研究,探讨这种弱毒柑桔裂皮病的症状与类病毒的关系。从强毒系、弱毒系症状和健康的埃特洛枸橼的叶中提取低分子量的核  相似文献   

10.
应用指示植物对采自浙南8个县(市、区)28个乡镇田间40个柑桔品种133份样品的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浙南至少已发生4种柑桔病毒病或类似病毒病害。感染了碎叶病毒(TLV)的有8个品种,衰退病毒(CTV)18个品种,裂皮病类病毒(CEV)11个品种,黄龙病类细菌(CYS)2个品种。共计有27个品种感染1种或1种以上病毒类病害,其中感染3种的有2个品种,感染2种的有9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柑桔裂皮病(CEV)是由类病毒引起的重要病害,是感病砧木枳、枳橙等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先发现和报道,至今已有10多个国家发现有CEV。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和一些地区的某些地方品种上也发现了CEV,但多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抗品种,‘中林1’、A02、‘元丰’‘丰辉’‘西洛3’等5个品种为抗病品种,‘中林5’‘阿7’‘鲁光’‘辽1’‘辽4’‘西扶2’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香玲’和‘中林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从野生酸枣枣疯病树丛中采集无病状植株的种子或枝条,通过播种或扦插方式获种苗5 434株。用贴病皮嫁接法接种病毒,历时6年初步筛选获得抗疯植株40株;以此作为砧木,距地表40 cm处嫁接感病品种“长红枣”,待粗度生长适宜时,分别在长红枣部位和砧木部位嫁接病皮传毒,历经18年观察研判,最终确定4个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的砧木株系,即90801、90803、90806、908011号。将感病品种“长红枣”分别嫁接在4个砧木上,用贴病皮嫁接法在品种部位接种传毒,抗病效果明显,并将90801、90803号砧木枝条桥接病树主干,枣疯病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因此认为:用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的种质作为砧木,可有效防止枣疯病蔓延为害;桥接病树主干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柑桔栽培品种的裂皮病鉴定和脱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trog香橼Arizona-861-S-1或Etrog香橼Arizona-861作指示植物,鉴定新会橙、暗柳橙、锦橙、先锋橙、雪柑、改良橙、冰糖橙、蕉柑、椪柑、本地早、南丰蜜桔、福桔和沙田柚在各自老产区的植株感染裂皮病的情况。根据已有的鉴定结果看出,我国原有的重要柑桔栽培品种中,暗柳橙和新会橙已经普遍受裂皮病感染,改良橙亦可能如此。锦橙、雪柑和先锋橙有部分植株受感染。蕉柑、椪柑、本地早、南丰蜜桔、福桔、沙田柚和冰糖橙中还没有发现受感染的植株。 已经感染裂皮病的暗柳橙、伏令夏橙、尤力克柠檬和费米耐劳柠檬通过茎尖嫁接,可以获得无裂皮病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
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8个柚类品种的盆栽苗,有7个品种的苗木发病,而强德勒枝叶生长无明显异状,无木质部陷点(仅有个别枝条有零星木质都陷点)。强德勒嫁接于已感病植株,不显病状。用4个地点采集的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强德勒,均不显病状。试验结果初步说明,强德勒对柚矮化病具有高度抗(耐)病性。  相似文献   

16.
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8个柚类品种的盆栽苗,有7个品种的苗木发病,而强德勒枝叶生长无明显异状,无木质部陷点(仅有个别枝条有零星木质部陷点)。强德勒嫁接于已感病植株,不显病状。用4个地点采集的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强德勒,均不显病状。试验结果初步说明,强德勒对柚矮化病具有高度抗(耐)病性。  相似文献   

17.
柑桔碎叶病(tatter leaf)主要为害以枳和枳橙作砧木的柑桔树。其病状为嫁接接合处环隘和接口以上的接穗部肿大,叶脉黄化,即类似环状剥皮引起的黄化。受强风等外力推动,病树砧穗接合处易断裂,裂面光滑。枳橙受感染后,新叶上呈现黄斑和叶缘缺损扭曲。厚皮来檬(Citrus excelsa)的病状为新叶上呈现黄斑和叶缘缺损,其它一般品种受感染后无明显病状。碎叶病的病原是一种病霉,有人认为有两个组分,即碎叶病毒和枳橙矮化病毒  相似文献   

18.
保加利亚Kytustendil地区农业协会于2000 ̄2003年,对试验果园收集的16个苹果栽培品种进行了调查研究,所有品种都是1998年定植的,砧木是MM106。对每个品种的花期、果实成熟期、果实质量以及对晚春霜冻的抗性等4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试验表明,chadel,jerseyred和RomebeautyNo5(瑞光5号)因其品质优良适宜在Kyustendil地区栽培。所有的品种对黑星病菌都表现敏感,但其侵染率有差别。Jupiter、Idagold品种感病力弱(侵染率小于5%),Kinsey、Orin(王林)品种感病力强(侵染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9.
日本柑桔都以枳为砧木,认为枳砧柑桔具有耐寒、矮化、果实品质好等优点。枳砧对脚腐病、衰退病具有抗性,而易感裂皮病。日本栽培的多数品种与枳的亲和性良好,但已知一些柑桔品种、品系与枳砧发生嫁接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 1987年在含有尖镰孢甜瓜专化型2号生理小种的商品瓜地疫区和不含该病菌的非疫区种植8个抗小种2的甜瓜杂一代和一个感病品种。1988年,在这两个试验地点,种植9个抗病杂一代和1个感病品种。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在疫区发病率很高,达53.5~84%;而抗病品种(系)却很低,为0~1.6%。感病品种 PMR45SJ 在疫区的产量只有抗病杂一代平均产量的30%~44%;而在非疫区,则可达80%—91%。在苗期抗、感品种根部受病菌定殖程度相同,而在成株期感病品种受病菌定殖程度要比抗病品种严重得多。为研究比较病菌在抗、感品种根部定殖情况,采用 Komada(简称 KM)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以测定病菌密度。参试材料有6个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