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芦笋上的2种主要鳞翅目为害害虫,近些年在浙江发生极为严重,对浙北地区的芦笋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于2016年采用性诱法对2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显示:浙北地区斜纹夜蛾年可发生5代,甜菜夜蛾年可发生6代。全年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其中,5—11月斜纹夜蛾总诱蛾量为41 338头,甜菜夜蛾总诱蛾量为2 255头。无论是斜纹夜蛾还是甜菜夜蛾,大棚外诱捕器诱蛾量均远高于大棚内,这表明监测用途的诱捕器更适宜设置在大棚外。在浙北芦笋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主为害均为第3代、第4代和第5代,因此控制好第1代和第2代的虫口基数对于控制2种夜蛾全年发生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烤烟夜蛾科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在施秉县不同海拔烟区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烟区烤烟夜蛾科害虫发生均以斜纹夜蛾为主,小地老虎次之,棉铃虫和烟青虫发生量均较少;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2月上旬,6-8月诱蛾数量相对少而稳定;小地老虎的发生期主要在3-6月,诱蛾高峰主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6月诱蛾量均较低;棉铃虫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烟青虫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平均诱蛾量都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海拔烟区小地老虎和烟青虫7d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而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周厚发  杨学彪  许银莲  王永  赵刚  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2-10434
[目的]探讨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方法]调查并分析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蛾量呈明显的高峰期和峰次。性诱剂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0.5%;比常规药剂控制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1%,降低成本35.6%。[结论]斜纹夜蛾性诱剂对烤烟斜纹夜蛾有较强的诱测和防控作用,可作为监测和防控斜纹夜蛾的有效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危害规律及影响诱蛾效果的关键气象因子,2015—2017年在湖南省邵阳县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进行了3年的诱捕监测,并对诱蛾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邵阳烟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诱蛾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斜纹夜蛾诱蛾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成极显著相关,即斜纹夜蛾诱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因此,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防治最佳时期为5—7月,其间如遇干旱高温天气,斜纹夜蛾繁殖、生长速度加快,群体数量增加,此时应当加强对斜纹夜蛾的防治力度,一方面增加性诱剂安置密度,另一方面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斜纹夜蛾发生量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斜纹夜蛾灯下虫量、田间虫量、温度、湿度和主害期发生程度调查资料,筛选出5月份以前和6月份灯诱虫量、6月下旬田间虫量、7月份温度和湿度作为预报因子,主害期(8月下旬)田间发生程度为预报量,采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方法组建了斜纹夜蛾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回测准确率达100%。对2006年和2007年斜纹夜蛾主害期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田间发生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为害规律及影响诱蛾效果的关键气象因子,2015~2017 年在湖南省邵阳县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进行了三年的诱捕监测,并对诱蛾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邵阳烟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诱蛾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斜纹夜蛾诱蛾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极显著相关,即斜纹夜蛾诱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因此,在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防治最佳时期在5至7月,在此期间如遇干旱高温天气,斜纹夜蛾繁殖生长速度将加快,群体数量将增加,应当加强对斜纹夜蛾的防治力度,一方面增加性诱剂安置密度,另一方面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做好昆山市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通过研究性诱监测结果,分析了降雨日平均雨量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对近几年的性诱数据进行分析,8、9月的降雨日平均雨量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月平均单盆累计诱蛾量负相关性大;依据7、8月的降雨日平均雨量和夜蛾累计发生量可预测同年8、9月夜蛾的发生量,且符合率较高,尤其是两月之间的降雨日平均雨量相差100mm/d的情况下,符合率更高。因此,降雨日平均雨量可作为8、9月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发生中期预测预报的一个新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光灯诱及性诱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测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太仓市多年开展黑光灯诱及性诱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分析2种诱虫方式的诱杀效果。[结果]黑光灯诱和性诱2种方式诱量都集中在8、9月,与2种害虫主害代发生期吻合,诱量与发生程度之间呈一定正相关。[结论]对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采用黑光灯诱和性诱均能有效开展测报,并且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蔬菜产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沧低热烟区斜纹夜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沧市低热烟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在自然烟田环境中进行斜纹夜蛾成虫性诱剂监测、田间发生为害调查及自然种群连续世代发育进度观察。[结果]在1 000~1 300 m低海拔的烤烟大田生育期,斜纹夜蛾发生4代,各代历期33 d左右,主害代为第3代。[结论]为低热烟区斜纹夜蛾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利用性诱剂防治主要危害烟叶的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的诱捕器的最佳设置高度和筛选符合生产需求的诱捕器.[方法]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蛾类诱捕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芯/进虫口与烟田墒面的垂直距离为70、110、150、190 cm 4个高度处理,调查诱蛾量.[结果]2种诱捕器诱蛾量最多的高度是70 ~ 150 cm,结合烤烟封顶后株高一般为1 m左右、诱芯/进虫口必须与作物顶部保持20 cm左右的特点,诱芯/进虫口初始高度应设置为120 cm.[结论]蛾类诱捕器具有购买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新型飞蛾诱捕器则有使用简单方便和管理成本低的特点.斜纹夜蛾优先选用蛾类诱捕器,烟青虫、棉铃虫首选新型飞蛾诱捕器,小地老虎可选用新型飞蛾诱捕器,也可选用专用蛾类诱捕器.云南烟区主要危害烟叶的4种夜蛾种群基数排列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但实际生产中对烟叶造成危害较大的是棉铃虫、烟青虫和小地老虎,所以生产中对4种夜蛾都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13.
冯福娟  佘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76-9777,9909
[目的]查明在丽水危害大叶黄杨及其变种的巢蛾种类,了解其在丽水的生活史.[方法]通过生活史及习性观察、形态观察及虫种鉴定对该虫在丽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冬青卫矛巢蛾(Yponomeuta griseatus)在浙江丽水1年发生6代,以幼虫或蛹在叶背越冬;幼虫分别在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中旬、11月中旬出现,危害大叶黄杨及其变种,在枝叶间结网取食叶片;成虫白天隐蔽晚上活动,产卵于叶背.[结论]为冬青卫矛巢蛾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化学信息素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的田间最适放置密度。[方法]分别按25.8 m×25.8 m(15.0个/hm2)、31.6 m×31.6m(22.5个/hm2)和36.5 m×36.5 m(30.0个/hm2)各放置16个诱捕器(4行×4排),同时设不低于2 hm2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结果]在忽略风向的影响下,随单个诱捕器控制面积的增加,诱蛾量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密度处理间诱蛾量差异不显著;3种放置密度均可有效控制烟田斜纹夜蛾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田间自然天敌,降低防治成本。[结论]化学信息素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以31.6 m×31.6 m(22.5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田间斜纹夜蛾成虫饲毒后垂直传毒对其后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TDM模型研究田间斜纹夜蛾成虫当代饲毒后,对子代种群的毒力。[方法]在田间以3种浓度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斜纹夜蛾成虫,分析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死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子1代斜纹夜蛾从孵化开始,第5天日死亡率最高,且随着病毒浓度的升高,LT50值减小,在稀释浓度为200倍时,LT50值为8.9928,在稀释浓度为50倍时,LT50值为6.4256。[结论]病毒虫瘟1号对斜纹夜蛾成虫当代饲毒后,对子代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鹿邑县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数学、天气学和生物学方法,根据西华县32年来有关虫情与气象资料,建立棉铃虫季月发生发展趋势气象预测模型,研究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凡6~8月3个月累计降雨量达500mm以上的年份,棉铃虫发生都轻;3个月累计降雨量在400 mm以下的年份发生严重。经相关分析,不同时段的雨量大小与该虫发生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时段雨量与相应代次棉铃虫发生程度负相关极为密切,均达显著水平,尤其是6~8月雨量与年发生程度、四代发生程度,7月份雨量与三、四代及年度发生程度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标准。[结论]棉田棉铃虫发生季节的降雨量是制约该虫发生程度的关健因素。  相似文献   

17.
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烟草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郴州市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的主要害虫种类,采用频振式诱虫灯和田间普查的方法,于2010年和2011年的3~7月对该县烟草基地进行害虫调查采集,共采集到害虫2纲7目27科60种,基本明确了桂阳烟区主要害虫为小地老虎、烟蚜、烟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蜗牛等;同时针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和烟蚜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烟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还针对各种害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方法]按26m×26m(1个/676 m2)的密度在田间设置3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在该密度下,通过性诱剂对雄蛾的诱杀,田间卵量减少了62.16%,虫量与常规防治的对照区相当,控制作用持续、稳定,效果显著。使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好。[结论]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具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陈代利  梁永江  李喜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3-7155,7179
[目的]阐述烟草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方法]介绍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治斜纹夜蛾的措施,并对斜纹夜蛾今后的防治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斜纹夜蛾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性外激素、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指出了在重视化学防治的同时也要重视生物防治以及今后综合治理烟草斜纹夜蛾的发展前景。[结论]为斜纹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