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和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鱼腥草为材料,浓度70%的乙醇为溶剂,设计L9(34)正交试验提取方法,优选出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试验,研究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优选出的提取方法为乙醇提取法,其较佳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20(g/ml),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达4.363%。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真菌的抑菌效果;鱼腥草叶提取液对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6、0.06、0.08、0.08、0.1、0.1和0.1 g/ml。[结论]研究出了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确定了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为鱼腥草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因素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将鱼腥草粉末与70%乙醇溶液进行1∶25混合,置于70℃恒温水浴箱中浸提90 min,此条件下鱼腥草总黄酮提取率为3.640%,为优化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枸杞多糖(LBP)进行分离,以得到分子量<1万(LBP1)、1万~3万(LBP2)、3万~5万(LBP3)、>5万(LBP4)的多糖,并对LBP及这4种小分子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分子量的小分子多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粗多糖,其中LBP2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显著高于LBP。[结论]为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枸杞多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解法提取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中多糖,并采用响应面试验法设计及建立回归方程模型,以优化酶法为提取工艺。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考察液料比、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鱼腥草叶多糖提取量的主次顺序为: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9%、液料比52∶1(m L∶g)、酶解温度31℃、酶解时间174 min。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法提取鱼腥草叶多糖的提取量为32.95 mg/g,表明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鱼腥草叶多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9):45-48
以苦荞麦多糖为试验材料,以Vc和BHT为对照,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苦荞麦多糖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随苦荞麦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苦荞麦多糖浓度达到2 mg·m L-1时,还原能力测得其700 nm处吸光度值为1.700,DPPH·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2-清除率、·OH清除率最大,分别为57%,45%,80%,85%,IC50分别为1.706,2.263,0.010,0.327 mg·m L-1。苦荞麦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其在食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野生鱼腥草多糖水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野生鱼腥草多糖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野生鱼腥草多糖提取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鱼腥草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h。野生鱼腥草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酸法提取鱼腥草多糖工艺并研究鱼腥草多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酸法提取鱼腥草工艺;以不同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鱼腥草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鱼腥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h、浸提1次、料液比1∶40 g/ml;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6.17%、57.50%、60.43%.[结论]优化鱼腥草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鱼腥草多糖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提取的金樱子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爛OH)及脂质氧化体系作为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金樱子粗多糖、水溶性多糖、脂溶性多糖及混合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爛OH的清除率及脂质抗氧化能力.[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各组待测溶液中多糖浓度的提高,清除DPPH自由基及爛OH的能力逐步增强,其中混合多糖活性最高;在脂质抗氧化能力方面,脂溶性多糖活性最强.[结论]金樱子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不同制备方法所得的金樱子多糖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蛹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了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0.2 g·L-1时的清除率分别为39.32%,35.62%和26.75%。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上升到1.2 g·L-1时,清除率分别为74.93%,61.59%和47.84%,分别增加了35.61%,25.97%和21.09%,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0.2~1.2 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率与粗多糖质量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为抗氧化剂的潜力。图 4 参20 相似文献
11.
12.
鱼腥草愈伤组织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腥草茎秆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外植体消毒和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0.1%升汞中浸泡10 min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低于2%;愈伤诱导所用的茎秆和叶片两种器官中,适宜的外植体是茎秆,其诱导率可达31.25%;愈伤诱导时,24 h暗培养比12 h黑暗与12 h光照交替培养诱导率高;在含2,4-D或6-BA的3种培养基中,仅在MS+2.0 mg.L-16-BA+6.0 g.L-1琼脂+30 g.L-1蔗糖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8.57%。 相似文献
13.
湖北部分鱼腥草野生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湖北省8个县市的鱼腥草种质资源的株高、地上茎粗、地下茎粗、地上茎叶鲜重、地下根茎鲜重和总鲜重.结果表明,远安县的鱼腥草种质有种植优势,湖北可能具有鱼腥草的矮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天然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提取相结合;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40∶60),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1~1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鱼腥草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茎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17.
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06年5~10月采集鱼腥草花果期不同器官及不同季节的器官,烘干至恒重后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在6~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鱼腥草药材质量、促进综合利用、规范化栽培、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结论]伏牛山区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与其他产地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但各产地的鱼腥草的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鱼腥草的自然变异株中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的鱼腥草栽培品种。[方法]以野生鱼腥草为种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品比试验选育出湘白鱼腥草并初步研究了其栽培和品质特性。[结果]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产量比WYXC02略高,其地下部分产量比HYXC01和HYXC02高20%以上。,在2006—2008年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中,常规栽培湘白鱼腥草的地下部分平均产量为(330004-3750)ke,/hm2,地上部分平均产量为(30000±3000)kg/hm2。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47.3mg/100g、10.6%、12.2%、93.7mg/g、35.6mg/g、0.42ml/kg和16.7mg/100g、9.6%、9.7%、105.5mg/g、4.9mg/g、0.82m1./kg。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供试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0.250和2.000μl/ml。[结论】该研究为湘白鱼腥草的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