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78-280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吉林省调研数据,并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和研究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收入来源、现代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培育方式、培育内容以及培育时间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培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龙江省农场规模以上的生产经营型农民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参加培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院愿意参加培育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比例高于不愿意参加农民;且农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对市场行情了解程度、农业技术掌握程度及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省六盘山片区9个国家级贫困县共681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合作社认知、专业技术培训、收入来源、农产品收益等变量与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呈正相关;农民年龄、家庭年收入、耕种基础设施等变量与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呈负相关;而家庭耕地面积、合作社模式2个变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省六盘山片区9个国家级贫困县共681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合作社认知、专业技术培训、收入来源、农产品收益等变量与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呈正相关;农民年龄、家庭年收入、耕种基础设施等变量与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呈负相关;而家庭耕地面积、合作社模式2个变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驻马店地区13个样本村281个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过量施用化肥危害认知和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认知与有机肥施用意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认识主要受户主年龄、户主教育程度、是否为合作社成员、是否参加施肥技术培训、种植面积、土地质量和土块数的影响;有机肥施用意愿主要受户主年龄、户主教育程度、是否合作社成员、是否参加施肥技术培训、参与生产劳动人数、种植面积和土块数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从创新施肥技术培训模式、建立施肥技术指导长效机制、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农业施肥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对施肥模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小娟  段建南  刘长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73-1076,1080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农村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农户"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进行调研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农户的生产用工行为、投资行为、技术采用行为与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农户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自身因素和政府相关部门外部引导因素的影响;农户劳动力逐渐转向非农产业,固定资本投入极为有限,对现代农业技术采用不足,缺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此外,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烈已成为当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探索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传统散户和江苏省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类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结果表明,影响传统散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现有住房价值、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影响种稻大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提供机械补贴、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共同的影响因素,性别、家庭人口数、现有住房价值只影响前者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水稻种植面积、是否提供机械补贴、土地流转只影响后者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两类稻农的受教育程度;促进两类稻农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应将传统散户中的男性稻农作为先行推广目标,坚定不移地对种稻大户提供农业机械补贴;审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在四川省仪陇县的调研数据,研究农户采用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对传统种植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知不足,农户采用IPM技术的意愿不强烈;农户是否愿意采用IPM技术受家庭特征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年龄、家庭未成年人数量、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渠道、农户是否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农产品是否用于自身消费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户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CVM的丹江口库区农业多功能性保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深入库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业多种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受偿意愿、计量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农民对防止水土流失、农业景观观赏和涵养水源这三个功能的认知程度较高,分别占68.7%、33.6%和28.8%;根据CVM初步估算,库区农业多功能性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2.95元/年;关于受偿意愿,54%的农民希望获得赔偿,20%的农民表示不需要,还有26%的农民表示无所谓;对影响农民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诸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与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支付意愿呈极显著负相关,区域和性别与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不强,只有年龄选项对农业多种功能保全的受偿意愿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是新民居建设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基于河北省沙河市13个村庄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对政策的认知度、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住房建成年限、住房类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具有影响,其中年龄、住房类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为促进更多农民积极参与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工程,提出了针对不同个体及家庭特征与偏好制定政策与计划;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及其认知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沟通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新民居建设政策的认知度;设计符合农民居住需求的多样化新民居建设方案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田兢娜  李录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3-10135,10146
采用蒲城和户县4个村24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双层次Logit模型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农业贷款、家庭劳动力数量、信息传播渠道与采纳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比例、是否为村干部与其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农户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的模型中,职业、农业贷款、农户种植面积、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年龄、非农就业比例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的数量、非农就业比例、受教育程度、性别、是否为村干部等因素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产生消极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户采纳新技术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晓杰  姜宁  刘一洁  林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28-10629,10647
基于问卷调查及评分法,对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民农业科技素质属中等水平,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农民农业科技意识方面,农民最关注知识是"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100%的农民对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有信心,说明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心理依赖已经形成。农民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方面,仍有部分农民没有掌握甚至不知道具体的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3.
杨虎 《农业考古》2012,(1):325-328
一.晚清兴农思想与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一)传统农业教育的滞后。我国传统意义的农业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播农业知识和发展农业生产中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知识主要靠经验的代代相传,《管子.小匡》说的"农之子恒为农,承父兄之教,少而习焉。"(1)这种家传世袭的传授方法在其初始阶段的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继承和传播农业生产经验和知识,但发展至近代已无法再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认知,但认知水平普遍很低;对绿色农产品认知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年龄和教育背景;对绿色农产品认知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育背景、性别、婚姻状况、购买场所,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教育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素质水平的评价方法及其培训需求,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问卷调查及评分法,以烟台市农村发展带头人为例,评价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素质水平及培训需求。结果表明,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属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民最感兴趣的知识是“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95.24%的调查对象对未来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是有信心,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和销售农产品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和年经营土地的收入与农业科技素质均表现为呈极显著正相关。98.0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求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引导农户从事农业绿色生产,结合对外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基于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69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将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农户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现状、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顺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立足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开放式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农业职业高中教育、农业继续教育、农业技术普及组织教育、国内外研修制度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成为世界上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对我国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建立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高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对于建立现代化农业及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生物化学在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本就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以适应21世纪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发展,从课程构建,教材建设,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诸方面做了探索,以期对本专业的硕士生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江西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西47个市(县)149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江西农村农民最需要的技术为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良品种信息和现代养殖技术;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主要靠周围人员的带动;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为电视、手机、电话和网络;最受欢迎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有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认知度与农民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农民获取信息不够及时,存在对虚假信息的担心。并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China is characterized as ‘a large country with many smallholder farmers’ whose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e is key to the country'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adop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on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by smallholder farmers based on a survey of 1 449 smallholders across 14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net us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echnology adop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ng new crop varietie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straw-return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 by 0.200, 0.157 and 0.155,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is found to be heterogeneous with a greater effect on smallholder farmers having low education levels, limited training, and high incom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y smallholders, rural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et use promotion should be the focu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