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油气储运》2011,(20):43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一节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适应农村人口转移的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突出地域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对此,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应重点抓住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如何解决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3.
曹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7-18,80
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的差异,要求必须对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合理的规划对策。从规划编制的角度,以合肥市双墩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个案,探讨城郊型农村建设规划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并就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新农村建设对接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标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全面发展。其核心任务是农村人口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地,必须从思想认识、办学模式、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提高与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有效推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52-2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郴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遭到破坏,文化遗产逐渐丢失,人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这些传统村落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中,进行和谐社会构建,将城乡差距缩小,对城乡发展进行协调,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已经成为了全国建设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庄政治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核心的内容,更加是立足于现实实际条件中将城乡差别缩小,促进当前新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农村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将农村自身生产条件改善,提升农村社会文明以及农村人的居住环境,实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进行规划。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方法以及基本原则等等方面工作,本文中,笔者就探析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韩沛锟 《河南农业》2011,(12):15-16
近年来,农村青年择偶方式多样,早婚现象明显增多,择偶形态较为复杂.早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我国的计生工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带来严峻的挑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村青年的择偶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此,笔者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探析农村早婚问题成因及择偶形态转变的途径,对于构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60年代的韩国由于迅速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问题十分突出,也曾面临着“三农”问题。韩国政府及时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韩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做法,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解决“三农”难题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建东  刘敏 《甘肃农业》2008,(2):25-26,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完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规划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公共事业目前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搞好规划与发展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基于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探讨了我国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和保障机制,分别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长期和短期路径,并提出为规范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保障各方利益,政府应提供法制建设、制度环境、发展规划、改革税制、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乡村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的持续有效利用.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乡村地区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性,然后着重论述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态网络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等几种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最后提出,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可以推动乡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苏州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了苏州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其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保生  金红  闫东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9-735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针对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内涵认识不足,在制定新农村总体规划时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政府部门要组建好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精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方永恒  瞿伟  宋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69-5570
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陕西地处西部,又是农业大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发展乡镇企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10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和村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指出随着旧农村的改造,各地出现的公共空间缩化、景观单一的现象,并逐渐产生了新的社会性问题。认为当前景观规划是复兴新农村的人文精神,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着重探讨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公平效率视角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镠旎 《农学学报》2014,4(7):111-114
公平与效率作为社会保障的两个方面,始终影响着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以政府扶持、农民互助共济的“大病统筹基金”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隐性与显性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指出政府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效率不断提高的当下,应着重实现公平,从而达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董桥锋  林育敏  郑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0-10503
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概念特征及研究现状,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含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而如何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就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江夏区海洋村新农村建设的案例,从新农村建设在传统农业、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观念等的跨越发展方面,以及文化、乡村风貌的传承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黄先军  汪潘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56-5157
十七大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我国长期存在的萦绕在各地农村新移民身上的社会融合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途径。农村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3项支柱工程,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与解决农村新移民社会融合问题的完美无缝对接,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彻底解决农村新移民社会融合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王小冬  张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0-2811,2843
对于新疆乡村聚落规划只注重完善社区基本功能,而忽视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导致"千村一面"的现状,以乌昌地区各民族杂居的乡村聚落景观营造为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认为应处理好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问题,协调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标准化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促进聚落景观功能最大化,聚落景观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聚落风貌要符合传统风水思想,营造明确的景观地理位置,营造地域景观特色。最后针对聚落景观的设计与整治,提出尊重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尊重现有聚落形态与布局,避免重新整体规划再建新村,成立"聚落景观建设与发展自治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