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GIS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GIS技术相结合,对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壤盐渍化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平均含量为0.818%,土壤pH值平均值为8.43,土壤Cl-和Na+的平均含量接近,分别为0.27%和0.22%;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空间分布上来看,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基本呈条带状分布,土壤全盐含量逐渐升高。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分布面积进行了统计,非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很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18%,轻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为 107.4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6.34%,中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 173.5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4%,重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为 217.3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2%。盐土面积为 1 142.8 km2,占滨海新区陆地总面积的 67.42%,其中全盐含量为 0.6%~1.0%、1.0%~1.5%、>1.5%的分布面积分别为388.47、411.82、342.5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2.92%、24.3%、20.21%。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 604.0和1 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604.0和1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现状及离子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苏州市蔬菜地0~20 cm耕层土壤,测定其全盐含量及盐分离子组成,研究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对土壤利用方式及种植年限的响应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州市大棚蔬菜地土壤的全盐含量平均值为1.528 g/kg,已处于轻度盐渍化水平,其中,大棚蔬菜地土壤有7.69%为强度盐渍化,23.08%为中度盐渍化,46.15%为轻度盐渍化;露天蔬菜地土壤的全盐含量平均值为0.351 g/kg,均处于安全水平之内;大棚蔬菜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土壤盐分离子的含量,其中阳离子以Ca2+平均含量最大,其次为Na+,阴离子以NO3-平均含量最大,其次为SO42-;但与稻麦农田土壤相比,大棚蔬菜地土壤阳离子以K+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a2+,阴离子以NO3-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l-.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种植年限1~5年及大于5年的蔬菜地土壤平均全盐含量分别为1.130、1.500 g/kg,均达到了轻度盐渍化的水平;另外,种植1~5年的蔬菜地土壤全盐含量达中度盐演化水平的占12.5%,而5年以上的蔬菜地土壤盐渍化达中度以上的占30%;蔬菜地种植5年以上的土壤SO42-、NO3-略低于种植1~5年的土壤,而Cl-、Ca2+、Mg2+、K+、Na+含量均大于种植1~5年的土壤,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以稻麦农田为对照,种植5年以上的蔬菜地土壤离子阳离子以K+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NO3-.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的农业区划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2年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农业区划.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Ⅰ类土地占21%,Ⅱ类土地占61%,Ⅲ类土地占17%,表明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调查区域内适合种植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分别为180.9万hm2和204.8万hm2,分剐占农用地面积的76.5%和86.6%.调查还发现了29个富硒土壤区,总面积为7657 km2.依据土壤安全性评价结果,将调查区域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区:城市生态农业区、平原高效农业区和低山丘陵特色农业区.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浙江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集海南海口市琼山区8个乡镇5种主要土类的798个耕层土壤,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全区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54.54 mg/kg,最低0.10 mg/kg,最高275.80 mg/kg,变异系数在0.34~1.34之间,所有乡镇平均有效硫含量均在临界值16 mg/kg以上;不同土类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石质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土,滨海沙土的有效硫含量严重缺乏;海口市琼山区有96.54 %的土地面积有效硫含量处于不缺或丰足水平,严重缺硫出现在龙塘镇,严重缺硫面积为10.26 km2,占琼山区土地总面积的1.13 %.总体来说海口市琼山区土壤有效硫含量丰富,缺硫土地面积分布很小.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47  
【目的】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收集和实测北京南郊-大兴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共进行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12.76和12.89 g·kg-1,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0.5、59.2和49.0 km,呈递减趋势。大兴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之势。从1980年到2000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由低向高逐级累积的规律,具体变化为有机质含量一级和二级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0%和14.3%,含量三级的土地面积从23.0%增加到37.1%,四级土地面积减少很少,约为2.19%,五级土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50.4%。【结论】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普遍上升的原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有机质入不敷出,呈下降的趋势,应注意土壤的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玛纳斯灌区和石河子灌区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采样点3层土壤的总盐现状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灌区不同土壤层次的盐分分布图,定量评价了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灌区土壤盐分表层大于下层,说明研究区土壤还未脱离积盐趋势,而且玛纳斯灌区各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平均值明显大于石河子灌区;盐分分布图显示两个灌区土壤总盐含量沿着玛纳斯河呈现出规律性分布,流域下游灌区土壤的总盐含量相对较高。两个灌区轻度盐渍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石河子灌区为753.3 km2(73.2%),玛纳斯灌区为1 249.5 km2(91.2%),表明研究区还普遍存在盐渍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化学分析,对吉林省大安市草原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大安草原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大安市草原面积为213 975.7 hm2,其中轻度盐渍化草原面积为71 218.7 hm2,占草原面积的33.29%;中度盐渍化草原面积为31 175 hm2,占草原面积的14.58%;重度盐渍化草原面积111 582 hm2,占草原面积的52.13%。根据大安草原盐渍化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实施人工改良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它严重威胁着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监测盐渍地的分布范围及其盐渍化程度,分析其成因对绿洲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渍地普遍发育区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利用 1989年TM,2001年ETM +和2007年ALOS 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盐渍地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89~2007年的19 a中,重度盐渍地面积从1 177.78 km2增加到1 192.33 km2,中度盐渍地面积增加了1 353.25 km2,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了3.40;,总盐渍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981.30 km2.[结论]盐渍化影响因子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对水和土地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重了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滨海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绿化常用技术,提出了盐碱地进行大面积绿化应采用以生物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新方法。并以塘沽滨海森林公园的建设为例详细阐述适合于滨海盐碱地绿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3个盐分梯度的盐碱土上进行甘薯栽培试验,研究甘薯在不同盐分土壤下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种植对土壤盐分、养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甘薯生长受到抑制,但在2.0~3.1 g·kg-1土壤盐分水平下,甘薯生长性状与1.0~2.0 g·kg-1盐分下差异不显著,说明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3.1~4.8 g·kg-1土壤盐分下甘薯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下降,说明甘薯已受到严重的盐胁迫。随着甘薯生长进程,土壤盐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2.0、2.0~3.1 g·kg-1盐分的土壤的呼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甘薯收获后,其土壤呼吸强度依然高于甘薯种植前。在甘薯生长期内,土壤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土壤全钾含量先降后升。土壤盐分越大,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越低,随着甘薯生长进程,1.0~2.0、2.0~3.1 g·kg-1土壤盐分下,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可降低土壤盐分,促进微生物繁殖,提高土壤养分,尤以对盐分含量为1.0~2.0、2.0~3.1 g·kg-1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具有非常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这些耐盐植物不仅可以丰富盐渍区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同时可为盐碱地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该区域耐盐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揭示天津滨海新区湿地耐盐植物分布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4个天津滨海湿地样方的物种数据和土壤化学因子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耐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pH、可溶性盐总量、全氮、全磷、有机质、K+、Na+、Ca2+、Mg2+、Cl-、SO42-、HCO3- 12个土壤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研样方内共记录到耐盐植物34科65属80种,排名前3的科为菊科、禾本科和藜科,出现频度最高、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芦苇,该地区耐盐植物生活型主要为草本植物;潮上带湿地耐盐植物丰富程度远大于潮间带;群落类型分为4类,分别是无翅猪毛菜-砂引草+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碱蓬+狗尾草群落、稗+碱蓬-酸模叶蓼群落和扁秆藨草+狭叶香蒲-碱蓬群落;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土壤全氮含量及土壤水溶性离子含量是影响天津滨海湿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植物群落的各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及Na+、Mg2+、Cl-、SO42-、HCO3-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结论植物种类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土壤盐分及水溶性盐离子含量越高,尤其是水溶性阴离子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指数越低,对物种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插入式地下滴灌对盐碱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以阿拉尔灌区春季返盐的盐碱土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滴头流量与滴头埋深,对土壤湿润峰运移和湿润体内部水分及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相同入渗时间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下滴灌比地表滴灌湿润峰深度、湿润面积、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脱盐深度增加。与CK处理相比较,T1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20.89%和18.01%;T2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45.78%和19.06%。T1和T2处理土壤湿润体内含水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48%和1.37%。土壤脱盐深度由10 cm增加至25 cm。增加滴头埋深和流量,能够增加土壤持水效率,T1~T4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持水效率分别为2.56%、3.82%、9.81%和13.35%。滴头流量较小,随滴头埋深增加,土壤盐分表聚。T2处理0~5 cm土层深度土壤积盐率为67.98%。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疆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的土壤含盐量及主要盐基离子的特征值。[结果]研究区0~10 cm土层土壤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10~30和30~50 cm土层土壤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各层的盐渍化类型主要是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土为主,其次是硫酸盐渍土,其他类型盐渍土比例极小。不同采样深度内,各层盐基离子含量呈自上而下变小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精细农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不同土壤类型盐碱化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五区四县不同类型土壤的全盐量、阴离子组成、pH值、总碱度、交换性Na+和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主要土壤类型的盐碱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的全盐量和碱化度,在盐碱土中最高,分别为3.307g/kg和33.464%;在黑钙土中最低,分别为0.693g/kg和1.823%。全盐量和碱化度在各土壤类型中的排序一致,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水稻土黑钙土。各土壤类型的阴离子组成主要以HCO3-为主,且HCO3-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加,SO24-和Cl-,CO32-的质量分数最少。盐碱土中Cl-的质量分数小于SO42-的质量分数,故其属于硫酸盐苏打盐渍土。不同土壤类型的全盐量与各阴离子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别,除沼泽土外,其他土壤类型全盐量越高,与阴离子的相关性越显著。碱化度与交换性Na+有极显著相关性。pH值与总碱度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庆各土壤类型的盐碱化状况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17.
四川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的研究表明,矿物态钾占95%~98%,是土壤钾的主体;非代换态钾和代换态钾仅占0.6%~3.55%和0.49%~1.28%;水溶态钾含量在10.0mg/kg 以下。在施入的钾中,水溶态和代换态钾所占比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非代换态和矿物态则呈增加趋势。土壤固钾能力决定于土壤中蛭石、伊利石和萦脱石的含量。酸性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明显低于钙质和中性紫色水稻土。在施钾量低时,钙质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弱,但随着施钾量增加而显著增强。根据施钾量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可计算土壤施钾量和评价其肥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滨海区土壤质地分布及不同质地盐碱状况,为滨海区作物合理布局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定点取样及软件分析、作图的方法,明确了河北滨海11县区农用地土壤以轻壤最多,达到249 229.38 hm2,占总农用地面积的35.0%,主要分布于沧州滨海县区的黄骅大部、海兴西部区域;沙壤质次之,主要分布于冀东滨海区的秦皇岛市三区、抚宁中东部、滦南西部,唐海东南部及乐亭姜各庄滨海区域,面积204 858.91 hm2,占总农用地面积的28.7%,粘质及重壤质主要分布于汉沽、芦台及丰南、唐海南部沿海,面积119 913.71 hm2,占总农用地面积的16.8%。从不同质地盐碱分析看,盐分高低次序为重壤质、中壤质、粘质、轻壤质、沙壤质、砂质。  相似文献   

19.
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陕西省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的盐碱化空间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田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以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为研究中心,通过区域调查、田间采样及室内分析,获得渭北0~60cm土层的盐碱化数据及相对应的空间、土壤性质、地下水、作物产量数据,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合GIS软件绘制不同土壤层次的盐碱化分布图,结果表明:渭北0~60cm农田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轻度盐土和非碱化土为主,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93.5%和95.4%,各土层盐碱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40~60cm土层含盐量达2.06g/kg,含碱量达4.93g/kg。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较高区域分布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及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韩城市黄河沿岸区域含盐量也较高。渭北农田0~20cm土层含盐量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cm土层较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