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优化桂糖42号甘蔗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明确其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产量与下种量、氮磷钾施肥量和行距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桂糖42号的高产优化方案。【结果】以设计编码和桂糖42号甘蔗产量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合较好,说明该回归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栽培因子间的关系。试验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行距和下种量对桂糖42号产量贡献较大,其次是氮肥和钾肥水平,磷肥水平的贡献较小;在试验设计的水平范围内,甘蔗产量随种植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在低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在高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边际效应及栽培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90.00 t/hm~2为目标产量的桂糖42号优化栽培方案为:下种量120 525~122 025芽/hm~2,施用氮肥364.0~380.0 kg/hm~2、磷肥164.0~179.0 kg/hm~2、钾肥244.0~256.0 kg/hm~2,种植行距0.8~0.9 m;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对应的优化方案为:下种量112 500芽/hm~2,施用氮肥360.0 kg/hm~2、磷肥180.0 kg/hm~2、钾肥270.0 kg/hm~2,种植行距1.2 m。【结论】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桂糖42号在下种量112 500芽/hm~2、种植行距1.2 m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60.0、180.0和270.0 kg/hm~2时可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3.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探索甘蔗新品种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获得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粤糖60号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茎长对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茎径和有效茎数对氮肥量、钾肥量和下种量反应敏感,对磷肥反应不敏感;随着施肥量和下种量的增大,蔗糖分会显著降低.各因素中均以水平2(氮肥0.825 t/hm2、磷肥1.875 t/hm2、钾肥0.675 t/hm2和49 500段双芽苗/hm2)时蔗茎产量最高,以氮肥0.600t/hm2、磷肥1.125 t/hm2、钾肥0.900 t/hm2、下种49 500段双芽苗/hm2水平组合时的含糖量最高.因此,氮肥0.825t/hm2、磷肥1.125~1.875 t/hm2、钾肥0.675~0.900 t/hm2、下种量49 500段双芽苗/hm2为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糜子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为糜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糜子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建立的回归模型N、K、P肥对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氮肥>磷肥>钾肥。[结论]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糜子产量大于4 986 kg/hm2的栽培方案为:施纯氮量91.41~107.97 kg/hm2、施纯磷量77.11~97.78 kg/hm2、施纯钾量76.09~95.14 kg/hm2。  相似文献   

5.
郭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08-2709
[目的]解决安康市设施蔬菜栽培的不合理施肥问题。[方法]根据安康市设施番茄栽培的施肥现状,增施不同量的钾肥,研究钾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氮、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的产量和效益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番茄的平均产量为86 000 kg/hm2,比不施钾的提高50.9%,单位钾肥成本增产为80.6 kg/元。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酸度,改善番茄品质。[结论]在安康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应该适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甘薯品种龙薯15号配套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龙薯15号鲜薯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磷、钾肥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提高甘薯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龙薯15号的最高理论产量为60.24 t/hm2。[结论]龙薯15号产量在50.0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83万~6.08万株/hm2,施氮肥132.48~148.19 kg/hm2,施磷肥40.59~49.41 kg/hm2,施钾肥184.73~215.93 kg/hm2。  相似文献   

7.
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二次通用组合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甘谷县旱塬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施肥量。结果表明,3个施肥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以施氮量最大,施磷量次之,施钾量最小,其中氮肥因子和磷肥因子对产量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当施N90kg/hm2、P2O522.5kg/hm2、不施钾肥时,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136.55 kg/hm2。即在甘谷县旱塬地进行冬小麦天选50号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时,需要中等氮肥、磷肥水平,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影响高原生态区黔油18号油菜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方法】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海拔950 ̄1200m的高原生态区对优良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8号的主要栽培措施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油菜产量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结果】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黔油18号的影响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结论】要获得≥2493.46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密度13.60 ̄14.50万株/hm2,氮肥291.35 ̄330.00kg/hm2,磷肥92.28 ̄102.2746kg/hm2,钾肥119.20 ̄129.20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方法]以谷子品种“张杂10”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谷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4,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产量为7443.55 kg/hm2。磷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P5,磷肥施用量为240 kg/hm2,产量为6800.45 kg/hm2。钾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K4,钾肥施用量为90 kg/hm2,产量为7180.16 kg/hm2。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和纤维含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蛋白质、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含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灰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结论]氮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磷肥和钾肥只有与氮肥相互配施才能发挥增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1.
赵玉凤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9-17521
[目的]探明夏大豆(Glycine max)获得3000 kg/hm2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寻优.[结果]影响夏大豆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施钾量.夏大豆获得3000 kg/hm2以上产量的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是:种植密度20.6万~23.2 万/hm2,施氮量83.5 ~ 95.2 kg/hm2,施磷量57.1~73.1 kg/hm2,施钾量43.0~ 52.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宜海南土壤类型和品种特性的鲜食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泰鲜甜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效应的栽培试验。[结果]泰鲜甜1号在海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3.75万~4.50万株/hm~2;氮、磷、钾肥的贡献顺序为氮最大,其次是磷,最后是钾;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当N、P_2O_5、K_2O为336、160、213 kg/hm~2,施肥比例为N∶P_2O_5∶K_2O=1.00∶0.50∶0.65时,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此时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肥料效益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适用于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品种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姜三七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最佳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组合为A2B2,即人工种植姜三七适宜的施肥量为有机肥11 2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12.6万株/hm2,在此条件下,可使产量提高到11 740.5 kg/hm2,比野生生长姜三七的产量(约1 500kg/hm2)提高7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草药姜三七的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的甘蔗专用肥的三要素参数及配方。[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为试材,在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N、P、K缺素试验。[结果]多点采样分析表明,该区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处于中下水平,速效钾处于中高水平。测算出的三要素的土壤产蔗能力分别为59 580、76 110和69 810 kg/hm2。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该蔗区甘蔗的目标产量达到90 000 kg/hm2时,N、P2O5、K2O的需求量分别为266.10、134.70和180.30 kg/hm2。根据GB15063-2001技术标准,将甘蔗专用肥配方确定为占总养分26%,NP∶2O5∶K2O=126∶8∶。应用试验证明,甘蔗专用肥比传统常规施肥增产22.07%,蔗糖分增加0.65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研制的甘蔗专用肥适用于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洪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31+21071-21031,21071
[目的]研究白三叶作为家养林麝替代饲料的田间生产条件。[方法]在满足林麝采食习性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L9(34)试验,研究栽培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不同组合对白三叶产草量的影响。[结果]白三叶的可利用刈割次数为9次,年产草量6.20万~9.10万kg/hm2,3因素不同组合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三叶最佳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20 cm×30 cm,于第一次刈割后施磷肥120 kg/hm2,钾肥30 kg/hm2;每次刈割后施氮肥一次,每次施肥量递增50%,共1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包红静  汪仁  邢月华  宫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94+22476-22394,22476
[目的]探讨钾肥的适宜用量,以指导玉米生产科学施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增产724~1464kg/hm^2,增收843~1365.TL/hm^2;施用钾肥可促进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钾肥的增产效益和利用率降低;钾肥的效应方程为Y=6988.2571+13.40l9x—0.0334X^2(R^2=0.9635),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01kg/hm^2,经济合理施钾量为160kg/hm^2,最高产量为8321kg/hm^2,经济产量为8278kg/hm^2。[结论]在一定氮磷肥基础上,应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