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繁殖桂花繁殖采用扦插、压条、嫁接法。6月份雨季嫩枝扦插,压条在春季进行。嫁接可用女贞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2.栽植桂花喜光、喜暖、耐寒、怕渍。选择向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砂质土壤的地块或  相似文献   

2.
梅花:可用梅子、山桃、李子树作砧木,采用枝接、芽接法嫁接.枝接在春季进行,芽接宜在夏季进行. 桂花:小叶女贞、大叶女贞、水腊树等都可作为桂花的砧木,可采朋切接或靠接法嫁接,春、夏季均可.  相似文献   

3.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又名木犀、岩桂。桂花树姿优美,香气宜人,为我国特有的、经济价值很高的园林观赏花木。一、繁殖方法1.嫁接繁殖。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采用靠接法或切  相似文献   

4.
桂花常用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的繁殖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嫁接、压条、扦插等. 嫁接繁殖砧木可用女贞、小叶女贞、白蜡和流苏等.大量繁殖时,北方多用小叶女贞.春季发芽前,自地面以上5厘米处剪断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粗壮枝条长10~12厘米,将基部两侧削成45度的斜面.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澳洲坚果苗木繁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800的实生苗为砧木,H2、O.C、788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式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嫁接方法相同时,2月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53.3%,其次为秋季嫁接,平均成活率为48.3%;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相同时,砧木茎径为0.90~1.2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79.0%;在相同条件下,短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0.0%,其次为切接和枝腹嫁接法,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1.00%和48.50%,嵌芽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2.5%。[结论]澳洲坚果的适宜嫁接措施为:砧木粗度1.0~1.3cm,嫁接时间为雨水前后10d,嫁接方式为短枝切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3种女贞属植物的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女贞(Ligustrum lucidum)、小叶女贞(L. quihoui)和金叶女贞(L. vicaryi)的扦插繁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叶女贞和金叶女贞的扦插生根率很高,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女贞的扦插生根率较低,不同处理组合之间的生根率相差达50%以上;对于女贞的扦插,选择适当的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应用200 mg/kg NAA溶液浸泡长度为10 cm的女贞插穗20 s,可获得53.33%的生根率;金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的IBA溶液浸泡20 s;小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 NAA溶液浸泡20 s。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杉木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延长种子园嫁接施工时间。[方法]开展杉木无性系嫁接繁殖技术研究,探索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保存率、正冠率、嫁接口愈合时间、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及早期结果母树数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保存率、正冠率、愈合时间、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影响不同,最佳嫁接方式为春季顶芽嫁接,其次为秋季顶芽嫁接。采用春季顶芽嫁接法母树嫁接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60 d,嫁接成活率85.00%,保存率80.83%,正冠率达98.96%,嫁接2年后平均树高1.68 m,平均冠幅1.03 m;不同嫁接方法对早期结果母树数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实际种子园建园工作中,适宜采取秋季顶芽嫁接及翌年春季顶芽补接的方法,以提高杉木嫁接成活率与种子园建园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对小叶榕小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为小叶榕小枝扦插快速规模化繁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2年8月,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0.8~1.5 cm的两年生小叶榕插穗,分别浸泡于200、400、600、800、100 mg/L的NAA、IBA、ABT溶液中5 min,处理后扦插于不同基质中.2012年10月一次性起苗观察并统计每处理小叶榕插穗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成活率、平均梢长和平均梢数.[结果]以600 mg/L的NAA和1000 mg/L的ABT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达60.0%和50.0%,IBA处理只有600 mg/L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不同基质处理小叶榕扦插成活率差异明显,壤土最有利于插穗的生长,扦插成活率达45%.[结论]直径0.8~1.5 cm的小叶榕小枝插穗经600 mg/L的NAA处理、在壤土中扦插的繁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用当年生健壮小叶女贞枝条剪成的插条为砧木,先嫁接油橄榄,再进行扦插,可以有效地缩短育苗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橄榄扦插砧嫁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丽梅  叶诚  鄢又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9-14970,15025
[目的]了解桂花总黄酮抗氧化的生理活性,为开发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桂花总黄酮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桂花总黄酮对4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菜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酸对桂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相比,均能增加桂花总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桂花总黄酮添加量达0.02%时,抗氧化效果优于0.02%BHA。[结论]桂花总黄酮添加到油脂中,既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延长含油食品的保质期,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桂林市桂花开花规律,预测桂花开花时间,为桂林市开展桂花观赏旅游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普查和定期观测法,记录1999~2011年桂林市桂花的花期,并与桂林市历年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桂花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桂花花期与部分月份的降水、水气压、日照、雨日、最高温度等相关度较高,其中9月最高温度(x1)对桂林市桂花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2月中旬雨日(x2).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桂林市桂花花期的预报模型为:y=-166.680+6.546x1-0.184x2.利用模型对桂花开花日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误差在0~3 d.[结论]花前温度是影响桂林市桂花开花的关键因素,花前温度越高,开花越晚;在桂花春梢萌发时期,雨日对桂花花期影响也显著,雨日越多,越有利于春梢生长,桂花开花越早.  相似文献   

14.
丁健  任丽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44-14845,14866
[目的]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桂花品种群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方法]从叶形指数、花径、叶柄长度、1年生春梢长度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特性方面,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4个桂花品种群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类研究。[结果]金桂、银桂、丹桂品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比较接近,而与四季桂品种群的差异较大。[结论]金桂、银桂、丹桂3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四季桂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王华  郭颖  林风华  王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90-16491,16556
[目的]探讨粗壮女贞无性繁殖的最佳扦插方式。[方法]以硬枝扦插和短穗扦插的穗条为试材,研究粗壮女贞不同季节扦插、ABT6号20mg/kg浸泡1h处理后扦插和不同枝条来源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扦插密度、光照和土壤肥力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硬枝扦插在2月下旬和10月中旬扦插的成活率达46.8%~48.8%,短穗扦插在9月上、下旬扦插的成活率在53.5%~77.8%。生根剂处理后硬枝和短穗扦插的生根发芽的株数分别比对照高22.7%和64.6%。不同枝条来源中,以实生苗枝条的生根率最高。光照处理中,插后及时除去遮阴物的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土壤肥力对苗木质量有较大影响。[结论]粗壮女贞的无性繁殖以ABT6号处理后在9月份短穗扦插的效果最佳,扦插成活率可提高到86.7%以上,扦插育苗密度以80~150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峰  冯青  张汝民  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5-9488
[目的]分析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与TDS/GC/MS联用相结合分析技术,于2009年5~9月对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确定各个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分为7类,以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为主,占化合物总量的70.82%,并主要释放(Z)乙-酸-3己-烯-1醇-酯、二氢香茅醇、Z罗-勒烯、癸醛、壬醛等化学成分。[结论]为桂花在园林绿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亮  夏晓芬  侯忍  马玫瑰  梅芳芳  蔡力  周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81-18483
[目的]筛选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金叶女贞中熊果酸,以5%香草醛及高氯酸作为显色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显色的最佳条件,在波长55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0.3 ml浓度5%香草醛、1.0 ml高氯酸、温度60℃,此条件下女贞花中熊果酸提取率达2.037%。[结论]正交试验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熊果酸的提取率比较理想;提取试验表明,在金叶女贞不同器官中,果实中熊果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苏卫国  王小琼  高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80-10881,10898
[目的]为盐碱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耐盐植物的选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单盐、复合盐不同浓度的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女贞的生长量、存活率及叶片生长的影响,探讨女贞的耐盐能力。[结果]在高于4g/kg的盐处理下,随着单盐或复合盐盐胁迫程度的加深,女贞新梢生长量逐渐降低;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植物存活率下降,叶片发黄、叶缘枯萎面积都有上升趋势。相同浓度复合盐处理的植株要比单盐处理的植株成活率略高,复合盐处理时所表现出对植物的伤害程度要轻于单盐处理。[结论]女贞苗木对单盐、复合盐的耐盐临界浓度是5~6g/kg。  相似文献   

19.
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薇  谭翠英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4-17356,17363
[目的]研究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区主干道两旁的桂花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高、胸径、冠幅、幼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指标、结实情况进行调查,以日照时间长短和是否进行生殖生长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缩短日照时间更有利于桂花的纵向生长;营养生长状况与是否进行生殖生长没有必然联系;生殖生长的幼叶长势较弱,发育迟缓,但不改变其发育顺序;日照时间越长,桂花幼叶发育进程越快。[结论]该研究为西南地区选用桂花作行道树的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姜红宇  李怡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3-10314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含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纸片法对未经处理的果皮,果皮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分别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成熟桂花果皮含有氨基酸和肽、有机酸、甾体、黄酮体、香豆素和萜类内酯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含双键的萜类化合物、皂素或脂肪酸盐等成分.[结论]成熟桂花果皮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桂花果皮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桂花果皮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