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脱毒苗培养扦插密度对马铃薯瓶苗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光培养室和灯光培养室不同扦插密度与马铃薯脱毒苗主要性状的综合评分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要性状的综合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阳光培养室中,不同扦插密度与主要性状的综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1059,达极显著,回归方程式y=79.5036-0.6350x;在灯光培养室中,不同扦插密度与主要性状的综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4024,回归方程为y=79.4714-0.6257x,达极显著;初步认定每瓶(培养基面积38cm2)扦插20~25株是经济有效的扦插密度。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生素青霉素、农用链霉素、头孢霉素混合使用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抗生素均以浓度50mg/L混合使用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成活率最高,生根最好,长势最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了提 相似文献
8.
9.
马铃薯脱毒苗移栽密度及钾肥用量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殖移栽密度和钾肥施用量的搭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钾肥用量的搭配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原原种产量高于600粒/m2的农艺措施为:密度293.63—369.73株/m2,钾肥(K2O)用量14.91—19.59g/m2;得到原原种产量高于700粒/m2的优化组合6个,其相应农艺措施为:密度353.44—419.78株/m2,钾肥(K20)用量14.58—20.16g/m2。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苗扦插密度对微型薯数量及大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脱毒苗剪枝扦插密度对微薯数量及块茎百粒重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200株/m^2、400株/m^2、625株/m^2三种密度。研究结果:选择400株/m^2密度,50天收获一次,可收百粒重160g的微薯531个/m^2。,这类微薯繁殖系数高,可直接应用于大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马铃薯移栽脱毒苗合适的剪尖次数。[方法]对移栽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分别进行01、2、3、4、、5、6次剪尖处理,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加,马铃薯合格薯产量降低,不剪尖处理合格薯率最高,为90.5﹪,产合格薯246.0粒/m2;剪尖1次产合格薯239.5粒/m2,不剪尖处理比剪尖1次处理增产2.84%,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剪尖处理与剪尖2次及2次以上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地上部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均是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结论]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对脱毒苗可以进行不剪尖或1次剪尖扦插。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剥离、组培苗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合格种薯生产等一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笔者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期为提高马铃薯作物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提高甘薯脱毒种苗生产效率,缩短种苗生产周期,减少在扩大繁殖生产过程中病毒再次感染的几率,研究建立了甘薯脱毒种苗(薯)双季异地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本体系包括材料选择、脱毒苗培养、脱毒苗病毒检测、脱毒苗试管繁殖、春秋双季异地脱毒苗温室(网室)繁殖和脱毒种薯生产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18.
19.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