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组织培养中种子灭菌的方法,筛选适宜芽增殖的外植体及激素组合。[方法]用乙醇、次氯酸钠和升汞的不同组合对种子进行灭菌,然后比较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增殖的效果,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较好的种子灭菌方法为:75%乙醇30 s+10%NaClO10 min+0.1%HgCl25 min;带腋芽的茎段为较好的继代增殖外植体。6-BA对芽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KT对芽的增殖效果不如6-BA;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2.0 mg/L+IAA0.1 mg/L,增殖倍数为6.74。[结论]获得了较好的种子灭菌方法,筛选出适合继代增殖培养的外植体和激素组合,为蔓性千斤拔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雪飞  罗建平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7-4949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方法]以野生孢子体茎尖为外植体,先用不同灭菌液单独或配合使用对外植体进行表面灭菌,将表面无菌外植体转到添加多种抗生素和孔雀石绿的培养基上杀灭内生菌,然后将外植体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筛选茎尖培养的最佳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最佳表面灭菌方法为70%乙醇灭菌40 s,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70%双氧水溶液灭菌10 min,培养2周,表面无菌率为63%。适宜的杀灭内生菌方法为表面无菌的外植体在附加0.5 mg/L孔雀石绿和100 mg/L抗生素AAS的培养基上培养4~6周,无菌率达52%。适宜的培养基为1/4MS矿质元素+1/2MS有机元素+2%蔗糖+4.5 g/L琼脂,pH5.8。在此培养基上茎尖外植体可生长出新枝,并可再生根。[结论]建立了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且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半木质化的软枣猕猴桃新梢作为外植体,根据外植体灭菌时间和氨苄青霉素培养基浓度差异组合,分析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因素,筛选出最适宜的处理方法。[结果]增加外植体75%乙醇灭菌时间至10 s可降低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100~150 mg/L时,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随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增加外植体灭菌时间和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均能增加软枣猕猴桃外植体诱导率。[结论]污染率低且诱导率高的处理方法为1/2MS+100 mg/L氨苄青霉素、1/2MS+150 mg/L氨苄青霉素、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8 min和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10 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从广西陆川县采集的何首乌幼嫩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分析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影响.[结果]适宜何首乌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方法为0.1%HgCl2浸泡处理8 min;适宜不定芽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MS+1.0 mg/L 6-氨基腺嘌呤(6-BA)+0.05 mg/L a-萘乙酸(NAA),腋芽萌发率达96.7%;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苯基噻二唑脲(TDZ)+0.05 mg/L NAA,增殖系数为5.68,植株健壮;无菌苗的单芽茎段以浸没间歇式培养(TIBs)增殖系统效果最佳;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01 mg/L NAA,生根率达91.33%.[结论]建立了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的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可为其种苗生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方法]利用植物茎尖脱毒培养技术对费乌瑞它马铃薯进行脱毒。[结果]芽外植体灭菌方式以5%NaClO_3 min+0.1%HgCl_2灭菌7 min+70%乙醇0.5 min组合效果最好;芽外植体消毒灭菌后在MS基本培养基中培养效果最好;6-BA、NAA对芽外植体的诱导和分化有促进作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此时芽分化成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博爱八月黄柿休眠芽、萌动芽和梢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期、消毒时间、消毒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芽、萌动芽和梢尖的萌芽率最高分别为70%、50%、30%,休眠芽(休眠期外植体)的萌芽率最高,且增殖能力强,12月6日前后为最佳取材时期,以休眠芽、萌动芽为外植体可建立初代培养,而梢尖不易建立初代培养.0.1%HgCl2对生长前期外植体消毒5min的效果最好,其污染率、褐化率较低,成活率最高;0.1%HgCl2对萌动期外植体消毒10min的效果较好,其污染率虽高,但褐变率最低,成活率也最高;比较消毒剂NaClO和HgCl2,0.1%HgCl2处理休眠期外植体15min的效果最好,成活率高达70.2%.博爱八月黄柿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1mg/LZT+0.1mg/LIAA+4.0mg/L6-BA.  相似文献   

7.
王红梅  李园莉  李洪光  董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21-12422,12439
[目的]探讨垂枝樱花外植体灭菌及不定芽诱导的相关技术.[方法]以垂枝樱花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中外植体选择、灭菌方法与程序、不定芽的诱导等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适宜外植体采集时间为晴天中午,采集部位为当年生枝条的中上部,适宜的表面灭菌程序为:洗衣粉中浸泡15 min,流水冲洗lh,70%乙醇浸泡30 s,0.1% HgCl2浸泡10 min,最后无菌水冲洗5遍,成活率达68.3%.适宜垂枝樱花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 NAA 0.10 mg/L,分化率达68.3%.[结论]为垂枝樱花的组织培养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三尖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尖杉茎尖、嫩叶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设计法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继代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灭菌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叶片较茎尖容易;叶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30-45 s,经体积分数为0.1%HgCl2溶液灭菌12 min,效果最好;茎尖则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1 min,经体积分数为0.1%HgCl2溶液灭菌12 min,效果较好;诱导叶片、茎尖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NAA 1.0 mg.L-1+2,4-D 1.0 mg.L-1;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均能进行分化,其中结构紧密的茎尖愈伤组织在MS+6-BA3.0 mg.L-1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能诱导分化形成不定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毛梾茎段外植体高效腋芽诱导体系。[方法]以毛梾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对灭菌剂及灭菌时间、采集时期、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pH值等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采用0.1% HgCl_2灭菌4~5min是最佳灭菌剂和灭菌时间;(2)4~5月是外植体较为理想的采集时期;1~3月是最佳采集时期,采用当年生枝条水培后的幼嫩茎段;(3)MS培养基是茎段腋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4)MS培养基添加0.5~1.0 mg·L~(-1)BA、0.1mg·L~(-1) NAA与0.1mg·L~(-1) IBA时,腋芽诱导率最高,分别达85.5%和84.4%;(5)最佳pH值为5.8;(6)光照培养环境更有利于毛梾腋芽诱导及生长。[结论]水培后的幼嫩茎段外植体经0.1%HgCl2灭菌4~5min后,培养在MS添加0.5~1.0mg·L~(-1) BA、0.1mg·L~(-1) NAA与0.1mg·L~(-1) IBA,是毛梾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适宜蔓越橘茎段离体培养的接种时期、消毒剂、培养基、ZT浓度及培养基pH。结果表明,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采集的茎段接种成活率达70%以上;采用12.5%的84消毒液处理5 min或0.1%HgCl2处理3 min的茎段成活率达70%以上;改良WPM培养基培养效果优于Anderson盐+MS有机物、MS、1/2MS和Anderson培养基;用改良WPM+ZT 1.0 mg·L-1初代培养的成活率为70.8%;用改良WPM+ZT 0.3 mg·L-1继代培养的株高、茎粗、增殖系数最高,节间数最多;最适培养基pH为4.5~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省沽油的生长特征、特性,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方法]对省沽油施用不同肥料作基肥,比较其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结果]施用各种肥料的省沽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幅达41.39%。[结论]施肥的省沽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山苍子外植体的诱导方法。[方法]以不同类型、不同采集时间的山苍子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以0.1%氯化汞对外植体处理10 min效果较好,此时外植体污染率为40.0%,死亡率为15.0%;以顶芽以下2~5个芽的茎段进行初始诱导效果较好;1月份为最佳取材时间,此时诱导率高达81.1%,污染率仅为11.7%;初始诱导中,以改良MS+1.0 mg/L 6-BA+0.2mg/L NA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配方。[结论]1月采集的半木质化茎段用0.1%氯化汞消毒10 min后,以改良MS+1.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可较好诱导山苍子幼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无患子茎段离体快繁最佳培养基,建立无患子优良种苗快速繁育体系。【方法】以野外选优获得的无患子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影响外植体灭菌的HgCl2浓度、HgCl2与酒精的作用时间,不定芽诱导萌发中的6-BA、NAA及蔗糖用量,继代增殖中6-BA与KT用量和芽苗生根中的MS培养基无机盐水平、6-BA和2,4-D用量进行优化。【结果】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处理7 min是无患子茎段灭菌的最佳方法,其外植体成活率高达83.33%;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是无患子茎段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诱导率高达96.67%;MS+0.7 mg/L 6-BA+0.1 mg/L KT是无患子茎段腋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30 d可增殖4.13倍;1/3 MS+0.5 mg/L 6-BA+0.7 mg/L 2,4-D是诱导芽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平均生根率为41.50%。【结论】建立的无患子离体培养体系为:外植体茎段用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灭菌7 min,在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腋芽萌发,在MS+0.7 mg/L 6-BA+0.1 mg/L KT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在1/3MS+0.5 mg/L 6-BA+0.7 mg/L 2,4-D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柑橘品种茎段离体培养条件并开展微芽嫁接(试管内茎尖嫁接)试验,为培育无毒柑橘组培种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进行不同浓度HgCl2和NaClO消毒,筛选适宜组培利用的柑橘外植体消毒方式、采集季节及激素配比;开展嫁接砧木种子消毒和微芽嫁接试验,分析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状况.[结果]温州蜜柑外植体的最适消毒方法为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纽荷尔脐橙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采集成年态柑橘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夏季;在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和0.1 mg/L萘乙酸(NAA)均有利于两个柑橘品种外植体腋芽萌发.砧木种子最适消毒方法为剥去内外种皮+70%酒精+1.5%NaClO溶液处理;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6.67%,但嫁接成功后柑橘苗长势良好.[结论]于夏季剪取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带芽茎段,分别经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在添加1.0 mg/L 6-BA+0.1 mg/L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可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利用微芽嫁接技术嫁接的柑橘苗长势良好,可在提高其嫁接萌发率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叶面肥对省沽油的增产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4处理3重复试验,共计12个小区,每个小区4株,经过2次采摘分析效果。[结果]施用叶面肥以后省沽油产量和效益有较大的提高,以喷施庄福星的增产幅度最大。施用增产效果与树体大小有关,树体越大,增产效果越明显。[结论]省沽油施用叶面肥产量和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栋  赵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22-10023
[目的]对梭梭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及外植体进行筛选,以期为其组织培养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梭梭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灭菌剂处理的灭菌效果和不同粒径种子对无菌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梭梭种子最佳灭菌方法为75%酒精5 min+0.1%升汞8min;以直径¢2.0 mm的种子外植体,组培能获得较高的无菌苗成活率,可达65%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建立了适合梭梭种子组织培养的表面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品红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悬浮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一品红原生质体融合及遗传转化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品红品种"喜庆红"的顶芽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悬浮系建立的研究。[结果]以浓度0.1%升汞处理顶芽和带芽茎段的时间分别以6 min和10 min为宜。在MS固体培养基里分别添加活性炭、PVP和Vc后,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褐化程度有所减轻,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一品红愈伤组织悬浮系的适合继代周期为7~8 d。  相似文献   

18.
韩如刚  林茂祥  刘杰  肖波  李娟  张军  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1+14051-14021,14051
[目的]为研究胡豆莲组织培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处理胡豆莲不同外植体。[结果]胡豆莲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无病害的新抽嫩叶;最佳消毒方式为用70%的乙醇浸泡30 s、0.1%HgC l2溶液消毒3 m in,其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6.67%和83.33%。[结论]该方法污染率相对低,而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