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选用0.43 mol·L-1 HNO3和0.01 mol·L-1 CaCl2作为提取剂,利用行星轮旋转振荡仪、往复式振荡器、回旋振荡培养箱3种设备,设置6种不同振荡方式,对4种典型历史污染农田土壤进行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结果表明:回旋振荡(CYO)下HNO3提取的4种土壤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显著高于往复振荡(RCO)和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高于回旋振荡(CYO)和往复振荡(RCO)。行星轮旋转振荡下不同旋转方式和转速处理之间也存在差异:对于4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的土壤HNO3提取态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低;对于浙江富阳、广东乐昌、浙江台州3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高。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有效态重金属提取方法制定及实验室间比对时需考虑不同振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通过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分别施加5%和20%(钝化剂与土壤质量比)磷矿粉、木炭、坡缕石、钢渣4种钝化剂,测定了土壤p H值、重金属(Pb、Cd、Cu、Zn、As)生物有效态(单级提取)和各赋存形态(分级提取)的变化,评价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比表面-孔径分布仪测定了钝化剂的物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特征,并探讨了钝化剂的修复机制。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单级提取结果表明,在20%处理下,坡缕石、钢渣、磷矿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5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其中坡缕石降低Pb、Cd、Cu、As的最高比例可分别达54.3%、48.8%、50.0%、35.0%,钢渣降低Zn则高达43.7%。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的分级提取结果表明,20%坡缕石能使植物易吸收的土壤可交换态Pb显著减少,而使难吸收的残渣态Pb显著增加;20%坡缕石、钢渣或磷矿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20%钢渣或20%磷矿粉处理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明显减少,坡缕石处理使残渣态Zn显著增加;钢渣或20%磷矿粉能显著增加残渣态Cu含量;添加20%磷矿粉后生物难吸收的钙型砷含量显著增加。4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钝化机制各有不同,木炭和坡缕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对重金属的钝化以吸附和表面络合为主;钢渣和磷矿粉具有较高的p H值,其对重金属的修复机制以化学沉淀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物料还田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以浙江某地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方法,研究蒲公英(全草)、白花蛇舌草(全草)和水稻秸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土壤pH和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CO2释放率分别为1.70、1.12和1.09 μg·g-1·h-1,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22.6%、46.9%和43.5%;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分别为27.09、17.92和17.53,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土壤培养期间pH最高分别达7.22、8.28、7.49,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2.5%、10.8%和6.8%;培养结束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为0.19、0.29和0.26 mg·kg-1,与空白对照相比,蒲公英和水稻秸秆处理分别降低了29.6%和3.7%,而白花蛇舌草处理则增加了7.4%。添加蒲公英处理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本研究为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瓦房店市耕地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瓦房店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21 g/kg、86.45 mg/kg4,5.8 mg/kg和75.02 mg/kg。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料与石灰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土壤培养实验,探讨了不同有机物料(猪粪、鸡粪、泥炭和活性炭)、石灰及其有机物料与石灰配合施用对镉(Cd)污染土壤的pH和Cd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土壤Cd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土壤pH和Cd的有效影响显著。土壤pH随猪粪或石灰用量增加而增加,随培养时间而逐渐降低,60 d后趋于稳定;石灰+有机物料在0~5 d对土壤pH的影响较大,15 d后趋于稳定。土壤有效Cd含量与不同处理引起的土壤pH变化呈负相关,也与猪粪或石灰用量呈显著负相关,即二者用量越高,对土壤Cd有效性效的抑制效果越好。与对照相比,活性炭和泥炭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石灰与猪粪配施比单施石灰对降低土壤有效Cd的效果更优。所有处理的土壤有效Cd含量都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高量石灰处理,其次为高量猪粪和高量活性炭处理。培养60 d后,这3个处理的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从0 d时的0.063、0.112和0.105mg/kg降至0.044、0.061和0.075 mg/kg。 相似文献
15.
Abdelhamid Mekhlouf Noureddine Rouag Rabah Boukhadra Selma Chenni Mohamed Fenni Mahfoud Makhlouf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8):653-658
The effects of two culture systems, conventional and no-till combined the previous crop (lentil and wheat) on soi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al site of the station Technical Institute for Field Crops (ITGC) Setif (Algeria) during the crop year 2011/201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till system affects positively the variable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organic matter has a rate of 2.89% compared to 2.44% in conventional tillage. If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has an infiltration of moistu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for no-till throughout the cycle, the no-tillage is distinguished by a higher storage of moisture at the end of cycle wheat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density (1.44 g/cm), permeability (22.79 cm/h) and soil compaction (12.51 kg/cm) in no-til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illage 1.35 g/cm, 14.13 cm/h, 7.40 kg/c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小尺度空间变异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沙地不同植被群落对小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鄂尔多斯沙质荒漠化地区两种典型植被群落下的土壤以0.3 m等间距的网格取样(n=81),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微尺度空间变异进行地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氏针茅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的半方差函数呈线性模型,本氏针茅群落下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调查范围内没有空间相关性。油蒿灌丛周围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半方差函数可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来描述,表层有机质含量的独立间距为1.25 m,有效磷含量的独立间距为1.14 m,均与油蒿灌丛的冠幅相近,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两种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差异显著;在亚米采样尺度上,本氏针茅群落下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而油蒿灌丛群落下表层有机质、有效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以灌丛群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由大田作物转变为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性状变化及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方法]于2007~2009年跟踪调查了上海崇明主要种植制度(露地轮作、温室轮作和温室单作)下农户施肥、灌溉及作物生长状况,并分析了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制度显著影响土壤质量。与露地轮作相比,温室栽培下过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矿质氮、有效磷和可交换钾的含量。温室单作和温室轮作分别导致土壤pH下降0.6和0.4,而露地土壤pH变化不大。同时,温室栽培土壤中EC值、NO3-和Cl-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轮作土壤,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露地土壤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农户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指导、一味追求短时期内的高产、过量的施肥灌溉及高复种指数是导致温室土壤严重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由大田作物转变为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性状变化及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方法]于2007~2009年跟踪调查了上海崇明主要种植制度(露地轮作、温室轮作和温室单作)下农户施肥、灌溉及作物生长状况,并分析了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制度显著影响土壤质量。与露地轮作相比,温室栽培下过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矿质氮、有效磷和可交换钾的含量。温室单作和温室轮作分别导致土壤pH下降0.6和0.4,而露地土壤pH变化不大。同时,温室栽培土壤中EC值、NO3-和Cl-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轮作土壤,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露地土壤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农户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指导、一味追求短时期内的高产、过量的施肥灌溉及高复种指数是导致温室土壤严重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