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种子》2020,(5)
为探讨京花12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2014—2017年北京市小麦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京花12号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京花12号平均穗数659.58×10~4穗·hm~(-2),穗粒数26.78粒,千粒重41.78 g;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相互制约;回归分析表明,穗数(X_1)、穗粒数(X_2)、千粒重(X_3)与产量(Y)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京花12号产量形成的65.315%是由产量构成三要素直接贡献的;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京花12号的产量贡献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相对较小。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京花12号的高产栽培策略,即在合理增加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稳定穗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牡丹江农科所从1977~1988年经过10年育成水稻新品种牡丹江19号(石狩×岩锦),1989年经省品审会审定推广。牡丹江19生育期135~137天,活动积温2569~2734℃,苗色绿,分蘗性强,分蘗率在433.3%,有效穗率96.4%,株形直立,分蘖后生长快,株形披散,株高90~94厘米,穗长16.9~18.2厘米,主穗粒数85粒,千粒重26~27克。……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辽单506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地了解玉米品种辽单506的生产特性,以2015—2017年玉米品种辽单506区域示范测产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产量构成因素分别对辽单506的高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单506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玉米新品种。辽单50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穗数(0.419 3)、百粒重(0.106 1)、穗粒数(-0.138 9);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穗数(0.451 9)、百粒重(0.120 2)、穗粒数(-0.156 2)。辽单506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做好苗期管理,保证有效种植密度;酌情追施花粒肥,增加百粒重,以促进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盛农玉6号’、‘LCBB18-12’、‘百隆玉303’、‘惠农单5号’和‘西抗18’5个玉米新组合为材料,用Excel和SPSSPRO在线统计分析平台对包括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单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穗行数(0.85)、穗粗(0.846)、百粒重(0.845)、株高(0.843)、单穗粒重(0.839)、生育期(0.827)、穗长(0.817)、行粒数(0.812)、穗位高(0.812)、秃尖(0.59)。除秃尖以外的9个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均较大,关联系数在0.8以上,秃尖这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关联系数为0.59。由此可推断,穗行数、穗粗、百粒重、株高、单穗粒重、生育期、穗长、行粒数、穗位高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子。该结果为高产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粳1号     
据四川省石柱县黄水区农技站(邮编648108)报道,王朝安自中丹2号系选的粳稻新品种—(?)粳1号经6年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种植观察,植株经济性状稳定,株高90厘米,穗长14厘米,每穗120粒,实粒数90粒以上,千粒重23克,在该县  相似文献   

6.
太春3473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倍体硬粒小麦温光敏不育系DT94-1与六倍体普通小麦10686远缘杂交培育的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4005号)。该品种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较好。一般穗数40万~45万/667 m~2,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40 g,适宜中高水肥地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不仅填补了山西省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空白,在开展种间、亚种间两系法杂种优势研究的同时,其后代根据结实率及温光反应情况也可选育出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达到资源创新、杂优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的选育和精确定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和2014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 以19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明确了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 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机插早稻主茎平均总叶片数(N)为10.7~12.2, 叶数变幅10~13, 伸长节间数(n)均为4个, 够苗叶龄为N-n+1; 机插晚稻品种N为14.4~15.2, 叶数变幅14~16, n均为5个, 够苗叶龄为N-n。高产类型机插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穗型较大、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其中, 高产类型机插早稻生育期110~113 d, 日产量75~79 kg hm -2 d -1, 分蘖力每株2.6~3.4穗, 每穗粒数115~135粒, 千粒重26~28 g; 高产类型机插晚稻115~120 d, 日产量78~82 kg hm -2 d -1, 分蘖力每株4.2~4.8穗, 每穗粒数130~150粒, 千粒重24~27 g。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 000 kg 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 000~1 500 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 (2)平均单产16 692 kg hm-2 ,88 950穗 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 g,穗粒重191.8 g; 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黄淮南片2011~2012年度冬水组试验的2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顺序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与穗粒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果表明,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在种质创新程度上偏低,产量水平稳定在6500~9000kg/hm2。根据黄淮南片小麦生态条件特点,应该选育多穗型品系,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 t 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 g,穗粒重168.9~234.0 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 500~75 000穗 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 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 g,产量大于15 t 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 75 000~97 500穗 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 g,单穗粒重180~220 g,产量在16.5 t 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 t 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相似文献   

12.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利用IR72汕优63等材料,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7979。穗数、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组合)均能获得15t/hm^2的产量,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15t/hm^2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15t以上产量就在于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1996年汕优63获得15t/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89,每穗实粒数101.4千粒克30.7g;桂朝2获15.18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33,每穗实粒数126.2,千粒重27.3g。  相似文献   

13.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万荣 《作物杂志》1993,9(4):15-16
冬小麦粒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年际间变幅较大,于小麦高产稳产不利。我所4年(1988~1991)小麦高产试验田,千粒重高低相差10克,每降低1克减产3%左右。1990年河南农业大学报道,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00)。其它省区也有类似的报道。因此,稳定粒重是当前小麦连年高产的关键,为此,开展了籽粒增重变化规律的研究,试图找出稳定和提高粒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张中东  王璞  陶洪斌 《作物杂志》2012,28(5):100-104
对45个玉米杂交种的8个穗部性状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穗部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为:单株粒重、行粒数、穗长、千粒重、秃尖长、出子率、穗行数、穗粗。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行粒数在直接对产量负向效应中表现最高,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都是通过单株粒重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3类单株粒重较高,其他穗部性状之间较协调,产量表现最高。综上所述,旱地条件下,选择高产玉米品种应该首先关注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兼顾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等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条锈基因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0.3717)>千粒重(-0.1728)>穗粒数(-0.1347)>株高(-0.1335)>单穗结实小穗数(0.0369)。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Y=1475.106+2332.5384X4+5.7208X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是通过单穗产量提高产量。分析表明,抗锈小麦品系产量的提高应协调各产量因素的关系,这对抗条锈病基因聚合以及高产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黑米龙锦1号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1年育成的粳型黑香粘,属中华黑米的新类型。其杂交组合为龙睛4号/链锦。龙锦1号株高100厘米,分蘖力较强,平均穗粒数90,千粒重20克,生育期140天,光温反应迟钝。颖壳暗黄色、无芒,糙米乌黑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 18 个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 个甜玉米品种出苗—采收天数为 79~88d,株高为 185~285cm,穗位高为55~130cm,穗长为 16.0~20.8cm,穗粗为 4.7~5.1cm,秃尖长为 0.2~5.5cm,穗行数为 13.6~17.6 行,行粒数为 21.4~40.4 粒,百粒重为 23.3~43.3g,出籽率为51.8%~60.8%,产量为 9036.0~14919.0kg/hm2;18 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 > 行粒数 > 穗粗 > 株高 > 出苗—采收天数 > 穗位高 > 百粒重 > 出籽率 > 穗行数 > 秃尖长;穗长是影响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穗粗,秃尖长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在重庆地区要选育出高产甜玉米杂交品种,应在育种中着重考虑穗长、行粒数和穗粗 3 个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新春6号为对照,对11个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与对照相比,株高得到降低,成穗率、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得到提高,不孕小穗数得到减少;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不育小穗数>总茎数>成穗率>主穗粒重>基本苗>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穗数>穗长>株高>结实小穗数>生育期。新品系2002-59、LX-49、2005-15分别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5.47%、2.13%和1.07%,其增产因素是千粒重、主穗粒数、粒数和粒重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玉米群体自动调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北疆主载玉米SC704和新玉4号为试材,研究玉米群体自动调节的结果表明,玉米群体在根系,生殖器官,地上部生长发育均具有中的自动调节能力,而在叶面积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提高冠层的透光性和叶片叶素含量晨高产栽培条件下增加干物质生产量的方向。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粒,穗粒数和粒重,并表出了时间上的顺序性,由于粒重的损失得不到其它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因此在重视穗数,粒数的同时,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