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正> 我国自1973年来大量引种外国松,主要是湿地松、火炬松两种。湖北省林科所在1975年发现国外松产生“多头”症状,影响引种、推广,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为了解国外松“多头”症状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1977年先后到黄冈、荆门等地8个场所进行了初步观察,调查(每点随机调查50株),并结合进行了一些盆栽试验,土壤分  相似文献   

2.
<正> 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自40年代引入我省以来,至今已发展到100多万亩,70年代末逐渐发生枯梢病危害,并日趋严重,到80年代有的地方开始成片枯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30—40万亩发病,2000余亩已枯死,极大影响群众发展国外松的积极性,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1988年省科委向我所下达了“国外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对策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于今春引进国外松(湿地松和火炬松)良种1700余斤,全部及时播种后,目前苗木生长良好,预计可产苗550万株。为保证把这批国外松引种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4.
国外松母树球果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湿地松、火炬松(以下统称国外松)原产美国,自70年代初大量引入湖北以来,长势好,效益高,发展快,是我省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造林树种。截至目前止,我省国外松造林面积已达100余万亩。过去,湖北国外松种源都靠外地调入,自1978年起,我省荆州、襄阳、武昌九峰等地,国外松母树相继结实,仅荆州彭场林场,1984年采种就达500kg,缓和了我  相似文献   

5.
苦楝斑叶蝉(Erythroneura Sp)属叶蝉科(Cicadellj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 bjnae)斑叶蝉属。苦楝斑叶蝉严重危害苦楝,吸食苦楝叶汁,使叶面灰黄,降低光合作用并提早凋落,直接影响苦楝的生长。我省各地都有苦楝斑叶蝉为害。据报导,浙江、广东等地也有发生,还传播苦楝丛枝病和苦楝簇  相似文献   

6.
我省1947年引种的一批国外松,其种源也与南方兄弟省所引种的国外松一样,是属联合国分配来的同一批种子。由于这些树种具有干形通直,生长快,松脂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故兄弟省,特别是广东、广西、湖北等省,普遍推广,繁殖甚快。湖南引种已二十多年了,1947年引种的国外松究竟是那几种松树?生长情况怎么样?有无推广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主要通过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传播蔓延;在苗木生产中,还可通过带病种根传播。我省田间发病株率为30—50%,重者达80%以上。树体感染后,呼吸作用加快,能量消耗增高,使树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测定,平均每千株病树在一个轮伐期内立木材积生长量减少50—75立方米。 自1983年以来,我省在泡桐产区9个地(市)70余县推广应用秋修枝或春环剥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愈率为85—94%,有效地控制了泡桐丛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靖远松叶蜂是我省新发生的森林病虫害之一,去年,我省集中力量对交城、文水、沁源县和关帝林局境内发生的靖远松叶蜂(原名油松桦叶蜂)实施了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和地面人工施放烟雾剂防治,取得了重大突破。防治面积共25.14万亩,其中飞机作业112架次,防治22万亩;地面施放烟雾剂16.7吨,防治3.14万亩。经效果检查,飞防区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7.4%,烟雾剂杀虫效果也达90%以上。我省靖远松叶蜂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去年,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靖远松叶蜂防治工作非常重视。针对我省大面积暴发靖远松叶蜂虫灾的情况,姜春云副总理明确指示:“要迅速采取措施扑灭虫灾”;林业部徐有芳部长、  相似文献   

9.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病害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严重威胁着我省泡桐生产,直接影响到群众发展泡桐的积极性。对丛枝病的防治,国内外虽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取效甚微。为了把我省泡桐丛枝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特根据省内外的防治经验及我们在1982~1985年对全省泡桐丛枝病的调查和进行综合防治的初步效果,提出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供泡桐适栽区在防治丛枝病中参考。1.严格实行种苗检疫泡桐种根、苗木的调运与繁殖是传播丛枝病的重要途径,因此,严格实行种苗检  相似文献   

10.
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Collenette)]是我省为害程度仅次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一种食叶害虫。主要为害马尾松、湿地松、晚松和火炬松,严重发生时也为害金钱松。近年来,我省松毒蛾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77年,临安昔口曾大发生;1983年,淳安、建德、桐庐、富阳、临安、东阳等县大面积发生为害,其中仅东阳县南江林场发生面积就达2  相似文献   

11.
对我省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病虫害进行了研究。本文论述了幼林期杉木、马尾松、国外松(火炬松、湿地松)、杨树病虫害种类、发生及消长趋势和逐年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是我省马尾松(简称松)的重要害虫之一。自1965年开始发生,至今已危及萧山、富阳、临安、余杭、绍兴、诸暨等市、县,为害面积达66万多亩,对我省松树生长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松突圆蚧向北蔓延可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完全可以向北部和西北部包括我省北部的韶关、乐昌等地发生蔓延,与我省毗邻的省(区)也有发生蔓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国外松(指湿地松、火炬松)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树形美等优点,深受群众喜爱。但是,实践证明,国外松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树种,造林有“五忌”: 一忌大面积纯林。一是土地利用率不高,二是易引起流脂病、松针褐班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红心病对材性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树木红心病概况树木“红心病”是一个概念比较广泛的名词,它和“水心病”、“水湿材”或“水渍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意义。很多种树木都可能发生这种病害,例如阔叶树中的槭属(Acer)、桦属(Betula)、杨属(Populus)、柳属(Salix)等属中的某些种,以及国外的某些针叶树如欧洲云杉(Picea abies)、香脂冷杉(Abies balsamea)和北美自松(Pinus strobus)等。当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大量繁殖杨树,我国也不例外,它已在造林树种中上升到显著地位。而杨属中的不少种、杂交种和无性繁殖系都有发生红心病的现象。从幼树到大树,从枝条到主干以至干基均可发生。受害严重者整个主干木质部仅在靠树皮部剩下有一圈白色健康的木材。据不完全的资料来看,杨属各派中除胡杨派和大叶杨派的杨树有无此病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6.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国内外皆证实由类菌质体(MLO)病原引起。开展泡桐丛枝病传毒昆虫试验是解决丛枝病传播途径及病害消长规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生产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南朝鲜罗瑢俊等证实,烟草盲蝽传播丛枝病,日本进行追踪试验未成功;日本盐泽宏康等证实茶翅蝽传播丛枝病。我们自1975年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及防治时,对泡桐上刺吸式口器害虫做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昆虫接种试验。本材料为在北京虫传试验初步结果,河南、安徽、山东等各协作点1981年扩大试验材料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松树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建仁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林业项目我国南方松树枯梢病 (Sphaeropsissapinea (Fr.)Dyko&Sutton)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已于 2 0 0 0年 10月通过成果鉴定 ,并被列为“十五”推广项目。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南方国外松的进一步发展与栽植 ,防治松树枯梢病的发生与流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1 主要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病害侵染规律方面 ,确定了松树枯梢病菌普遍存在着潜伏侵染现象 ,病菌在有病松林的植株体内 ,潜伏带菌率2 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18.
金开璇  汪跃 《林业科学》1993,29(1):95-96,T001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相似文献   

19.
1982年4~7月,我们对陕西、河南、甘肃、四川等省的18个县(市)的泡桐丛枝病发生情况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土壤资料,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磷、钾含量之比值(P/K)与泡桐丛枝病感病指数成负相关。即磷含量愈高,发病愈轻,含量愈低,发病愈重,钾的影响与此相反。这就为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1965年以来,陕西省的渭南、蒲城等县,先后从河南引种了大量的兰考桐,使泡桐在陕西有了很大发展。随着泡桐的发展,丛枝病(MLO)也日益严重,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目前,对泡桐丛枝病国内外都在研究,但对该病发病规律还不够了解。有的资料记载与土壤有关,但关系的焦点却不清楚。有  相似文献   

20.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其病原为类菌质体(MLO)。近几年,国内有人测定分析,发现泡桐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土壤磷钾比有关。据我们试验,也发现幼龄期泡桐追施磷肥,很少发病。从1982年开始,我们对农桐间作和“四旁”的泡桐追施鸡粪,泡桐丛枝病的治愈率达90%。为了调整土壤的磷钾比,防治泡桐丛枝病,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在芝灵乡东卜头村兰考泡桐林内追施钙镁磷肥、鸡粪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