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刘烈浓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5):21-21
位于赣江左支章水源头的江西省上犹县,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其县境内母亲河一上犹江水质直接关系到上犹县城4万多人口、乃至下游近3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为保持上犹江一江清水,该县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举措构建赣江源头生态屏障,特别是从今年起,该县全面启动并推进“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确保上犹江水质稳定在I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不仅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我国的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基于此,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相应的加强建设与保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居中心,对城市居民来说,拥有充足清洁的水,拥有优美的环境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保护好城市的水土资源,维护好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就芗城区生态城市保护建设做如下评价:1、改善生产生活环境;2、促进城区经济发展;3、带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5.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关键内容,对于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库区内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少屏障区内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干扰,人口生态转移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耕地数量和产量的角度出发,分别以人均耕地需求和人均粮食需求为度量计算了生态屏障区内15个区县的耕地现有承载力,并预测了造林规划实施完成后区内耕地承载力。研究表明:①三峡生态屏障区域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现状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盈亏高达117.01万人,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盈亏值也达94.93万人。而通过预测区域2020年CLCCa盈亏更是达到127.39万人。②区域需要进行人口生态转移,其转移对象主要为农村人口,转出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北翼的区县,而位于"一圈"与东南翼的区县耕地数量承载力略有盈余,可作为迁入区。③除了实施人口生态迁移,还要从保护耕地数量动态平衡和促进其质量提升2个方面提高区域耕地承载力,以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抓封山育林,筑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防治水土流失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浦城县境内南浦溪两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现有的森林状况,阐述溪流两岸一重山建设生态屏障的重要性,提出南浦溪两岸-重山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措施,旨在抛砖引玉,共商闽江第一支流-南浦溪两岸水土保持生态屏障之大计。 相似文献
7.
韩丽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3):14-15
生态屏障区建设对于促进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挥净化、调节和阻滞、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以左权县石匣水库为例,分析了库区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现状,初步界定了库区生态屏障的范围与功能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主的生态屏障区建设思路,可为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补强砒砂岩区治理短板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是黄河流域最难治理且治理又相当薄弱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为构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带来极大挑战。通过剖析砒砂岩区治理存在的水土流失依然严重,脆弱生态环境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砒砂岩区水土保持的深入发展遭遇制度性瓶颈制约,治理砒砂岩区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弱,水土流失监测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砒砂岩区治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比如:建议尽快研究解决加快砒砂岩区治理的堵点、难点和短板所在,从流域整体性出发确立砒砂岩区生态治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创设砒砂岩区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多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加大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创新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加强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建立脆弱生态区治理技术与模式国家级科技示范基地,进而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0.
郜慧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2,(2):5-7
山西省林业底子薄、基础差,经过长期不间断的植树造林,全省林地面积已达到313.3万hm^2,森林覆盖率20.4%,以五大生态工程为骨架的生态林业防护网络正在形成,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忧患仍然存在,加强生态保护型林业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为此,需加快国土保安林建设,大力培养水源涵养林,扩大天然林保护面积,以增加植被覆盖,保护和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辩证地分析了植被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等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同时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水量需求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十大孔兑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0,2010,2020年landsat影像,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结合地统计模块来获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NDVI值、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十大孔兑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①研究期内,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变化幅度最大,水域面积比例最小,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频繁,林地“涨势”和草地、未利用地“落势”,十分明显。 ②十大孔兑区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26 1,0.537 3,0.543 3,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在空间分布方面,生态环境质量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③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会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年平均气温会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2000—2020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十大孔兑区生态环境质量也在向好发展,研究区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改善,局部恶化的局面,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是主要原因,退耕还林等环境保护政策使研究区环境质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内蒙古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荒漠生态分区、草原生态分区和森林生态分区,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气象干旱评价因子,对1980—2015年内蒙古降水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区的SPI12有轻微减小趋势,而荒漠区的SPI12有增加趋势。(2)荒漠区干旱强度主要为中旱和轻旱,草原区以轻旱为主,森林区发生不明显干旱、轻旱和中旱的频率一样。荒漠和草原区干旱影响范围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全域性干旱,而森林区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春季3个区的SPI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的SPI均有减小趋势。秋季荒漠区的SPI有增加趋势,草原区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森林区SPI有减小趋势。冬季森林和草原区的SPI有增大趋势,而荒漠区SPI无明显变化趋势。(4)春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均有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都呈减小趋势。内蒙古秋季SPI变化趋势率表现为西部地区增大,东部地区减小。冬季荒漠生态分区SPI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多数分布于西部,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多分布于东部,草原区SPI有增大趋势的站点数较多,森林区的全部站点的SPI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内蒙古地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内蒙古耕地资源变化过程与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敖登高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1000-1004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水热等基本条件相差悬殊,土地资源分异非常显著,耕地资源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本文利用内蒙古自治区50多年的统计数据和近9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过程,耕地面积变化过程的地域差异及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随人均耕地的增减有较大起伏,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故从粮食生产安全角度考虑,保护耕地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基于此,从珍惜和保护好现有耕地,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侵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基本农田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及建立耕地利用考核体系,缩减土地征用利益空间等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兰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兰溪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阐述了营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结合兰溪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定地方配套法规、建立水土保持审批管理制度”等九条具有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基础上,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