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60-162
为理性发展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对全国太子参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并对贵州省发展太子参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柘荣太子参”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了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柘荣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柘荣太子参"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发展目标、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县太子参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太子参生产,提高太子参质量,保障太子参产业健康良好发展。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咨询同行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优质太子参生产实践为依据,概括了太子参规范化生产技术流程,详细阐述了太子参规范化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方法、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提出了太子参栽培技术规范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太子参规范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优势,并提出其太子参产业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开智 《农技服务》2014,(10):23-23
近年来,受环境的影响,农户们通通改变了对太子的种植方式,一改以往对太子参的种植方法,这就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太子参的品质变差,产量大幅度降低,也就使得种植户们的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一些地区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各种不同种植方式(包括轮作、间作、套作、连做以及连作三年、连作六年、连作10年)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阳市乌当区太子参和种植土壤中 K、P、S 等14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对太子参道地性的影响,同时为乌当区发展太子参产业提供参考,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离子体质谱对太子参及其种植地土壤中14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乌当区太子参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K>P>S>Ca>Mg>Na>Fe>Zn>Cu>Ni>Co>Mo>Sn,且对 Ca、P 和 S 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种植土壤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Fe>K>Mg>Mn>P>Ca>Na>S>Zn>Ni>Cu>Co>Mo>Sn,且对 Fe、Mn、P、S、Co、Ni、Cu、Mo 和 Sn 具有一定的富集性。种植土壤与太子参中 Na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Ca土、Mg太子参-Ca土呈显著正相关,Zn太子参- Fe土、Mn太子参- Ca土、K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K土、Na太子参- Co土、Na太子参-Ni土和 Na太子参-Cu土呈显著负相关。乌当区太子参道地性与道地产区江苏句容和引种区贵州施秉的较为接近或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计算与分析,分别综述了太子参连作效应与因素、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与变化、微生物菌肥在太子参连作中的应用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并进行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太子参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太子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热处理温度与时间,采用连作土壤与新茬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热处理对太子参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加热处理新茬土壤有利于太子参的生长,但对太子参的生物量指标影响不大,且与对照各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土壤经60℃加热6 h,太子参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增加,90℃或120℃加热3 h时太子参的所有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热处理15年连作土和8年连作土,太子参根生物量最高时可较对照分别提高444.13%和140.38%。土壤热处理通过抑制连作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而缓解太子参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发展林下太子参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基于此,首先对太子参的植物特征、生长习性进行介绍,然后对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进行简要分析,对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铜仁市依托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优势已形成如天麻、花椒、太子参、黄精、铁皮石斛、白芨、缬草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带动了铜仁市中医药养生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铜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铜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太子参种植资源逐渐退化,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产量与销量出现大幅度的起伏,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太子参进行组织培养可有效减轻种植资源退化和病虫害发生,而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太子参的开发应用与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内现状,对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评价太子参在珠海生产的可能性,测定了珠海生产太子参的总灰分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和环肽B含量。结果表明:珠海太子参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与标准药材一致,水分含量为8.4%、总灰分为2.3%、水溶性浸出物为45.6%,符合标准规定;太子参中环肽B的含量为0.0167%,且与其他产地太子参药材差异不大。结论:珠海生产太子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要求,太子参在珠海种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1964年发现太子参野生分布,黄渡乡太子参自1973年野生变家种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现已发展为2个品种:小叶太子参和大叶太子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3年达8000亩,2004年将突破1万亩,在我乡经济作物中已占主导地位.太子参当初引进时,是作为农民经济收入的辅助部分,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质量差,加上无人开发研究,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6.
调查寿宁县太子参病害种类,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白绢病、太子参紫纹羽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陵县平乐乡太子参与黄桃套种,对太子参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向阳、背阳环境,黄桃林下套种与不套种太子参进行对比种植研究。[结果]向阳山坡、林下套种与向阳山坡、不林下套种,太子参生品产量相当;背阳山坡产量低于向阳山坡;背阳山坡、林下套种效果最差,产量最低。[结论]太子参虽耐荫怕晒,但对阳光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在炎陵县推广向阳山坡、黄桃树林下套种太子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8.
太子参是一种极为出名的药材,在医药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受栽培技术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太子参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了太子参种植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领域发展来说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对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福安市上白石镇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即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等的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脱毒太子参种苗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又名童参、孩儿参,以块根入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是我国传统的滋补中药材。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太子参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2/3以上,近年来该市太子参花叶病发病率高达30%—60%,造成平均减产30%,成为制约太子参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太子参常规种植是以块根进行无性繁殖,而太子参花叶病病毒可通过无性繁殖传至后代,并且逐代加重,导致种质退化、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