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与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相似的绿色诱盘,诱集大豆田迁飞降落的有翅蚜,结果所获蚜虫种类和数量与田间有翅蚜的动态变化相吻合。绿色诱盘诱集蚜量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大豆花叶病(SMV)侵染速率相关显著。黄皿诱蚜量接近绿色诱盘所获蚜量的2倍,但黄皿诱蚜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SMV侵染速率均无显著相关。SMV流行程度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无显著相关,而决定于田间种传病株率的高低和病害盛发期田间着落蚜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设计与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相似的绿色诱盘,诱集大豆田迁飞降落的有翅蚜,结果所获蚜虫种类和数量与田间有翅蚜的动态变化相吻合。绿色诱盘诱集蚜量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大豆花叶病(SMV)侵染速率相关显著。黄皿诱蚜量接近绿色诱盘所获蚜量的2倍,但黄皿诱蚜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SMV侵染速率均无显著相关。SMV流行程度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无显著相关,而决定于田间种传病株率的高低和病害盛发期田间着落蚜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颜色的粘性诱板对烟田蚜虫都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柠檬黄色的诱板色面朝上放置的诱板诱集效果最好。诱板和黄皿诱集得到的烟田有翅蚜发生动态一致并和田间有翅蚜量消长动态吻合。诱板同黄皿相比 ,具有安全可靠、减轻工作量、调查方便的特点 ,适宜在烟蚜测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夏大豆田的定殖蚜虫主要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1987和1988两年黄皿共诱到29种蚜虫,其中以大豆蚜数量最多,是传播SMV的主要介体,其他介体蚜虫有:绣线菊蚜(A.citricola),豆蚜(A.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二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1987年蚜虫迁飞峰出现在大豆花期以前,2周后田间出现发病高峰,SMV发病增长率与蚜虫迁飞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1988年蚜虫迁飞峰发生在大豆花期以后,其迁飞量与SMV的流行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麦蚜远距离迁飞和传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麦蚜及黄矮病毒在我国北部春麦区越冬及初侵染源问题,提出麦蚜凭借气流携带远距离迁飞传毒,从而使冬春麦区黄矮病发生流行具有联系的结论。文章着重从外来虫源迁飞入境所具有的特征、迁入翅蚜数量消长与天气形势的密切关联等加以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翅蚜的迁出与迁入区域,并通过预测预报的实践,检验了这一发生流行规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黑光灯诱集麦长管蚜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光灯可诱集有翅蚜虫,但由于蚜虫个体细弱,易受其它昆虫碰撞而损伤影响鉴别,一直未能受到重视。笔者曾于1975年5月19日傍晚在内蒙丰镇县铺路村一台高压杀虫灯下,观察到大量有翅麦长管蚜,以后在山西、朔县和内蒙丰镇又利用黑光灯诱蚜,并获得麦蚜远距离迁飞传布小麦黄矮病毒的重要证据。1987年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分别设置黑光灯诱蚜,以系统观察有翅麦蚜发生规律。本文主要报道北京本所一盏黑光灯下有翅麦长管蚜的消长情况。 一、黑光灯的设置与观察结果:20瓦黑光灯管(华东电子管厂生产)离地面2米,管下装有分虫漏斗,漏斗下设集虫箱。4月10日开灯,4月16日始见有翅麦长管蚜,6月8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萝卜蚜和桃蚜秋季迁飞与温度,降雨、风速等因素的数量关系,初步提出了单因素与迁飞量的函数关系式和迁飞量的预测式。绪论我国已知的油菜蚜虫有萝卜蚜[Lipaphis ergsimc(K1tb)]、桃蚜[Myzus β—ersicae(sulz)]和甘篮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三种。在武汉地区以萝卜蚜和桃蚜占绝大多数。作者于1962年和1978—1982年在武昌用黄盘诱蚜六个年次,鉴定油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夏大豆田的定殖蚜虫主要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1987和1988两年黄皿共诱到29种蚜虫,其中以大豆蚜数量最多,是传播SMV的主要介体,其他介体蚜虫有:绣线菊蚜(A.citricola),豆蚜(A.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二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1987年蚜虫迁飞峰出现在大豆花期以前,2周后田间出现发病高峰,SMV发病增长率与蚜虫迁飞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1988年蚜虫迁飞峰发生在大豆花期以后,其迁飞量与SMV的流行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2016年入侵到非洲,迅速蔓延到撒哈拉以南的整个区域。2018年入侵到印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出警告,草地贪夜蛾很有可能从印度蔓延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地区。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国外的发生与迁飞为害规律,加强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控制和监测预警,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美国、加勒比海国家、墨西哥以及非洲国家的迁飞行为规律、性诱剂、灯光诱捕以及迁飞路径的分子鉴定等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我国植保人员对该虫的监测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草地贪夜蛾在世界范围内的迁飞规律和入侵特点,结合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气候特点,提出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检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津郊风障菠菜蚜虫发生经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致和(1962)对京郊的菜蚜研究报告中曾指出,早春十字花科蔬菜上的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早期蚜源是风障菠菜,但未明确风障菠菜的蚜虫是由前一年冬季遗留下来的,还是早春由别的保护地迁飞来的,以及为什么春天只有风障权下才有蚜虫。为了明确这些问题,我们在1962年冬季至1963年春季在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1.
张堤  张津祥 《植物医生》2001,14(3):9-10
粘虫是杂食性的害虫 ,虫种繁多。我国已知的有64种 ,贵州省已发现46种。据县植保站1978至2000年2台诱测器诱蛾分类统计看 ,普通粘虫占96.3 % ,形成灾害的粘虫种群均以普通粘虫为主。一、粘虫具有群体迁飞的习性粘虫蛾羽化后 ,需要寻找并吸取食物作为补充营养 ,才可促使其卵巢发育成熟。在觅食补充营养乃至卵巢发育过程中 ,有着群体或单个自觉飞向空中 ,并随季风气流的移动而飞行降落的特性。它们的这种飞行 ,起初是以群体为主 ,然而一旦进入高空后便随季风气流的移动而逐步分散成扇形迁飞。在迁飞途中有的会提前降落觅食补…  相似文献   

12.
李雨正 《植物保护》1982,8(3):20-20
玉米蚜虫的防治,过去大都采用喷雾法,此法药效期短,易伤害蚜虫天敌,而且在操作、工具、水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基于上述情况,从1980—1981年我们选用3%呋哺丹粒剂,结合玉米攻苞肥,根施防治玉米蚜虫,取得较好效果。 玉米蚜虫发生为害规律观察 据我们两年的观察,玉米蚜虫在田问发生和消长过程一般是:(1)玉米心叶末期,为中心蚜株时期,田间开始出现零星蚜虫发生中心;(2)抽雄前期(雄穗刚裂开小口,2—3天后抽出),蚜虫中心株产生大量有翅蚜,在田间迁飞扩散,为点片发生期,蚜株率约10—20%;抽穗期开始繁殖蔓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在山东潍坊地区两个监测点,利用投射式高空诱虫灯和地面诱虫灯诱捕监测重大迁飞性害虫黏虫和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黏虫和棉铃虫在高空诱虫灯下的诱集量远远高于地面诱虫灯。黏虫在高空诱虫灯下有3次高峰,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7月中、下旬,第1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第2、3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但两地均以第1次高峰诱虫量高;黏虫在地面诱虫灯下也有3次高峰,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旬以及9月上旬,第1、2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第3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棉铃虫在高空诱虫灯下有2次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两次高峰两地诱虫量相当;棉铃虫在地面诱虫灯下的2次高峰时期与高空诱虫灯下一致,第1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第2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分析认为,高空诱虫灯与地面诱虫灯高峰期与诱虫量的差异,可能与迁飞性害虫迁飞过境但不降落的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草地螟迁飞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草地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关于草地螟越冬基地的研究,为了解我国草地螟发生的虫源关系,分析迁飞路径,开展预测预报工作打下了基础。国内外有关昆虫迁飞过程的研究资料表明,迁飞昆虫住高空一般多呈被动飞行,其飞行的方向和速度和当时的气流相一致。本文就是根据这一结果,采用草地螟越冬虫源基地内,越冬代草地螟灯诱羽化蛾量与我国东北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的蛾量突增资料(1980—1983,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阐明草地螟的迁飞危害规律,研究了2012年6月迁入河北康保城关的成虫种群消长过程,并分析了主要生理特征及环境条件与之的关系.结果显示:黑光灯单灯诱蛾量由6月16日的561头增加到17日的3 451头,但18日和19日的诱蛾量则下降到1 771头和118头,田间百步惊蛾量由17日的3 000头下降到19日的60头;虽然迁入地具有适宜的温度和蜜源条件,但由于其环境湿度太低(42%),不利于成虫生殖是成虫再迁出的主要原因.迁入成虫卵巢级别在2~4级之间,17日具3级卵巢的成虫比例显著多于19日的,而具4级的显著少于19日的,但具2级的在17、18日和19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3天的成虫性比无显著差异,成虫交配率均在80%以上,但19日的成虫交配率显著高于17日的.这些结果较好地阐明了草地螟田间迁入和再迁飞种群的生理行为特征及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迁飞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对迁飞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进退与迁飞昆虫的远距离传输和降落密切相关(Drake and Farrow,1988;陈若篪等,1980),而几乎所有的迁飞活动都发生在大气边界  相似文献   

17.
1998~1999年在山西太原进行3%啶虫脒乳油防治棉蚜、麦蚜、菜蚜和苹果黄蚜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啶虫脒对这几种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啶虫脒乳油0.6~0.9g(a.i.)/667m2 或10~20mg/kg稀释液 ,在蚜虫发生盛期喷雾防治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持效期棉蚜、麦蚜、菜蚜可达10d以上 ,苹果黄蚜可达15d以上 ,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a.i.)/667m2或25mg/kg稀释液防效相当。是一种理想的防治农作物蚜虫可供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8.
蚜虫迁飞动态与辣椒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江苏省泰县和南京城郊辣椒病毒病的优势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次为烟草花叶病毒(TMV),此外还鉴定了一种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随迁入辣椒田内有翅蚜总量的增长而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蚜虫迁飞高峰后20天左右出现辣椒发病高峰。田间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桃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它们的迁飞高峰都在5月中、下旬,此时正值辣椒感病阶段,对发病率和产量影响较大。5月中旬至6月中旬置放田间的辣椒苗发病率最高,说明此时迁入田间的有翅蚜传毒最为有效,此期间是阻断蚜虫传毒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农业迁飞性蛾类害虫在我国迁飞过渡带地区的种群动态.2015年-2019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飞性蛾类害虫进行监测.结果 表明,5年诱集的主要迁飞性蛾类害虫共计7种70026头,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 ...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36°~55°N地区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的迁飞规律已了解较多,但对其迁飞的原因、目标与对策所知甚少。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本文根据草地螟生活史特征,结合迁出、迁入以及再迁飞种群,成虫生殖,后代存活,田间幼虫危害种群发生与温湿条件的关系分析,明确了:1)迁飞种群主要降落在21℃,RH60%的地区,较高或较低的温湿度是导致成虫迁出或再迁飞的原因;2)最大的成虫生殖能力及后代存活率,以及田间幼虫为害或大发生种群主要在21℃,RH60%条件下形成;3)成虫为到达21℃,RH60%的地区所采取的对策:先迁飞、后生殖,以及在迁飞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适应性行为等。所得结果为深化草地螟迁飞规律的认识、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