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白肉蚝是两广人食用牡蛎的最佳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贝类。笔者曾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从事大蚝养殖多年,研究与总结有"近海养蚝技术""单杆蚝钳""茅尾海白肉蚝采苗技术研究"和"茅尾海蚝苗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与对策",并在《广西水产科技》发表。现根据这四项技术的要点,推出新的养蚝模式。1场地选择1.1采苗场地广西钦州茅尾海是白肉蚝采苗的天然好地方。每年蚝苗商品率占全国60%以  相似文献   

3.
<正>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广西均排第一位,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种苗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其辖区内的茅尾海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2016年以来,钦州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推进大蚝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钦州大蚝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品牌价值45.48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C. hongkongensis),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目前,钦州大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但天然采苗存在季节性和不可控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及气候变化,天然大蚝苗种采苗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为预防春季钦州大蚝规模性死亡提供依据。利用水质检测、病害分析、病死率统计等方法,对2017年5月及2019年3—4月钦州大蚝大规模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钦州大蚝发生春季大规模死亡时,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等指标均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死亡牡蛎体内携带细菌在正常范围且无寄生虫病原感染。2017年5月钦州港及大风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海区盐度分别在18~25、20~30,大风江的盐度高于正常年份,钦州港与大风江分别有36%、81%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抽查点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2019年3—4月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海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最靠近河口的大风江持续16 d盐度高于25,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分别有19%、41%、96%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同一海域不同抽查点的死亡率不同,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广西钦州大蚝春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蚝长期受到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广西钦州市不断创新大蚝养殖模式,致力于探索大蚝养殖新技术,从近岸养殖走向深海,极大地改善了大蚝品质,养殖速度和养殖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钦州大蚝产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正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又称钦州大蚝,2017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为25.5万亩,仅钦州市养殖面积就达到14.8万亩,产量21.66万吨,产值11.29亿元。钦州大蚝养殖已成为广西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主导贝类养殖产业。一、国内现状目前钦州大蚝海上养殖技术成熟,主要采用笼式吊养、延绳吊养与海上筏架式养殖等。其中筏架式养殖具有易于控制和转移、养殖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8.
<正>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种质资源缺乏保护,组织化程度低,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阳西县“程村蚝”享誉海内外,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养殖历史,养殖的主要品种为近江牡蛎。程村蚝场位于阳西洋边海海域内咸淡水交汇区,面积广阔,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水质优良,是理想的天然蚝场,被定为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是广东省最大的桩架吊养牡蛎基地。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蚝,按利用水层分,有底层养殖和立体养殖两种;按海域分,有天然蚝区养殖和近海养殖两种。底层养殖过去以石块为主,目前浅滩以水泥柱为主;深水仍以石块为主,但有逐渐被瓦柱混合附着器替代的趋势。立体养殖也叫吊养。吊养有桩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3种。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部门积极扶持牡蛎(大蚝)生产,位于钦州湾要冲的康熙岭乡被确定为牡蛎和海水鱼虾的养殖基地。1986年组建的康熙岭水产养殖公司,利用地处近江牡蛎采苗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牡蛎自然苗的采集生产,改过去单支插植为15支一丛的“枪架式”插植法,大大提高了附苗量,成为全区的牡蛎采苗基地之一。目前这批苗  相似文献   

12.
<正>"威马逊"在海南海口、文昌和琼海三市登陆,接着横扫广东雷州半岛,之后又从广西钦州湾西岸的防城港市光坡镇登陆,正面袭击钦州港口、茅尾海及大风江牡蛎主养区,给海南、广东和广西三省区的贝类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失贝类养殖损失最严重的是广西省。牡蛎养殖业是广西特色渔业的支柱产业,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茅尾海(防城港、钦州)及钦州港口、大风江(钦州、合浦)和廉州湾(合浦、北海)。据统计,2013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1.9万公顷,年产量47.3万吨,产  相似文献   

13.
牡蛎壳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蛎(Oysters)是世界著名而常见的贝类,我国牡蛎产量占世界牡蛎养殖产量的首位,沿海各省有牡蛎20多种,在南方俗称"生蚝"或"大蚝",是南部沿海最主要的经济贝类,其中广西湾钦州湾和粤西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5月8日~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广西调研海洋渔业发展和近海渔业资源保护。他强调,要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布局水产养殖,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强化保护措施,严格渔政执法,大力推进海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于康震先后来到东兴市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东兴京岛海洋渔业示范区、钦州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钦州大蚝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北海铁山港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区,详细了解广西近海水产养  相似文献   

15.
大蚝,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近江牡蛎的俗称,其肉含蛋白质47%~55%,有“海中牛奶”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优质食品,是北部湾三大海产品之一。大蚝生活在海水比重低的半咸淡水河口浅海及滩涂,广西的主产地是茅尾海和大风江口浅海。在防城港市,主要产地是在茅岭乡大陶蛇岽江口至剖牛墩4km岸线的浅海,历史上防城江口、新六江口、榕树头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6.
单杆蚝钳     
蚝钳是收采底层蚝的必备工具,向来均使用传统的双杆蚝钳。由于双杆蚝钳笨重,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适应性差。从1964年起,笔开始了“单杆蚝钳”的设计、试验等一系列工作,于1966年试验取得成功。单杆蚝钳比传统的双杆蚝钳有省力、灵活,夹得深,效率高等优点。1967年定型并开始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东临珠江口,沿海围垦滩涂有10万亩,咸淡水交汇,滩涂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水产养殖大户许华鉴独具慧眼,将崖口村将军南围1000亩滩涂和茅琅沙河道浅海区400亩海域辟作生蚝养殖基地,以蚝塘搭棚和浅海浮排延绳吊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生蚝,还混养鱼虾蟹,一围养"四鲜",走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21日,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在钦州港隆重举行广西首单大蚝养殖政策性保险理赔活动,前期报损的117户大蚝养殖户喜得赔付,赔付养殖面积达到1480亩,赔付资金553890元,赔付最高得40000多元,最低7000多元。按风力指数保险,保险期间内,标的大蚝所在海域遭遇10级风以上视为发生风灾事故,依照保险合同约定养殖户得到赔偿。此次台风"彩虹"虽未造成养殖户损失,但风力超过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钦州湾内的茅尾海,面积有20多万亩,是得天独厚的近江牡蛎天然产区,又盛产青蟹、石斑鱼、鲷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牡蛎肉年产量最高为350吨。五十年代中期,钦州海水养殖场和龙门乡渔民曾在该海区投入大量:百块养殖牡蛎,对增殖牡蛎资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石块体积小,易被淤泥覆盖,产量低。  相似文献   

20.
寻山集团     
《齐鲁渔业》2008,25(5):F0004-F0004
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海洋渔业养殖开发为主的国家大一型乡镇企业集团,海岸线长达23公里,是首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职工3000人,总资产7亿元,陆地面积1200公顷,海域面积10万亩。涉及海水育苗与养殖、海洋食品加工、海藻化工、动物药业、锻压制造、国际经贸、港航运输等10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