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集蜂曲霉(A.nomias)和黑曲霉(A.niger)等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由前两种霉菌产生较为多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见图1。因在紫外线下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在世界不同地区郡发现了这些真菌大量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被大量报道,以致黄曲霉毒素已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真菌毒素。因此,寻求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1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由各种曲霉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性代谢物。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以检测黄曲毒素M1来判定牛奶被黄曲霉污染。当奶牛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毒素随奶牛的粪便、尿液和奶排出体外。当人饮用被污染的牛奶后,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肝细胞癌,瑞氏综合征和慢性肝炎等。文章使用ELISA方法对荣昌县远觉镇某奶牛场分5个时间段对鲜牛奶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M1阳性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4,(10)
<正>近几年来,苍溪县多次出现养殖业主饲喂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的粮食和饲料后,动物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例。黄曲霉毒素中毒给畜牧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阻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威胁,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养殖者的重视。在此,针对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与同行互相学习。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  相似文献   

5.
1 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理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食品、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难以被破坏.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结构,是产生毒素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伤害.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水产饲料中真菌产毒的关键因素和毒素种类,采用真菌菌种接种不同水产饲料培养基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观察其生长、产毒情况.结果表明:从不同环境因素下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真菌毒素的产生情况可以看出,在实验环境条件下有五种毒素检出,分别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HT-2毒素、赭曲霉毒素A.该试验中15天时4种不同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与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和水分.水产饲料中不同真菌毒素的发生条件不尽相同,饲料储存需根据当地季节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真菌毒素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中存在对畜禽生产以及饲料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综述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性质、毒性、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张益辉 《内陆水产》2008,33(2):28-29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煳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1)
正1霉菌毒素和危害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造成生长缓慢、繁殖障碍和免疫力低下,诱发多种疾病,常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目前饲料检测到的毒素已超过350种,对猪危害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0.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4黄曲霉毒素B1对鱼类的危害 4.1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鱼类采食黄曲霉毒素后,可导致其采食量下降。同时,增重也随之下降,其影响程度与鱼类品种、年龄、接触黄曲霉毒素的时间和剂量及饲养环境等都有密切的关系。Deng等(2010)报道罗非鱼在20周的染毒实验过程中,饲料中含245μg/kg或更高剂量的AFB1显著的抑制了罗非鱼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较低的增长率和较低的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4.
徐爱民 《水产养殖》2008,29(3):41-4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人、畜共患并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由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在水产养殖中发病率不为普遍,报道很少,也不被重视.黄曲霉毒素中毒性疾病发病前鱼类一切活动正常,不轻易被发现,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麻痹性,从中毒到发病时间周期长,呈慢性症状,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死亡率极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5.
翟文栋 《畜禽业》2006,(23):45-46
黄曲霉毒素是由发霉的饲料如玉米中由黄曲霉产生的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该毒素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耐高温,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现就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2006年10月中旬,保定市高开区养猪专业户李某饲养的100头猪不明原因陆续发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随后还出现了中猪死亡的现象。经临床检查、剖检诊断、病史调查,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10月11日,养猪户李某发现猪群中有3头猪不进食,精神沉郁,检查体温正常,随后几天内病猪增至15头,并表现为各种阶段的猪都发病,最为严重的是中猪。中猪出现死亡。畜主…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高温、高湿和高水分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不同的鱼类毒害程度不同,可以直接造成动物的肝脏和免疫功能损伤,也可通过降低营养成分而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良好的原料选择、加工和储藏是降低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2)
霉菌毒素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大多数存在于动物饲料或原料中,由不同的真菌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换而言之,霉菌毒素是一种含有毒性的霉菌代谢产物,对动物的机体有着极大的威胁性,主要表现在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力,进而造成动物生长的缓慢。现阶段,黄曲霉毒素是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也是毒性最强的霉菌毒素,同时,黄曲霉毒素还有一定的致癌性,时刻威胁着动物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晓燕  曾凡坤 《畜禽业》2005,(11):60-61
霉菌(Mold)是真菌(Fungi)的一部分,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饲料中霉菌毒素中毒问题早已存在,但直到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霉菌毒素中毒才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有150余种,霉菌毒素约有300多种.  相似文献   

19.
<正>黄曲霉毒素是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易污染食物、药品原料、农副产品及其制成品,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强的致癌物质(马红岩、马涛,2007)。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种之多,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在所有已知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其毒效相当于砒霜的68倍(黄莹,2011)。AFB1本身并不致癌,其毒性大小取决于体内的代谢活化过程和修复机制(瞿红艳和黄天壬,2007)。  相似文献   

2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fidium perffing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生芽胞、严格厌氧及形成特殊荚膜的梭状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研究发现,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但目前仅有5-6种毒素,即α、β、ε、ι毒素及肠毒素(CPE)、β2毒素等被认为是该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α、β、ε、ι毒素)的能力,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A、B、C、D、E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科时也是人畜创伤性气性坏疽以及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的组成、结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