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白便肠炎现象(也叫空肠白便病),且逐年呈蔓延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现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白便肠炎的流行情况及与普通肠炎的区别2010年部分土池已开始出现白便现象,但危害较轻。2011年土池养殖的虾塘"白便"肆虐,从广西到广东、福建,均不同程度出现且继续呈蔓延之势,而且危害比较严重。多数虾塘发生白便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游塘,继续恶化者出现趴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空肠白便现象,且逐年呈蔓延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现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白便肠炎的流行情况及与普通肠炎的区别 2010年部分土池已开始出现白便现象,但危害较轻.201 1年土池养殖的虾塘"白便"肆虐,从广西到广东、福建,均不同程度出现且继续呈蔓延之势,而且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期,广西的钦州、防城港、合浦等南美白对虾养殖集中地区出现了对虾拉白便的现象,粪便细长、有粘性、浮在水面上。对虾拉白便之后开始出现空肠、空胃,再过几日便出现死亡。广东和福建等地也有个别虾农反馈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南美白对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虾类,其养殖规模和年总产量远远超过其它养殖虾类的总和。近些年来南美白对虾的白便症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养殖地区都十分猖獗,发病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严重影响养虾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白便症的具体原因还不确定,本文总结了其流行特点,据此提出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一、白便症的流行特点对虾发病症状为减料或不吃料,水面漂浮很长的白色粪便,对虾红须、  相似文献   

5.
曹海鹏 《水产养殖》2013,(11):56-56
2013年7月,笔者接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某老板报告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严重的拉“白便”现象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雪芹  阳涛 《水产养殖》2021,42(4):10-15
简述了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和危害。分析了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肝胰腺和肠道病变、弧菌感染、肝肠孢虫感染、消化系统微生物结构变化和其他因素。从种苗、水质、饲料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虾白便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相似文献   

8.
正四、各家观点从解剖和病理切片来看,"白便"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胰脏排出的病变组织、黏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黏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而非人们常规认为的虾粪便。众所周知,虾的肝胰腺(中肠腺)具有解毒、消化、免疫调节等功能,是对虾体内最大最重要的内脏器官,对虾大多数疾病都和肝胰腺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有对虾"白便"情况出现,此时的南美白对虾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以致发生"偷死",危害比较严重。一、发病症状初期病虾症状不明显,只是食欲减退。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多的病虾不吃食,检查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检测病虾可看见其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部分病虾出现红须、红腿、肠道变粗等症状,水面漂浮的  相似文献   

10.
刘仙钦 《内陆水产》2014,(11):28-29
对虾精养面临着虾苗种质退化、偷死、白便等病害的困扰,导致养殖成功率走低,这种局面一直困扰着各地养殖户.相比之下,在精养对虾一直处于“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高收益”发展大起大落变化之中,鱼虾混养模式出现了多年一直仍保持稳中有增的趋势,养殖成功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一直以来的默默无闻的鱼虾混养模式,再次成为大家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1.
颗粒饲料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便症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常造成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针对大菱鲆所用饲料携带细菌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山东蓬莱(A)、莱州(B)和威海(C)3家大菱鲆养殖场均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白便症,损失惨重.为查明病因,从切断病原入手,详细调查了这3家养殖场的病鱼、水源和养殖所用的颗粒饲料,通过细菌分离和形态学比较,发现颗粒饲料携带细菌KL-1与大菱鲆白便症的病原菌BB-1具有一致性,经常规生理生化测试、API-ID32E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KL-1与BB-1是同一种细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的一种(Pseudoalteromonas sp.),人工感染试验也证明这2株细菌都是大菱鲆白便症的致病原,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特征基本一致,表明颗粒饲料携带细菌是大菱鲆白便症的直接病原.并对菌株KL-1和BB-1进行了药敏试验测试,为该疾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空肠白便现象,且逐年呈加重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现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中国水产渔业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南美白对虾产量已高达93.23万吨,然而自2010年至今,频繁发生的对虾白便综合征(下文简称白便征)一直是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多变,缺乏有效防治药物,因而给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近来如广西北海等地在养冬棚虾过程中陆续有报道在养殖过程中观察到南美白对虾的"沉性白便"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每隔几年就要对阿拉斯加州的海产品市场就其餐饮消费方面进行一次调查,据其资料搜集研究中心7月份所发布的结果显示,从两年前开始,“阿拉斯加海鲜”的名字就逐渐出现在各大餐馆的菜单上,如今其出现的频率已经在美国前500家顶级餐厅的菜单上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5.
7.白便症 病原为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病鱼体色变暗,腹部下凹,不摄食或吞食后吐出,挤压腹部可见白便从肛门流出,有时肛门处拖带稠的白色粪便。因此,发病时池底经常会发现黄白色条状物。该病常见于育苗期和养成期,其感染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能引起长期性慢性死亡,养殖过程中常与腹水病状并发。  相似文献   

16.
技术交流     
<正>对虾白便的形成过程白便是"病从口入",由特定"毒"引起肝中毒,之后引起肝病变导致肝功能障碍,使其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特别是蛋白酶异常,造成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障碍,无法正常分解为最终产物氨基酸,这部分成分在肠道内变质后形成粘性胶状聚合物,排出体外就是白便。所以对虾的白便病应该叫做慢  相似文献   

17.
毕南开 《水产科技》1995,(5):29-30,32
鱼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大约在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在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茫茫大海中已经有了原始鱼类。经过千万年的发生和分化,到了泥盆纪,鱼类已发展成为地球上主要的动物群,被称为“鱼类的时代”。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古鳕(Palaeoniscids),就出现在那个时代。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相似文献   

18.
正南美白对虾发生白便、偷死异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发病时无明显征兆,由病原、环境胁迫及虾苗早期营养因素等综合引起。该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一般发生在养殖60天后且在高温季节,气温30℃以上,水温28℃以上,暴发的高峰期一般在5-12月,最严重时在6-11月的对虾蜕壳期,而低温期和养殖前期一般危害不大。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鱼类肝胆综合症近年不仅在隆安县发生,而且在周边左右江水系邕江水系的养殖水体也大量发生,区外的渔业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有大量的病例报道。其实此病在2004年前后各地已偶有发生,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其症状与草鱼“三病”略有相似,以前通常被误诊为草鱼“三病”。这里,本人就自己近来的鱼病诊治实践所得谈谈对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杨洋 《内陆水产》2009,(6):55-55
陈康郡是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梧村的一名普通养殖户,与该村其他农户一样,10年前他就开始从事养虾事业了。“尽管养虾风险比较大,但我还是想尽办法把它养好!”陈康郡这样总结自己的养虾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