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与鱼类肠道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养殖模式下,如何保障鱼体健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益生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首次应用,这种环保且有效的水产养殖策略获得了业界的关注.目前,鱼类养殖中常用益生菌有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乳球菌属和酵母菌属.添加的益生菌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改善鱼类肠道屏障...  相似文献   

2.
翟万营  郭安宁 《河南水产》2016,(4):18-21,40
肠道微生物种类和含量丰富,对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在水体环境中,肠道微生物容易受到食物、压力、宿主生长发育、环境等影响,同时对机体的营养、生长、和免疫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阐述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肠道微生物对机体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的影响,以期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鱼类肠道内有着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本文阐述了鱼类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机体免疫力及抵制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及肠道微生物本身受环境、饵料、鱼体自身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水鱼和淡水鱼的消化道内都有一个规律的微生物菌群,它可分为土著微生物菌群和外来微生物菌群.恒温动物消化道中优势菌群为专性厌氧菌,而水生生物中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优势菌群,尽管也在一些鱼类的消化道中发现专性厌氧菌.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在疾病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致病菌进入组织.胃肠道细菌参与营养物质的分解,为宿主提供生理活性物质,如酶、氨基酸和维生素.本文综述报道肠道细菌提供营养物质的益生作用及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作用,综述了抗菌药物、益生菌、饲料组成及食物充盈度等对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群数量和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肠道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并抵御病原体、微生物和细菌毒素进入内部环境,因此在鱼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鱼类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器官,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侵害,严重制约了鱼类的健康生长。文章从鱼类肠道组织结构、肠道的屏障功能、引起肠道损伤的因素以及有效缓解肠道损伤的物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了解鱼类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种类以及对鱼类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包括肠道菌群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和免疫调节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孙云章  杨红玲 《水产科学》2008,27(5):257-261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作用,综述了抗菌药物、益生菌、饲料组成及食物充盈度等对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群数量和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鱼粉、发酵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基础蛋白源配制了牛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3 g·kg-1(T0)、4.4 g·kg-1(T1)、7.4 g·kg-1(T2)、10.5 g·kg-1(T3)、12.7 g·kg-1(T4...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在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用于饲料开发的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多,其代谢特征各异,菌体蛋白质含量较高, 能利用的物质也很丰富,这就奠定了其在饲料开发中的重要 地位.因为饲料是动物要进食的,所以用于饲料生产的微生物 必须无毒,同时,动物饲用其代谢产物或菌体后应该有益并且 要适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 真菌中的许多种都已用于饲料生产.酵母菌中的酿酒酵母、假 丝酵母、白地霉等用于生产SCP或生理活性物质,细菌中的 乳酸菌、链球菌、肠道细菌、芽胞杆菌、光合细菌等已制成微生 态制剂,用于畜禽饲料生产的芽胞杆菌有枯草芽胞杆菌、地衣 芽胞杆菌、凝结芽胞杆菌、缓慢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蜡样 芽胞杆菌、环状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坚强芽胞杆菌、东洋 芽胞杆菌、纳豆芽胞杆菌、芽胞乳杆菌、丁酸梭菌等,丝状真菌 已用于纤维素等难利用物质的处理和生产饲用酶制剂,放线 菌也已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相似文献   

13.
鱼类可以分泌不同种类的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短肽分子——抗菌肽(antimicmbialpeptides,AMPs),用于机体防御机制。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成为免疫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了鱼类抗菌肽的主要功能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将凡纳滨对虾肠道分离的益生菌用于对虾的养殖,利用乳酸菌培养基分离对虾肠道中的益生菌并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利用体外抑菌方法筛选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用于考察对虾实验室养殖过程中抗有关致病菌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自虾肠道分离得到W7、W25、W27、W31菌株,分别属于啤酒酵母、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漠亚种和暹罗芽孢杆菌,它们对致病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暹罗芽孢杆菌W31抗菌效果最好。将啤酒酵母W7和暹罗芽孢杆菌W31菌体与饲料混合用于对虾的养殖,能够明显增强凡纳滨对虾抵抗弧菌侵染的能力,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对鱼类肠道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君  刘文斌 《淡水渔业》2005,35(2):25-27
用平板法从健康鱼类肠道中分离得到三种不同的微生物: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再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在体外对这三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菜籽粕原料外,棉籽粕、豆粕、花生粕原料及棉籽粕、豆粕、菜籽粕、花生粕的酶解物对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促生长作用明显, 差异均显著 (P<0 .05); 对大肠杆菌除棉籽粕酶解物外, 四种原料及其余三种酶解物的促生长作用均不明显, 差异不显著 (P>0. 05)。  相似文献   

17.
18.
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于鱼虾类养殖中应用的益生菌的种类及其产物,并且简单介绍一下益生菌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在鱼虾类养殖中的优势.参考益生菌在鱼虾类养殖中相关研究的相关文献,再一次验证了益生菌在鱼虾类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益生菌在水产中的发展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鱼类黏膜层(主要为皮肤、鳃、肠道等部位)及其共生微生物在调节鱼类黏膜层微环境稳态、促进鱼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鱼类肠道黏膜层微生物因其在鱼体营养和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而人们对于其他部位黏膜层(如皮肤、鳃)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更好地了解鱼类黏膜层微生物与鱼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策略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鱼类黏膜层微生物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凡纳滨对虾肠道内产消化酶益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具有消化酶活性且安全的益生菌,从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初步分离得到576株细菌,对菌株进行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试,筛选出产酶种类多且产酶能力强的菌株11株。对筛选出的11株菌进行了幼虾浸浴实验、药敏性实验和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将11株菌的菌悬液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浸浴实验,浸浴结束后用鳗弧菌进行刺激,测定不同浸浴组幼虾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确定其对幼虾的保护效果。综合消化酶活性、菌株对幼虾的保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筛选得到4株效果较好的菌株。菌株的16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细菌1号、2号和4号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CSAS2-38,GQ284495.1)、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 strain N419,JN400121.1)及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 strain EA26.1,KC758847.1)的相似性均为100%,9号菌株与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 strain PSB-03,FJ866782.1)相似性达到99%,为后续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