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虞晓华  谢立群 《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F1代蚕茧的荧光分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荧光分值低的亲本,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估算出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在3对以上。家蚕茧荧光色主要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效应控制,确定了茧荧光色的位点互作属于重叠型。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是一种部分性连锁遗传。讨论了家蚕茧荧光色判性的可能机制。此外,还估算了家蚕茧荧光色的平均显性度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05、74.94。  相似文献   

3.
荧光技术在蚕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把苏5、苏6母种蚕茧中黄白荧光色茧连续四代三次选育,后代黄白荧光色蚕茧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蚕茧解舒率较选育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5.
陈荣新 《蚕桑通报》1990,21(2):31-35
蚕茧的荧光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丝胶部分’不同荧光色的蚕茧丝胶的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不同,从而确立了蚕茧的荧光色表现与蚕茧解舒间的紧密关系,为蚕茧荧光色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荧光色的应用有荧光评茧;育成限性品系;并可应用荧光色的表现,分别用不同煮茧条件煮茧,提高解舒率,降低缫折等。荧光色的应用,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6.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7.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荧光色蚕茧的荧光光谱,发现不同荧光色茧的荧光光谱峰形、峰值波长、峰高、相对荧光强度等均存在差异,为研制蚕茧荧光检测仪找到了物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家蚕茧荧光色与茧丝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小坚  虞晓华 《蚕业科学》1998,24(4):250-252
家蚕不同荧光色茧与解舒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研究[1~4],多数认为蚕茧解舒以黄荧光茧优于紫荧光茧。对于茧丝质其他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在1997年中晚秋对2对蚕品种的不同荧光色茧进行了茧丝质测试,取得了倾向性的结果。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0.
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造卵数、产卵数、产卵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虞晓华 《江苏蚕业》1998,20(2):16-18
以现行二化性多丝量品种菁松×皓月F_1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全茧量,茧层量有影响,对茧层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桑蚕茧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导。研究表明,蚕茧在3650A紫外光下会出现不同荧光色,而蚕茧解舒也随之有不同。同一蚕品种,黄白荧光色茧解舒好,紫色稍次,蓝、灰荧光色较差。冯家新曾对桑蚕原种、杂交种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了在不同品种条件下相同荧光色茧解舒水平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桑蚕茧荧光色素的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色桑蚕茧在紫外光(2600~3800(?))照射下会发出黄、白、紫、蓝色等可见荧光.茧荧光色与蚕品种,性别的研究(井上柳悟,1929;Lambardi.P.L,1930)发现存在着限性荧光现象.近代研究认为茧荧光色与茧丝的解舒等性能有密切关系(戴亚民,1957;刘冠峰,1983;葛惠英,1988),目前已应用于蚕茧的茧质检定.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主色素跟踪法和性染色体标记法,对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类型进行研究。对依据家蚕荧光茧色判别性别起决定作用的荧光黄色素合成由多对基因控制,蚕茧的荧光黄色为数量性状遗传,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雌蚕茧为荧光紫色、雄蚕茧为荧光黄色的家蚕品种春玉和雌、雄蚕茧均为荧光紫色的家蚕品种皓月B的杂交后代群体中,蚕茧的荧光黄色与荧光紫色均能正常表现,控制2种荧光色素合成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造成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雄蚕茧中的荧光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蚕茧,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与雄性幼虫相比,雌性幼虫的中肠不能有效地透过荧光黄色素,而是富集于中肠中。  相似文献   

15.
肖芬 《广西蚕业》2007,44(A02):38-38
一堆在目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  相似文献   

16.
提高蚕茧出丝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532×75新”蚕茧经荧光显色分类,发现紫红荧光色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比紫蓝荧光色茧高,并且前者丝胶在100℃水中煮茧10分钟前丝胶溶失较快,后者在煮茧10分钟后丝胶溶失较快,适当改进煮茧工艺,紫红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提高,紫蓝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下降,建议紫蓝荧光色茧在煮茧工艺中的煮熟调整时间不能增加太长。  相似文献   

17.
家蚕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不同荧光色蚕茧因茧层胶着情况不同而影响到水分的渗透。研究水分在黄色和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润性,建立能有效提高不同荧光色茧茧层渗透均匀性的工艺技术。在恒湿恒温条件下测试2种荧光色蚕茧与25℃液滴水的瞬间接触角值及液滴随时间的形态变化,并改变水温为20℃、30℃、40℃、50℃、60℃、70℃、80℃,测试不同水温液滴的张力,记录不同水温的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值。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工艺处理的2种荧光色蚕茧均表现出抗湿润性,但黄色荧光茧茧层的抗润湿性显著小于紫色荧光茧的抗润湿性;当水温上升时,液滴水的张力逐渐减小,而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增大,液滴渗透效果显著变好。进一步结合实际渗透工艺,选用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助剂JFC为渗透剂,当在水中加入0.1%JFC时,液滴水能完全渗透到黄色荧光茧茧层之中,对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透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被完全渗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渗透前工艺中对干茧采用荧光分色,可通过测量液滴与茧层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直观地表征水分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渗透效果,从而利于对不同荧光色蚕茧采用适合的煮茧工艺条件;升高水温和加入渗透剂均可提高液滴水对茧层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蚕茧的激光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永瑜  夏庆友 《蚕业科学》1989,15(3):162-164
<正> 用普通紫外灯作激发光源,以肉眼作直接观察是人们长期以来研究蚕茧荧光色的主要手段。虽然这种方法方便而迅速,但因裸眼的判断较为粗糙甚至因人而异,结果难以比较。藤本等(1960)利用分配层析对茧的色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几种荧光性物质,但这种研究法必须使荧光性物质脱离原来的状态进入新的环境,且用常规浸提法也很难得到一粒茧的全部荧光物质,使其在反映茧荧光真实情况上亦存在局限。周志康、伍永瑜等(1987)测定了家蚕茧的激光荧光光谱,对光谱的有关参数和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进一步对家蚕激光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9.
家蚕茧层荧光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生化遗传学立场,对家蚕茧荧光色与品种,性别和族中温湿度的关系以及遗传机制后进行了研究,发现纯黄荧光色对纯紫荧光色为不完全显性,茧荧光色受多对基因控制,支配黄荧光色的至少有Yf-1和Yf-2两对基因,支配紫荧光色的至少有Vf-1和Vf-2两对其因,纯合型荧光色品种受族中温开影响小,而杂合型荧光品种则受其影响大,其主要机制是各荧光物质相对含量和少数荧光物质种类发生改变,而茧荧光色性别受体其不大,其主  相似文献   

20.
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荧光材料在创伤修复、药物递送、传感器、生物测定与成像等许多领域因便于示踪或实时监测而备受青睐。对丝素缺失突变型家蚕添食荧光染料罗丹明B,系统地研究添食罗丹明B对家蚕生理指标和茧质的影响,同时研究罗丹明B在家蚕体内的转移,以及添食后丝腺中丝胶液和蚕茧中罗丹明B的含量,制备彩色荧光丝胶纤维支架并分析其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添食罗丹明B后家蚕幼虫体色、蚕茧或纤维支架均呈粉红色,随着罗丹明B添加量的增加,罗丹明B在家蚕体内存留量也随之提高,6 mg/mL罗丹明B处理组家蚕丝腺中丝胶液和蚕茧中的罗丹明B含量分别为0.011 mg/mL和0.166 mg/g;添食罗丹明B对家蚕的生命力和茧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罗丹明B添加量的增加,家蚕的生命力和茧质均呈现下降趋势;添食获得的含有罗丹明B的蚕茧或纤维支架具有强荧光特性;添食罗丹明B可获得平整、均一的彩色荧光丝胶纤维支架,且该荧光支架无细胞毒性。综上,对丝素缺失突变型家蚕添食荧光色素是获得新型荧光丝胶材料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