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芬苯哒唑是近年来国际最新最优的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动物用抗蠕虫药物。对马、牛、羊、猪、犬、猫、禽、鹿、食肉猛禽等动物胃肠道多数线虫的成虫、幼虫、虫卵和吸虫成虫、幼虫,以及线虫等均有很强的驱杀作用。临床应用证明,芬苯哒唑对如下蠕虫具有强大杀灭作用:①牛、羊的血矛线虫、奥斯特他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物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的成虫及幼虫;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②马的副蛔虫、尖尾线虫的成虫和幼虫、胎生普氏线虫、普通圆形线虫、无齿圆线虫、小型圆形线…  相似文献   

2.
1 驱虫范围 阿维菌素具有同时驱除猪内、外寄生虫的优点,它对内寄生虫的胃肠道线虫,如猪蛔虫、猪胃圆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猪毛首线虫(鞭虫)等的成虫和大部分的第四期幼虫以及肺线虫的猪后圆线虫(肺丝虫)、猪冠尾线虫(猪肾虫)的成虫都具有驱杀作用.但对它们的卵没有杀灭作用,阿维菌素对吸虫和绦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球虫等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氟苯咪唑(Flubendazole)又名氟甲苯咪唑或氟苯哒唑,为甲苯咪唑的对位氟同系物,化学名为5-(4-氟苯甲酰基)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驱除猪的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和后圆线虫等,以及犬猫的蛔虫、钩虫、鞭虫和绦虫等,对禽的鸡蛔虫、封闭毛细线虫、鹅裂口线虫、鹅毛细线虫、微细毛圆线虫和气管比翼线虫等也有极佳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引言马的胃肠寄生虫中,普通圆虫的移行期幼虫被认为是最大难题(Ogbourne 和 Duncan,1977)。它们引起肠系膜前动脉严重病理损害,可能是90%的马匹发生腹痛的原因(Kester,1975)。诸如甲苯咪唑(mebendazole)及其它现代的驱虫剂对普通圆虫成虫有高的效力,并已广泛用于治疗和防制马的线虫感染(Guerrero 和 sharp,1979)。但是,治疗或防制普通圆虫移行期幼虫现行的方法仅限于噻苯唑(thiabendazole)的大剂量或多次应用(Drudge 和 Lyons,1970)或使用丙硫苯眯唑(Al-bendazole)(Georgie 等,1980),并且只对此寄生虫的某些早期发育有效。克罗散特(N-(5-氯-4(α(4-氯苯)-α-氰基甲基)-2-甲基苯)-2-羟基-3,5,二碘苯酰胺)是由 Janssen 和 sipido(1977)发现的一种新型水杨酰替苯胺驱虫剂。已证明对牛和绵羊寄生虫的某些线虫(Van den Bossche 等,1979)吸虫(Van denBossche 等,1979)及节肢动物(chaia 等,1981a)有效。  相似文献   

5.
对三种剂型的苯硫咪唑(Fenbendazole)对牛自然感染线虫的驱虫效果给予了评价:一种是10%的口服悬浮剂,一种是0.5%的拌料小药丸,一种是20%的予混剂,对驱除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他属线虫、古巴属线虫及辐射食道口线虫成虫的效果均超过99%;对乳头类圆线虫及毛首线虫的成虫驱虫效果分别高于96%和85%。苯硫  相似文献   

6.
正毛尾线虫病和毛圆线虫病是家畜的二种线虫病。毛尾线虫的成虫只寄生于哺乳动物;艾克毛圆线虫是马的一种小型胃线虫,也见于反刍家畜(牛、羊和鹿等),是混合放养或轮流放牧的马和反刍家畜牧场中的常见病。1毛尾线虫病1.1虫体鉴别毛尾线虫的成虫只寄生于哺乳动物,而毛细线虫的成虫可寄生于哺乳动物或其他脊椎动物。成虫呈鞭状,前端细长,呈毛发状,并且嵌入大肠肠壁内;后部粗短,游离于肠腔内。虫卵呈腰鼓形,并且每端都有一个明显的卵塞,随粪便排出时仅含有一个细胞;雄虫有一根交合刺,并具有交合刺鞘。  相似文献   

7.
苯二磺酰腋(Clorsulon)以前称为MK—401,口服或注射,对肝片吸虫的成虫和童虫有高效。由于它对牛的胃肠道线虫无效,所以苯二磺酰胺可以和杀线虫药联合应用。依威咪克亭(Ivermectin)对牛的线虫和节肢动物是高效的,但对肝片吸虫没有作用。本研究对联合应用苯二磺酰胺和依威咪克亭进行了安全性和效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为防治家畜蠕虫病研制出了高效、低毒、广谱的驱虫新药和新剂型.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制的芬苯哒唑长效控释丸,作为首选驱虫药来研究其对羊线虫的临床驱虫效果,为防治羊线虫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芬苯哒唑是一种苯丙咪唑类广谱驱线虫药物,该药对羊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的成虫及幼虫均有高效杀灭作用,并具有抑制雌虫排卵作用,但有关其临床上的有效用药剂量说法不一.为探讨该药一次有效使用剂量,以方便临床应用,于2004年9月份进行了不同剂量芬苯哒唑对自然感染线虫病羊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西第二制药厂(桂林)出产的磷酸左旋咪唑5%注射剂,对青海大通县绵羊的驱虫药效,经用解剖检虫对照法,按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4、6、8毫克,每组用羊5只,连同对照组,共计用羊20只的试验结果如下: 1.三种剂量对细颈线虫、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网尾线虫均有良好的药效,其驱虫率在97.2—100%之间;对皮纹圆线虫的驱虫率为67—97.8%;对毛圆线虫为81—100%;对奥斯特线虫为39.3—91.2%;对马歇尔线虫为0—82%;对毛首线虫为0—64.5%。对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和肝片形吸虫的药效,因试验动物的感染率太低,不能判断。 2.三种剂量对各类线虫的总平均减卵率:按体重每公斤用药4毫克为83.5%,6毫克为99%,8毫克为99.1%,三种剂量对大型肺线虫的减蚴率均为100%,但对小型肺线虫的减蚴率甚不规律。 3.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丙硫咪唑对绵羊多种寄生蠕虫的成虫具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我们于1983年12月,对幼虫(或童虫)的驱除作用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从略) 二、试验结果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4—10毫克对绵羊多种蠕虫的成虫驱除作用优良,驱虫率接近100%,对除马歇尔线虫、奥斯特他线虫外其余线虫驱净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1.
与抗线虫剂形成对照,在发展高效安全的抗肝片吸虫药剂方面没有新的进展。就对流行病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而言,需要有一种对从早期童虫到成虫各种年龄的肝片吸虫都具有高效安全的药物。虽然当前有一些药物可用,苯骈咪唑类驱虫药在加大剂量情况下勉强有抗肝蛭成虫的效力。但它们没有抗肝蛭童虫的活性,即童虫使得这些药物不适用于控制片形吸虫病。 Boray等(1981)报道了把一种新的苯骈咪唑化合物即三氯苯唑用于抗绵羊和牛的肝片吸虫童虫和成虫。本文介绍了此化合物对153只实验绵羊之功效的详细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布氏菌 M_5号苗、S_2号苗分别与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混合口服,对绵羊起到既免疫又驱虫的效果。这两种药物与布氏菌苗的干扰现象不显著,混合后口服对绵羊大型肺线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脱线虫的驱虫率可达90.48—100%,对小型肺线虫、毛首线虫、绦虫也有较高的驱虫率,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近期免疫效果,布氏菌阳转率高,对试验羊只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同剂量倍克虫复合制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对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等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组(伊维菌素0.2mg/kg,丙硫苯咪唑10mg/kg)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减少率达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达70%,减少率为77.35%。  相似文献   

14.
浑睛虫病又称混睛虫病,为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长1-5cm。这两种线虫的正常宿主是黄牛和水牛,成虫多寄生在牛的腹腔、胸腔等处,牛、马混养通过蚊蝇叮咬互相传播。幼虫一旦随血液侵入眼前房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表达的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攻击感染200条本地毛形线虫感染性肌幼虫,检测本地毛形线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数以及感染35d肌幼虫数,并且计算减虫率,应用自制的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体OD值。结果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9.4%、70.2%和71.3%,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远远高于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P〈0.01)。结论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抗本地毛形线虫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6.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脒唑和左旋脒唑对绵羊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间隔7天、分2次用药;后,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的驱除效果,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高于丙硫苯脒唑组(80%)和左旋脒唑组(80%);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人工感染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的兔作为动物模型,对国内常用的高效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噻苯唑和磷酸左咪唑进行了对比驱虫试验。通过临床症状、给药后日增重、虫卵转阴率、驱净率、驱虫率、e.p.g.、肠道内残留虫体数七项指标的观察,认为丙硫苯咪唑(40mg/kg)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噻苯唑(200mg/kg)和甲苯咪唑(30mg/kg);较差者为磷酸左咪唑(20mg/kg);其驱虫率分别为100%,99.99%,99.88%,75.54%。同时作者还注意到,在兔体内乳突类圆线虫成虫除寄生于十二指肠外,尚寄生于空肠和回肠,而且以寄生于空肠中的数量居多。  相似文献   

18.
猪后圆线虫隶属于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后圆属(Metastrongylus),我县已查明有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复阴后圆线虫(M.Pudandotectus)、萨氏后圆线虫(M.salmi)[1]3种。成虫寄生...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0):123-126
为了解安阳地区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显微镜检测技术对滑县、内黄县、汤阴县、林州市和安阳县共计880份羊粪便样品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检测到球虫、贾第虫、隐孢子虫、圆线虫、毛尾线虫、绦虫和吸虫7种肠道寄生虫,共发现589份寄生虫阳性粪便样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93%(589/880)。其中,球虫感染率为55.00%,贾第虫感染率为1.82%,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34%,圆线虫感染率为18.86%,毛尾线虫感染率为2.16%,绦虫感染率为2.39%,吸虫感染率为2.73%,以球虫和圆线虫为本地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20.
肠道寄生虫是各类马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许多肠道蠕虫广泛流行 ,马群中某些个体的荷虫量非常大 ,严重者可能导致马匹死亡。马主们对于寄生虫控制策略普遍存在误解和忽略 ,其结果 ,许多马匹被饲养在具有肠道寄生虫致病性的环境中。本文综述了对马肠道寄生虫控制中的问题 ,并讨论一些有应用价值的药品和管理监督措施及其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建议。1 常见肠道寄生虫1 .1 盅口线虫 盅口线虫 (小圆线虫 )是最常见的马寄生虫。成虫寄生于大肠 ,有非移行性生活史。圆线虫感染情况复杂 ,虽然圆线虫有 50多个不同的种 ,但绝大部分马匹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