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盐渍加工 1.采收。用于盐渍外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应在6~7月成熟,即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用竹片刮去菇脚泥沙,清洗干净。 2.杀青。将清洗干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放入5%食盐沸水中杀青煮沸8~12分钟,具体煮制时间应视菇体大小而定,煮至菇体熟而不烂、菇体中心熟透为止。可采用“沉浮法”进行检测,即停火片刻,菇体下沉为熟,上浮为生;或将菇体置入冷水中,熟菇下沉,生菇上浮。煮制  相似文献   

2.
<正> (一)盐渍加工 1、采收 用于盐渍外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应在6~7成熟,即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用竹片刮去菇脚泥沙,清洗干净。 2、杀青 将清洗干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放入5%食盐沸水中杀青煮沸8~12分钟,具体煮制时间应视菇体大小而定,煮至菇体熟而不烂、菇体中心熟透为止。可采用“沉浮法”进行检测,即停火片刻,菇体下沉为熟,上浮为生;或将菇体置入冷水中,熟菇下沉,生菇上浮。煮制好后捞  相似文献   

3.
4.
5.
6.
吴风妹 《农业考古》2019,(5):218-223
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福建茶叶给予诸多关注。传教士在闽传教期间所著的大量文章、日记、信件中,都有透露出与茶叶的相关消息。传教士对福建茶叶的关注及其记述,对中国来说,对福建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资料和文献补充;对再现与探寻晚清福建茶叶贸易发展轨迹颇有裨益。对西方世界而言,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对福建茶叶的了解,获得了福建茶叶的相关资讯;另一方面也为当时殖民者提供重要的商业信息。  相似文献   

7.
怒江流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茶叶种植优势,既有优质的气候、光照、土地等自然资源,又有对茶树情有独钟的"濮人"古老民族,他们具有种茶、制茶、品茶的优良传统经验。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刺激了茶叶种植的快速发展,怒江流域茶叶种植规模、面积不断扩大,茶叶贸易成为乡村集市和出口的交易大宗商品;但暴利的罂粟种植与茶叶种植同步进行,不断排挤茶叶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规模时有减少,茶叶种植在艰难前进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阐述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茶叶的消费方式等,对各相关的茶叶有害微生物的危害和危害的程度进行了分析,从茶叶的各工艺过程分析茶叶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和危害,提出防治茶叶中有害微生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芳  杨锦琛  李丹 《农业展望》2024,(3):102-108
芦笋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海关的中国芦笋出口数据,分析了近10年中国芦笋的出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芦笋出口以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为主,鲜或冷藏芦笋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和销往邻近的中国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以广东、湖南、云南、江苏、福建5省生产为主;芦笋罐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要由福建、山东、安徽、山西4个省份生产,销往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欧盟市场。近几年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芦笋出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对中国芦笋出口形势的分析结果,推动中国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高芦笋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发展、打造芦笋产业集群,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芦笋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有机认证和标准化战略、提高芦笋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芦笋出口市场。最后,对未来中国芦笋出口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世界性三大消费饮料之一,每年的消费量在逐渐上升,中国是世界茶叶消费和贸易大国。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内销量和出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茶叶内销量为40万t,出口量为22万t;2004年内销量为50万t,出口量为28万t,居世界出口第二位[1~2]。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3)
大蒜粉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将大蒜加工成大蒜粉,所需设备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其加工方法如下。1.选料选用收获时叶黄秸枯、头大、瓣肉洁白、无病虫害、无机械破伤的大蒜为原料。2.浸泡将选用的大蒜用清水洗净,剥开分瓣,在冷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搓去皮衣,捞出蒜瓣,沥干余水。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国门的开放,大量茶叶外销。因路途遥远,外销茶叶需要更为坚固的包装,随之形成了其特有的外销茶叶包装,本文将从外销茶叶包装所需的四个主要元素,即茶箱、锡罐、篾篓及花纸这四个方面来展示外销茶叶的独特包装。另一方面,1887年后茶叶出口逐渐衰退,为挽回茶叶出口的颓势,政府做出一系列努力来扩大茶叶国际市场,其中对出口茶叶包装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3.
茶叶出口形势严峻长期以来,茶叶一直是我国一个形象产品和重要的创汇商品,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为支授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导致茶叶出口总量下降,出口价格下跌,市场秩序紊乱,企业效益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云县勐角乡群众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理事会的帮助下,明确了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村民的意愿,认真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并按照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在理事会的帮助下,农民养牛都发了家。过去,这里的农民很多家庭都不养牛,犁田耙地要去和别人租牛,遇到农活忙,还要等别人家做好了才轮到得到,人力物力时间投入都很大。两年过去了,高峰黄牛在沧源县勐董镇、勐角乡和勐来乡落户,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在项目区之一的勐角乡莲花塘村芒广村民小组,只见已  相似文献   

15.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0,(4):298-302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中国当代茶学泰斗陈椽先生所著《中国茶叶外销史》一书(以下简称《外销史》),早于1993年由台湾碧山岩出版社出版。承蒙江西上饶茶厂吕维新先生鼎力帮助,1997年夏天我从他那里借到了这本书,立即予以全书复印、装订珍藏起来。这部著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记录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实的著作。该书运用丰富的资料、数字、统计表格和图片,翔实充分阐述中国茶叶外销的轨迹,并揭露隐藏在茶业贸易背后鲜为人知的种种其他目的,加以批判、针砭得失,提供足以为茶业今后发展的殷鉴,同时,也为研究茶业历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17.
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健康补益功效早已认可,从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出发,提高茶叶的品质是一个关键点。近年来,相关人员不断探索各大茶类加工原理、工艺控制方法、交叉运用各茶类工艺(花香型茶类、绿改黄、花香型黑茶等),提升了我国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从茶叶加工方法与品质方面对我国主产六大茶类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纪阳 《甘肃农业》2006,(7):177-178
华瓷外销开始于汉,发展于唐五代,兴盛于宋元。明中晚期至清中期,中外陶瓷贸易空前发展,销售范围更广,贸易活动更趋频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其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原始资本积累的要求、西方华瓷收藏风潮的兴起及中外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9.
方超 《农业考古》2020,(2):133-141
茶叶贸易作为徽州商人主要的经营活动,对明清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歙县茶商的经营网络更是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亦有涉及。本文所利用的《薛坑口茶行屋业本末》为歙县茶商毕体仁所撰,其内容记载了毕氏家族自道光十五年(1835)创建茶行,历经咸同战火至光绪时茶叶生意衰落的历史,同时涉及撰者的生平经历、家族析产等事。透过毕氏家族的茶叶生意与经营结构的变化过程,我们得以窥见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小资本茶商的经营状况,并深化对徽州茶叶经济及茶商群体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