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反映了佛耳丽蚌年龄与生长、生活习性、食性、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一)佛耳丽蚌是一种生长缓慢、寿命长的淡水河蚌。(二)佛耳丽蚌只适应在江河中生长,而不适应在静水的水域中养殖。(三)佛耳丽蚌的食性主要以硅藻为食。(四)佛耳丽蚌的繁殖季节在2-5月,以3-4月为盛期。(五)佛耳丽蚌的种群已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2.
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西  高健 《水产学报》1991,15(4):344-347
佛耳丽蚌(Lamprotula mansuyi)是大型的稀有淡水经济贝类。与其它丽蚌相比,佛耳丽蚌贝壳大而厚实,是生产大型珍珠核和制作贝雕工艺品的优良材料,而且利用该蚌能培育大型的天然珍珠。因此,该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关于佛耳丽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从广西左江搜集了大量的样本,对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其生长规律,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佛耳丽蚌     
佛耳丽蚌是一种稀有品种,只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越南东北部的一些河段。由于无计划捕捞,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我曾和凌涯等几位同志在1965年4—5月、1973年11—12月、1985年9月先后到广西的左江、右江、清水河的一些河段,对其自然分布和利用状况作了调查,采集到活体标本125只,监收集到一颗重13.6克的银白色天然珍珠(照片。)  相似文献   

4.
广西江河有着丰富的渔业自然资源,生长着纯淡水271种鱼类,还有洞穴盲鱼、佛耳丽蚌、三线闭壳龟、大鲵等一批珍稀的水生野生动物。有着独特的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亮点。本针对日趋枯竭的江河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其致危因素和致危程度,并提出了保护渔业自然资源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年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水质调查监测的结果,选择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等4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应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保护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内的保护区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Ⅲ类,不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的要求;位于龙州县境内的保护区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Ⅰ类,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应开展保护区沿江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加强保护区内水域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水质,修复佛耳丽蚌的栖息环境,使保护区真正起到保护佛耳丽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佛耳丽蚌     
在广西左江及清水河急流险滩上,栖息着一种稀有、大型的淡水河蚌——佛耳丽蚌。这种蚌外形似佛像的耳朵,壳的顶部高而突出,前部短,后部长,自壳顶至前端的距离仅占蚌壳全长的五分之一,前部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珍珠养殖事业的发展,三角帆蚌成蚌已供不应求,太湖中的三角帆蚌资源也因被大量“扒取”日趋衰竭。为了使太湖中三角帆蚌的资源得以恢复,该湖渔管会于今春首次在湖中投放了三角帆蚌幼蚌。  相似文献   

8.
论丽蚌资源的保护与增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丽蚌壳是加工珍珠核的原材料,本文分析了丽蚌资源急剧衰退的原因,介绍了我国丽蚌资源的现状,并就丽蚌的资源保护和资源增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佟庆 《中国水产》2009,(5):81-84
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蟆,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其雌性的输卵管也叫林蛙油,俗称哈什蟆油。林蛙油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由于过量捕捉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林蛙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林蛙也是国家公布的允许放开经营的54种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蚌科、无齿蚌属,俗称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齿蚌、圆蚌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及池塘中。背角无齿蚌产量较高,是我国常用的淡水育珠蚌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贝类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遗传多样性被破坏,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能为珍稀物种和重要经济种类基因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在繁殖生物学、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作为克服因繁殖  相似文献   

11.
河蚌肉营养食品加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蚌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等淡水水域中。蚌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蚌肉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有a-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及组氨酸等。而且蚌肉的营养成分还有容易溶在汁液中的优点,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它性寒、味甘咸、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但是人们对河蚌肉除鲜食外,没有对其进行企业化生产。尤其是河蚌珍珠养殖取珠后,大量的蚌肉被扔掉或是简单干燥粉碎作饲料,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而且还带来了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2.
背角无齿蚌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食用蚌有背角无齿蚌与圆背角无齿蚌两种。两者相比背角无齿蚌内脏团肥大,可食部约占体重的25~33%,因而成为主要食用蚌。以其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害、味美可口的菜肴在一些地方享有盛誉。但时至今日,人们食用的背角无齿蚌仍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河蚌食用价值的提高,捕捞强度日益加大,加之水环境恶化,资源再生力下降,长此以往,河蚌将会和其它名特水产品一样枯竭。为了保护食用蚌资源,打下增养殖的基础,我们开展了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殖技术探索。首批繁殖获得养成幼蚌40万只,有关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闻海波、顾若波、曹哲明、华丹等人发明的"金黄壳色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本发明公开了金黄壳色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适龄三角帆蚌龄亲蚌;提取亲蚌的外套膜边缘组织,提取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三角帆蚌是我国优良的淡水育珠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三角帆蚌RAPD、SSR及线粒体基因片段等不同分子标记开发状况,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标记分析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的情况。比较了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三角帆蚌种质及3个优秀种质9个F1后代的生长性能,比较了三角帆蚌雌雄生长差异。简述了三角帆蚌珍珠质形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贝壳及珍珠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从三角帆蚌与其他蚌类种间杂交、三角帆蚌种内杂交,介绍了培育康乐蚌新品种的过程及三角帆蚌家系选育的进展情况。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三角帆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法分子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在湖区违法进行电、炸、毒鱼,致使许多鱼种在该湖水域内已难见其踪。为制止此类违法作业行为,保护湖区鱼类资源,湖南省决定今年4月至6月在洞庭湖实行全面禁渔。在此期间,全湖45个产卵场、整个湖区水面严禁任何人、任何单位进水作业。有违反此规定的,将给予没收其作业船只、工具,并处以罚金,严重者移交司法部门惩处。洞庭湖实行全面禁渔制度@钟树  相似文献   

16.
渔业资源是发展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依法实施各项休渔、禁渔规定,既是增殖、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广大渔业生产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为增殖、保护并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使其长盛不衰,我国各项渔业法规都有明确的休渔、禁渔规定,经多年实践,已被广大渔业生产者所拥戴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渔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各地还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及渔业生产者,却仍我行我素,只从局部和眼前利益出发,置国法而不顾,急功近利,酷渔滥捕,竭泽而渔,导致部分经济鱼类资源被严重破坏,不仅为国法所不容,也被广大渔业生产者所发指。 当前,我国的渔业资源的形势,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已十分严峻,控制捕捞强度,增  相似文献   

17.
珊珀湖水面2.2万亩,常年水深1.5~8米,水位稳定,水质新鲜,无污染源。湖水中富含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湖底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蚌类资源,生物量,达115.8万个,其中冠蚌占44.74%,三角帆蚌占1.17%,无齿蚌、茅蚌、尖嵴蚌等占54.1%。丰富的水体资源为综合开发珊珀湖发展珍珠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过去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对湖泊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渔业开发上,  相似文献   

18.
蚌病的预防     
河蚌育珠,是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但蚌病严重影响珍珠产量,减少收入,甚至造成全军覆没,挫伤群众的养蚌积极性。育珠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蚌体瘦弱抗病力差、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这些都是致病的因素。蚌被吊养在袋内,肌体包被在双壳中,病蚌不易被发现,一旦得病,将很难控制,回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杠绝病源侵入。在选择亲蚌时,还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优生优育,增强后…  相似文献   

19.
有关福建鱼类区系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外鱼类学者有过不少的报道.但对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等的研究,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目前内陆水产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鱼类资源遭受的破坏较难恢复,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势必造成难以扭转的恶性循环,终将导致资源枯竭。为此,笔者根据1975--1979年参加对全省各江河鱼类的调查和渔业区划期间调查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就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措施作一初步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橄榄蛏蚌(Solenia oleivora)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贝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展人工养殖前景广阔。橄榄蛏蚌曾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广泛分布,但近40年来,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橄榄蛏蚌自然资源日益衰退。鉴于其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阜阳市水产发展中心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2018年首次突破其人工繁育关键技术,2020年实现全人工繁养,为我国橄榄蛏蚌繁育保护与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