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鱼类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时有发生且危害极大,同时,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养殖用水排到内河、港湾,使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到处蔓延,危害更严重。因此对养殖用水和排水进行杀菌处理应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对养殖用水处理方法很多,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放射、沉淀、过滤、气浮等;化学方法包括氧化处理(如臭氧杀菌法、次氯酸杀菌法)、离子交换处理、电解处理法等;生物方法如光合细菌等特定生物处理等,而目前,在日本、美国技术成熟且广泛采用的主要有紫外线杀菌法、臭氧杀菌法、次氯酸杀菌法等,本文…  相似文献   

2.
一、紫外线流水杀菌装置的用途。紫外线是太阳光线内波长较短的光线,特别是波长为253.7毫微米的紫外线,其杀菌力最强,与太阳光比较,杀菌效果约为太阳光的80~110倍,被称为紫外线中的杀菌线。  相似文献   

3.
日本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研究紫外线用于养鱼用水的杀菌,并相应地研制了玻璃杀菌灯。紫外线杀菌,开始用于饮用水和食品加工用水,现在广泛用于工业用水。在水产领域中,已用于牡蛎的杀菌。最近已研制成直接置入水中的紫外线杀菌灯。  相似文献   

4.
水产冻品在解冻过程中。用紫外线杀菌以防止细菌繁殖的试验,对其它食品工业用水的紫外线杀菌净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紫外线管内循环法1.紫外线杀菌灯装置:采用大功率、长寿命、二重石英材质的紫外线管,其寿命为玻璃材质的两倍。被处理水从二重管之间的内环路循环通过,其结构如图1。紫外线管规格:波长2537人,功率80W,内管外径2.4cln,外管内径5.gcm,有效长度48*nl,外管外面镀以铝膜再上漆作为紫外线反射膜,环路体积约IL。2.实验材质与方法:水产品为30kg商乌贼冻块,乌贼净重24kg。放入高53。1。X长88ClllX宽44CC(容…  相似文献   

5.
贝类净化中不同海水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贝类净化工厂中,基本上是用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这三种方法对海水进行处理。本文就这三种方法的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三种方法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发现紫外线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用水的臭氧杀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方荣楠 《渔业现代化》1998,25(2):10-13,3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鱼类因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时有发生、对养殖业危害极大。各养殖设施除加强管理外.在饲育水及使用的各类器具上如何消除病原微生物已成一个重要课题。从排除带病采卵亲鱼开始.种卵消毒、养殖水杀菌、设施消毒等采取多种手段以防病原体的侵人。l养殖用水及排水的杀菌方法通过紫外线、臭氧杀菌装置对养殖用水杀菌、已在虹群、大马哈鱼等淡水养殖中广泛使用,取得了防病效果。近几年也使用紫外线、臭氧进行海水鱼的防病杀菌。鱼类饲青用水的杀菌方法有多种、其中紫外线或臭氧杀菌则是大量养殖水低成本杀菌的最佳方…  相似文献   

7.
李铭五 《水产科学》1987,6(4):41-43
鱼糜是水产食品的重要原料,用以制成的水产食品如杀菌处理不当,对其质量的影响极大;对食用者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为使鱼糜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都普遍利用紫外线杀菌技术,进行二次性杀菌,其效果是良好的。紫外线二次性杀菌技术,我国目前尚未普遍利用,为提高我国鱼糜食品的质量,很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单性群体选育途径,定向生产具备特定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苗种,满足繁殖育种需要,进行濒危鱼类保护,以稀有鮈鲫(Gobicypris rarus)为试验对象,采用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诱导二倍体的方法,人工诱导稀有鮈鲫超雄个体产生。试验设置14组,1号为空白对照组,2~8号紫外线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230 mJ/cm2,9~14号紫外线-热休克组的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 mJ/cm2。处理水温均为(38.5±0.5)℃,热休克2 min。结果表明:(1) 在紫外线总辐射剂量60~230 mJ/cm2时,随着照射剂量的不断增加,紫外线辐照组、紫外线-热休克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下降趋势;(2)紫外线和热休克处理对受精卵造成一定的损伤,成活率大幅度降低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囊胚晚期、肌肉效应期以及出膜前期,少数胚胎由于活力差,存在难以正常脱膜孵化现象;(3)经紫外线或紫外线-热休克处理的受精卵,发育速度稍慢于正常受精卵,且均存在畸形发育卵。通过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获得的稀有鮈鲫畸形个体较少,可能为超雄正常形态的个体则更少。研究显示,紫外线和热休克相结合处理鱼类染色体的技术,有望成为人工诱导稀有鮈鲫雄核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基于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深加工产品,以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色差为评价指标,探讨两种不同杀菌方式(巴氏杀菌80℃/15 min;超高压杀菌300 MPa/15 min)对4℃贮藏温度下真空包装即食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巴氏杀菌组的菌落总数和TVB-N分别在第13天(5.5 log(CFU/g))和第14天(20.94 mg/100 g)超过国家水产限量标准(分别为5.0 log(CFU/g)和20 mg/100 g),而超高压杀菌组,分别在第15天(5.15 log(CFU/g))和第16天(21.26 mg/100 g)超过国家水产限量标准;且超高压杀菌组即食小龙虾硬度(1 358.33 g)、粘着性(987.66)、咀嚼性(840.84)均显著(P0.05)高于巴氏杀菌组(分别为1 188.42 g、769.00和551.07);两组即食小龙虾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经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色泽也略优于巴氏杀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4℃的贮藏条件下,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货架期为14 d,相比80℃巴氏杀菌处理组,延长了约2 d的货架期,但两种杀菌方式处理的即食小龙虾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菌落总数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基于小龙虾的深加工产品,本试验以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两种杀菌方式对小龙虾氨基酸营养品质、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氨基酸营养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质量均优于高温高压杀菌组,更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巴氏杀菌和高温高压杀菌的即食小龙虾分别检测出41和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巴氏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的醇类、醚类和酯类物质显著高于(P0.05)高温高压杀菌组,这可能是两者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之,采用巴氏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品质更好,营养丰富,肉质鲜嫩,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生食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的安全,在贝水比1∶10、水交换率3次/h、水温28℃、盐度28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式紫外线杀菌方法净化48 h,检测净化前后13个卫生指标的变化;净化后的牡蛎在冷藏(4℃)和冷冻(-18℃)两种条件下贮藏7 d以上;检测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48 h净化,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含量均大幅下降,重金属、化学污染物等指标变化不大;两种贮藏条件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都呈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但始终处于安全水平内;蛋白质、脂肪、糖原含量缓慢下降,乳酸含量快速上升。研究表明,葡萄牙牡蛎在紫外线杀菌净化48 h后,至少在冷藏6 d或冷冻11 d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小龙虾为原料加工的主要产品为虾仁,由于从活虾变成产品,再进入市场,周期较长,为了不使虾仁腐化变质,所以产品加工过程中,必须防止细菌污染。传统消毒杀菌方式主要有紫外线杀菌和药剂杀菌,但紫外线在高湿的环境中杀菌效果减弱,药剂杀菌易造成药剂残留。通过近年来对臭氧杀菌技术的研究,我们在小龙虾的加工过程中采用臭氧作为杀菌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工艺流程活虾→清洗→蒸煮→清洗→剥壳→去虾黄→冲洗→沥水→真空包装二、工艺流程分析1、操作人员:由于加工过程中主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操作人员的清洁、消毒至关重要。2、蒸煮后虾…  相似文献   

13.
<正>99%隔离病毒细菌,投资费用节省30%水泵提升、化学药剂杀菌、沉淀、砂滤、暗池、紫外线灭杀……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中,一般都要进行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水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超过一周,既繁复又耗费时间,而且在进行杀菌中,难免会有化学剂残留,破坏水质影响养殖。对于工业化水产养殖中面临的水质处理问题,全球500强企业陶氏化学推出  相似文献   

14.
冷水性鱼类水产养殖消毒装置由紫外线辐射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和臭氧、水反应罐等组成,本研究同时利用了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两种消毒机理,对养殖水体进行杀菌与灭活,解决了工厂化养殖中的生产安全与鱼病防治的消毒杀菌问题。与目前使用的其他消毒方式比较,具有无药物残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向健康、安全方向发展,促进臭氧消毒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新鲜罗非鱼片的杀菌效果,以杀菌对数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杀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杀菌条件为有效氯质量浓度35.00 mg·L~(–1),浸泡时间22 min,料液质量体积比1∶6,在此处理条件下,杀菌对数值为(0.735±0.001) lg (CFU·g~(–1)),杀菌率为(81.59±0.04)%。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砂滤、微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消毒、泡沫分离等.但随着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的应用,高密度、小水体的生产条件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的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系统净化双壳贝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菲律宾蛤仔经人工方法使其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UV)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贝类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56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其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紫外线系统净化菲律宾蛤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水利渔业》2008,28(1):113-113
1.外塘的清塘杀菌消毒甲鱼从温室移到外塘之前,要先对外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杀菌。外塘存积着有毒有害的淤泥,若不彻底消毒,甲鱼很容患腐皮、疖疮、穿孔等病。首先要将外塘中的积水尽可能地排干,再将底泥翻成垄,利用太阳光进行长时间的曝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各种病原体,反复翻动土壤,将藏于淤泥中的病原体杀死。这是消毒杀菌的最好办法。在转外塘的前9d泼洒生石灰水,用生石灰清塘,7d后进水,并试验池水是否有毒性,在确保池水没有毒性后可以准备搬池。  相似文献   

19.
卤虫无节幼体是培育海水苗种食物链的重要一环,针对卤虫卵孵化中高温、高密度造成的无节幼体细菌微生物含量过高从而影响育苗成活率这一问题,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杀菌时间延长到60 min,使用二氧化氯和复合硖杀菌的卤虫无节幼体活力下降,使用紫外线的卤虫无节幼体活力正常;紫外线照射对卤虫无节幼体暂养水的细菌菌落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栅栏技术在淡腌半干鲈鱼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简称鲈鱼)淡腌加工制品,研究了淡腌半干鲈鱼的加工工艺。运用栅栏技术,通过分析淡腌半干鲈鱼加工过程各主要栅栏因子对制品的感官品质、风味和细菌总数的影响,优化前处理、腌制工艺(食盐、糖、酒、柠檬酸、腌制温度和时间)、干燥工艺(干燥方式、温度和水分活度)和包装工艺(包装前处理、杀菌方式、包装方式)等多种栅栏因子,获得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鲈鱼前处理选择4g·L~(-1)柠檬酸进行浸泡清洗,采用食盐60 g·L~(-1),糖20 g·L~(-1),酒体积分数1.5%,在4℃腌制4 h,在(30±2)℃热泵干燥机中烘12 h,产品水分活度(Aw)控制在0.88左右,将产品真空包装在0~4℃放置24 h后进行巴氏杀菌(85℃,杀菌30 min),能很好地保持产品品质和风味,有效降低微生物数量,延长保质期,经贮藏实验表明淡腌鲈鱼半干制品在4℃条件下可贮藏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