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霞 《种子科技》2012,30(8):39-41
甜玉米既包括集鲜、甜、嫩、清香于一体的黑玉米,又有极早熟的普甜、超甜、加强甜黄白玉米,是集果、蔬、饲一体的经济作物。甜玉米籽粒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的含量大大高于普通玉米(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是普通玉米的2倍),且皮薄无渣,纤维少,清甜爽口,既可制成罐头,又可作鲜食用,市场前景广阔。由于甜玉米上市早,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既包括集鲜、甜、嫩、清香于一体的黑玉米,又有极早熟的普甜、超甜、加强甜黄白玉米,是集果、蔬、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由于其上市早,品质好,抗逆性强,用途广泛,效益高,近年来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正>1甜玉米的栽培技术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是由普通型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一个玉米亚种(类型)。根据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3种类型: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1.1选择品种超甜玉米品种宜用作水果、蔬菜玉米上市,普通甜玉米品种宜用作罐头制品。  相似文献   

4.
1 隔离种植 甜玉米是胚乳性状的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遗传,一旦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当代就变成普通玉米,失去甜玉米独特的甜香风味。因此,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隔离500m以上种植。 2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品种,如早丰甜玉米,子粒黄色,早熟,具有清香嫩甜特点,出苗至采收70~75d乳熟期收获,适应性强,长势壮,抗病,产量高;黑旋风甜玉米,鲜粒紫色,干粒黑色,鲜穗熟食粘甜兼备,香软可口,杂交优势强,穗大。双穗率多达80%以上,青食采收期以出苗后75d左右,育苗、覆膜栽培效益极高。……  相似文献   

5.
屈伦 《种子科技》2001,19(6):364-364
甜玉米以其营养丰富、香甜适口而倍受人们青睐。目前 ,市场上甜玉米的价格是普通玉米的 5~ 10倍 ,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高 ,可大力种植。但甜玉米与普通玉米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种植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因地制宜 ,选择好对路品种根据甜玉米遗传类型及胚乳特征 ,生产中通常将其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种。1.1 普通甜玉米 :籽粒皱缩干秕 ,一般呈半透明状 ,不仅具有一定的甜味和糯性 ,食用风味好 ,而且易被人体吸收。但普通甜玉米通常采摘后 1~ 2 d部分糖就会迅速转化为淀粉 ,甜度下降 ,…  相似文献   

6.
超甜玉米果蔬兼用,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食用纤维,是新型天然营养食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福建省上杭县玉米生产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品种也从普通玉米、糯玉米发展到以订单种植为主的超甜玉米。目前,该县年播种玉米面积260-330公顷,其中超甜玉米占50%,平均每亩产青苞800-1000千克。笔者通过几年种植超甜玉米的生产实践,初步掌握了超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是以自选自交系XTM为母本、HT-3为父本于2015年杂交而成的超甜玉米杂交品种,非常适宜在山西省甜玉米主产区种植。文章从产量表现、品质、抗病性3个方面分析了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的选育结果,阐述了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甜玉米晶甜5号是优质早中熟玉米单交种,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米2009007号.  相似文献   

9.
谢光新  顾昌华  刘哲 《种子》2005,24(8):112-113
为保证甜玉米的种性、品质和食味不受影响,超甜28在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上除选择无污染田块和隔离区种植外,其它栽培方法与普通玉米相似.根据优质甜玉米的品种特性,田间试验和各地成功种植经验,应狠抓选好无污染田块、隔离区、施足基肥、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及时追肥、适度控水、除草防治病虫害、重施攻穗和粒肥、适时采收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筛选适宜海南地区冬季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促进江苏南繁育种成果就地转化,2019-2020年度对24个江苏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苏玉糯606、苏科糯1602、苏科糯1505、萃甜糯608和苏玉糯1705共5个糯玉米品种生育期适中,果穗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籽粒颜色丰富,产量比对照增产13%以上,适宜作为特色糯玉米品种在海南种植;苏科甜1506、萃甜616、萃甜618、萃甜628和晶甜9号5个甜玉米品种单产超1000kg/667m2,其中萃甜616产量最高,达1143.1kg/667m2,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相对糯玉米略长,可与糯玉米搭配种植,错峰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东甜3号(原代号“东农早甜”)系东北农业大学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88年育成的鲜食极早熟普通甜玉米单交种。2000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兆东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F002-F002
甜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菜果兼用的新兴食品。它所含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大大高于普通玉米,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是普通玉米的2倍。甜玉米具有色泽晶莹剔透、香、甜、脆、生熟两吃等特点,备受人们喜爱。 1 隔离种植 要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甜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可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但以空间隔离为好。如采用空间隔离,一般平原地区为300m以上,如有树林、山岗、房屋、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如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应相差30d以上。 2 选择优良品种; 超甜43号,适于笋用和鲜穗用。  相似文献   

13.
超甜玉米新品种绿色先锋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国缺乏超甜玉米品种,从国外引进的超甜玉米品种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种植,表现产量低、抗病性抗倒性差,加上无法自主开发等商业原因,因此选育我国自己的超甜玉米品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绿色先锋系北华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14.
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的选育及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是指玉米乳熟期子粒总糖含量达到30%以上的特用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超甜玉米不仅甜度高,而且子粒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蛋白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甜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培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于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多抗超甜玉米新品种石甜玉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石甜玉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010年以TF01为母本、以TF02为父本选育的超甜玉米单交种,2015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审定编号:冀审玉2015023。该品种属于中熟型超甜玉米,2013-2014年参加河北省鲜食玉米区试甜玉米组,平均每hm2产鲜穗15441kg,比对照超甜2000减产2.2%,品尝评定总分平均为87.9,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脆甜可口、抗性好,适合在河北省作为鲜食玉米种植推广。1品种来源石甜玉1号亲本组合为TF01×TF02,其中母本  相似文献   

16.
<正>1选用品种甜玉米的品种,按积温的要求,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按糖度的含量,又可分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我省适用的品种有北甜玉1号、怀甜2号等。2栽培要点2.1地块选择甜玉米是由纯合隐性基因遗传控制的,故不能与其他玉米串粉,否则会失去甜玉米的特有风味。所以在选择地块时,应与其他玉米隔离300m以上,整地时施足基  相似文献   

17.
1.33粤甜11号 1.33.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3。 1.33.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33.3品种来源:母本1022,来源于超甜玉米102;父本C4,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泰国热带血缘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18.
日本甜玉米──超甜2号超甜2号玉米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引自日本的果、饲兼用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其果穗可加工各种食品,茎叶是优质饲料,尤其是奶牛的好饲料。该品种全国均可种植,生育期(指收种子)120天,采笋期在授粉后5天左右,采穗速冻在授粉后20天左右。株...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鲜食甜玉米单交种津农(甜)4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甜)4具有熟期早、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2006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鲜食或菜用玉米可以在国内多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的栽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熟鲜食玉米在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营养价值极高 近年来,鲜食玉米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普遍青睐,种植面积愈来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品种类型齐全,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口味的需要.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粘玉米和甜玉米两种类型.粘玉米因品种和颜色不同可分为五彩粘玉米、黑珍珠粘玉米、脆皮粘玉米等.甜玉米又叫水果玉米,包括普通粘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