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的基础止,采用树干刷涂白剂、人工防治、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3500hm^2,防治后使被害株率由85.3-100%下降到8.09%-22%,平均增产20.2%,每公顷增加产值7.5万元。  相似文献   

2.
Bt乳剂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Bt乳剂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田问使用最佳浓度为1:400,防治效果高达88.47%,而且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和银杏产品,是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要防治措施,生产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0~1995年,在桂北银杏主产区(灵川、兴安、全州等县)开展了银杏病虫害的调查。共查出危害银杏的病虫害32种,严重危害的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大蚕蛾、斜纹夜蛾、枯叶夜蛾、家白蚁、龟蜡蚧、考氏白盾蚧、丽金龟和银杏茎腐病、叶枯病、黄化病8虫3病。并进行了发生与危害、生活习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4.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是为害银杏的一种主要害虫。经观察、该虫在广西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皮内越冬,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在幼虫为害期内,用杀虫精2500倍液喷杀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白僵菌是银杏超小卷叶蛾的主要天敌,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对该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皋市银杏栽培历史悠久,从1990年开始大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庭院已定植银杏400万株以上,在搬经、夏堡、加力等乡发展银杏果、叶、苗三结合基地333.33hm2以上。近年来,银杏病虫害发生和蔓延日趋严重,特别是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i...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银杏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 ̄1995年,在桂北银杏生产区开展了银杏病虫害的调查。共查出危害银杏的病虫害32种,严重危害的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大蚕蛾,斜纹夜蛾,枯叶夜蛾,家白蚁,龟蜡蚧,考氏白质蚧,丽金龟和银杏茎腐病,叶枯病,黄化病8虫3病,并进行了发生与危害,生活习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泰州市2007—2020年气候资料和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ginkgoicola Liu发生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气温和降水因子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影响,建立虫害发生率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与羽化和孵化期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  相似文献   

8.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危害银杏结果短枝,直接影响结果数量。近几年来,在桂林银杏产区发生普遍,特别是兴安县的莫川、高尚、灵川县的海洋乡一带危害更严重,导致银杏产量损失达20—30%,是当前银杏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我所已掌握了这种害虫的防治技术,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9.
朱才熙 《湖南林业》2001,(11):14-14
用植物防治茶园病虫害,不仅可节省资金,而且可确保茶叶中无残留农药,可生产出高档次的优质茶叶。 1、苦楝树叶:采苦楝树叶2公斤,切碎并加水10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冷却后再加2%洗衣粉溶液200倍喷雾。可防治茶蓑蛾、小绿叶蝉、茶毛虫、卷叶蛾、刺蛾等多种害虫。 2、枫杨树叶:采枫杨树叶5公斤,切碎并加少许水捣烂后榨出叶汁,然后每公斤原汁加水2公斤喷雾,可防治茶尺蠖、卷叶蛾、茶毛虫、茶蓑蛾和刺蛾等。 3、樟树叶:采樟树叶2公斤,切碎加水10公斤、食盐0.2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喷雾可防治茶树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最佳人工授粉期表现为全枝有1/2~2/3的雌授粉孔分泌约为孔径2倍液珠,利用银杏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活动积温(X1)、日照对数(X2)、降水量(X3),预测预报人工授粉最佳期(Y)的理论方程为Y=20.1947+0.0039632X1+0.0247408X2+0.0028649X3,多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后,银杏产量以每年8.23%的递增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银杏栽培技术要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银杏推广品种的植物特性,宜在地势高、日照长、排水好、pH≤7、深厚疏松肥沃的土质上,壕沟式整地,按100∶2~3的雌雄比大密度栽植银杏。建园后要抓好间作、中耕除草、追肥、人工授粉、修枝等田间管理,及叶枯病、黄化病、白蚁、超小卷叶蛾、大蚕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银杏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广西桂林银杏产区,危害银杏的主要病虫害有银杏超小卷叶蛾、白蚁、叶枯病,植株受害后,树冠叶片枯黄、侧枝干枯,树干腐烂空心,造成树势生长衰弱,产量下降。通过综合治理后,超小卷叶蛾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白蚁的防治效果达到100%,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经过试验分析认为:其病虫害的治理应以修剪、清园、抚育、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治本,以药剂防治救急措施治标,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控制其病虫危害。项目实施6 a来,共治理14.58万株(次),减少银杏大树死亡1 516株,治理后平均每株增产银杏11.51 kg,共增产银杏167.78万kg,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和县1998年开始栽植银杏,现4000多亩。80%林分生长良好,经实地调查和监测,危害银杏主要虫害有五种,防治技术如下:1.超小卷叶蛾①成虫羽化多集中6~8点和羽化后栖息树干的习性,因此4月上旬至下旬早晨9点之前,是人工捕捉成虫和消灭虫卵的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银杏超小卷叶蛾是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2013年首次在重庆地区发现,近年来已成为重庆市危害较重的一种园林新害虫,其幼虫蛀食银杏短枝和当年生长枝的嫩茎,造成大量枯叶和落果,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结合银杏超小卷叶蛾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开展了生物防治试验,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银杏的主要害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的研究表明,该害虫1年发生1代,在桂林银杏产区,4月中下旬交替前后是初孵幼虫为害银杏短枝的始盛期,也就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害虫不同发育期防治试验表明,初孵幼虫期是防治最适时期;不同药剂防治效果试验表明,2.5%乐菊乳剂2 500倍液是合理的防治药剂及浓度,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1990~1993年,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结果如下:①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100%,防治≥4龄幼虫的,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2代≤3龄幼虫,72h后,其死亡率为71.9%~90.7%.②采用500~2000倍液防治鞭角形扁叶蜂幼虫,并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50%甲胺磷进行对比,使用三唑磷的,72h后,其死亡率力40.3%~99.2%,96h后残毒药效为14.2%~100%,优于甲胺磷,次于水胺硫磷.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它们的杀虫效果(包括残毒药效)都是随浓度加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应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也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18.
董诗繁 《云南林业》1999,20(2):20-20
本人通过嫁接繁殖、控制顶端优势、科学管理土肥水、进行人工授粉等技术措施,可使盆裁银杏幼树在嫁接1a(年)后连年结实累累。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繁殖方法1.1选择砧木 选用2~4a(年)生银杏实生壮苗作砧木,要求根系发达,无病害,无机械损伤。1.2选取接穗 从盛产期优良单株上采取2~3a(年)生壮枝作接穗,要求芽体饱满。1、3劈接 春季进行繁接,接穗保留2-3个饱满芽。2树体管理控制顶端优势,积累枝干体内养分,是银杏早结实多挂果的基础。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2.1及时摘心、拉枝 一般情况下,银杏1…  相似文献   

19.
桂林地区林科所自挂牌成立广西银杏良种繁殖中心以来,继续开展项目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并利用成果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研究方面,“八五”期间中心先后完成了银杏良种果穗圃营建、银杏人工授粉丰产技术、银杏早实丰产综合利用技术、银杏白蚁和超小卷叶蛾防治技术等6项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各项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曾获国家林业部、广西区科委、广西林业厅等科技进步奖10项次,由中心提出的“银杏优良株系和早实丰产技术”经国家科委审定,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  相似文献   

20.
泰山银杏栽培具有修久的历史。泰山银杏种实类型有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4大类。“岱皇”和“泰山皇”为早熟型实生优良单株,单重2.78~3.10g,出核率28.0%~31.1%,出仁率78%~80%。本文对银杏良种评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