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鼠害是我国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高原鼢鼠是营地下生活的一种草原鼠类。当其密度达到8只/hm2以上即到了国家农业部规定的防治标准。在高原鼢鼠严重危害地,草原植被沦为黑土滩。在其防治上,人工弓箭捕捉法从80年代沿用至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弓箭法灭鼠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弊端结合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华鼢鼠近年来对黄陵县农业生产的危害日趋猖狂,为了帮助农民能熟练掌握农田灭鼠技术,有效捕杀和控制鼢鼠种群扩张,我们在学习外地捕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田间捕杀实践,研究出了弦弹式严口农田灭鼠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高原盼鼠对林业健康发展有严重影响。通过采取不同手段对青海省大通县境内高原鼢鼠进行调查、防治和研究,摸索出防治不同密度的高原鼢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7.
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9.
采用鼢鼠灵、磷化锌毒饵、氟乙酰胺毒饵、烟雾炮等药物对中华鼢鼠进行防治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鼢鼠灵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氟乙酰胺毒饵及磷化锌毒饵,烟雾炮防治效果最差。且鼢鼠灵使用操作方法简便易掌握,在生产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是农林牧业生产中主要的鼠害之一,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中华鼢鼠常规防治与冬季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华鼢鼠的危害,是造林成活率低,林地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要作好鼢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义雄  孙国雄 《北京农业》2012,(18):102-103
近年来,中华鼢鼠在六盘山林区危害很大,它不仅挖洞取食幼苗的根茎,而且还对中幼林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鼠害严重的地方,几乎是寸草不生,就连胸径3~6cm的落叶松、油松都被它咬食而死。鼢鼠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六盘山地区中幼林成长的一个关键因子。对此,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根据鼢鼠的生活习性,详细介绍了人工地箭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7年在互助县北山林区甘肃鼢鼠的危害现状调查,实施人工捕杀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防治可明显降低鼢鼠密度,提高幼林成活率,鼢鼠的平均密度由防治前的69只/hm2下降到27只/hm2,幼林保存率由防治前的65%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学特性入手,介绍了甘南草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与危害,并提出生物、物理、化学灭鼠和生态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家科技》2014,(3):17-18
3月4日下午,网友“阆中(微博)网浩哥”发布一条微博,称在阆中市天上宫街十字路口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只流浪狗被警察当街打死,并在微博中配发了4张现场图片  相似文献   

17.
中华鼢鼠的生态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南山区鼢鼠为例阐述了造成中华鼢鼠为害的原因,并根据生态控制的原理提出了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陇东旱塬地区中华鼢鼠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华鼢鼠的特征特性,从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陇东旱塬地区防治中华鼢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华鼢鼠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鼢鼠灵(当归)毒饵防治落叶松人工林中中华鼢鼠3a中的防效分别为52.16%、52.99%和53.53%,低于其它地方所做的试验结果,需进一步研究寻找原因。纸壳电雷管炸灭法对中华鼢鼠的防效3a分别为89.74%、90.21%、91.34%,春季一次处理可控制其危害,但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使用规定,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华鼢鼠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五"期间,对中华鼢鼠的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鼢鼠繁殖期为4-7月,每胎产仔1-6只,以2-3只者居多。全年有两个活动高峰,并具有怕风、怕光、怕水习性和堵洞习性。同时,试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