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日最低温度达0、-10和-25℃时取叶片和分蘖节测定生理生化指标,调查麦苗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ABA处理显著降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对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及济麦22分蘖节G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济麦22叶片中GA含量增加。两品种小麦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10μmol.L-1ABA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显著增加,GA含量和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其叶片和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及分蘖节中ABA含量、ABA/GA比值降低。其他浓度对两种小麦膜脂过氧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10μmol.L-1ABA可促进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提高,而对济麦22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细胞膜脂组分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膜质脂肪酸的影响,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三叶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ABA,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最低温平均4、0、-10、-25℃时取样叶片和分蘖节,测定膜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两种小麦不饱和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东农冬麦1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济麦22;分蘖节中,东农冬麦1号亚麻酸含量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升高,而棕榈酸含量始终低于济麦22,说明亚麻酸和棕榈酸与冬小麦抗寒性关系密切。外源ABA处理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未处理高,且东农冬麦1号叶片不饱和指数在零上温度时均大于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分别于4℃、-25℃达到最大值,其中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不饱和脂肪酸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饱和指数均高于济麦22,达到差异极显著。外源ABA使两品种小麦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东农冬麦1号MDA降幅大于济麦22,且达到差异显著,表明ABA对强抗寒品种膜脂抗寒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冷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3.
紫薇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薇作为观赏价值极高的景观植物,受到低温影响时限制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于推广。本文从紫薇抗寒性角度出发,概述了紫薇抗寒的研究意义、近年来紫薇抗寒研究进展与紫薇的抗寒育种研究,总结了紫薇抗寒性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在紫薇抗寒分子研究及抗寒育种方面研究有待加强,是未来紫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寒害和抗寒性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田正常生长和室内培养的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品种的冬小麦 :临汾 1 1 8和Riband为材料 ,研究了它们在受到寒害后保护酶活性及其它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冬小麦受寒害后 ,膜结构遭到破坏 ,保护酶活性发生了变化。不同的降温过程使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变化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寒地冬小麦返青后各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特性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的影响,以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对大田种植返青后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返青后,随着生育期延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在开花期之前,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开花期后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相反变化趋势,此时期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总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籽粒中淀粉含量随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的下降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1984—1986年间,采用分期播种,在南京自然和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春性和冬性小麦的生长锥发育与抗寒锻炼、脱锻炼及再锻炼的关系。 蚰包小麦的抗寒锻炼潜力比宁麦4号大。越冬期间,正常播期下的春性小麦的抗寒性随温度的波动而改变,蚰包小麦的抗寒性强而平稳。 在二棱末期前的冬小麦幼苗,抗寒锻炼效应基本上不受生长锥发育阶段的影响。单棱期的麦苗在15℃/5℃下,宁麦4号的幼穗发育速率和脱锻炼比蚰包小麦快。在更高温度下,两者脱锻炼速率相似。说明小麦品种间脱锻炼的差异决定于幼穗发育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 调节播期使小麦在越冬时开始穗分化,不影响小麦的抗寒性,有利于分化大穗。  相似文献   

7.
从抗寒种质资源、生理机制、分子机制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月季的抗寒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月季抗寒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抗寒品种的选育与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冬小麦芒性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对5种有芒与5种无芒小麦品种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对越冬期和返青期各小麦叶片中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进行比较,明确冬小麦抗寒性是否与芒性状有关。[结果]所有小麦品种在越冬期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返青期,其中有芒品种陇鉴102、西峰27号及无芒品种GB20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代谢能力较强,有芒品种陇育3号及无芒品种中梁30、天00102-2-2-1-1最弱。而有芒小麦和无芒小麦群体间在越冬期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冬小麦的芒性状与其抗寒性没有关系,生产上不能将其作为抗寒品种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临汾 118和Riband两种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采用大田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它们受寒害后体内自由基代谢情况。研究表明 :冬小麦受寒害后 ,自由基代谢紊乱 ,导致膜结构的破坏 ,酶活性发生变化 ,细胞器中以线粒体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发育时期与抗寒性的关系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低温驯化期冬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分析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在低温驯化期适应性的差异,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测定叶片和分蘖节处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性较强的东农冬麦1号的电导率低于济麦22;在低温驯化期,两个品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中东农冬麦1号两个部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济麦22。  相似文献   

12.
低温驯化阶段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生理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分析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基础,比较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强抗寒)和济麦22(弱抗寒)两个品种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及其叶片和分蘖节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东农冬麦1号干物重显著高于济麦22,气温低于0℃时,东农冬麦1号干重仍增加,而济麦22则降低。济麦22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10月29日(-2℃/7℃)东农冬麦1号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迅速降低,而济麦22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在11月2日(-3℃/5℃)迅速降低。两个品种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济麦22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济麦22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高于东农冬麦1号。  相似文献   

1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s of leaf rust resistance of 14 winter wheat varieties under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and field conditions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on their effective use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4.
低温下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片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低温下(5℃和-15℃)两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和-15℃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但超微结构差异较显著。东农冬麦1号类囊体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跺叠整齐,沿叶绿体的长轴方向平行排列,而济麦22叶绿体内的类囊体排列方向无规则,与叶绿体长轴形成各种角度。在-15℃时,两个品种叶肉细胞的线粒体皆肿胀呈圆形,嵴的结构模糊,且济麦22有个别线粒体嵴消失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抗寒种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年生嫁接茶树的冬季光合特性与抗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嫁接茶树龙井43/鸠坑(接穗/砧木)、水仙/鸠坑及龙井43、水仙、鸠坑的冬季光合特性表现为: Pn(净光合速率)、Rd(暗呼吸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 等水平较低,处理间差异较明显;龙井43的光合能力较强,水仙较弱;嫁接茶树的Rd值都比接穗品种低,Tr比接穗品种高,Gs变化较小;暗呼吸测定条件下,各处理间的Ci(胞间CO 2浓度)差异较小,光照条件下的Ci,嫁接茶树比接穗品种高.嫁接茶树Chla(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接穗品种,与砧木品种接近,Chlb(叶绿素b)含量变化较小.田间自然条件下茶树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抗寒性强弱与光合能力的大小有较大的相关性,净光合速率高其抗寒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材料可明显分为6类,第Ⅰ类有32份材料,其中国内材料21份、国外材料11份,分为A、B 2个亚类6个组;其余10份国外材料分属5个类,R2独立构成第Ⅲ类,并最后与其他各类合并,R2与各材料的遗传差异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植物,低温是影响其生长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低于15℃就会抑制木薯的正常生长.因此,研究木薯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对国内外木薯抗寒的生理生化研究、分子研究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培育木薯抗寒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灾损的安徽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所构建的干旱风险指标及评估模型适用于安徽省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参考,以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