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有一含茶成语柴米油盐酱醋茶,语见《元曲》: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作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语大意是说,每天有7种生活用品是不可缺的,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喻必备的生活用品。说起中国的姓氏文化丰富多彩,上面所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其他的不说,单说茶姓。茶姓源出多头并且均与茶有关。通常当我们发现对方跟自己同一个姓  相似文献   

2.
肖京子  徐仲溪 《茶叶通讯》2010,37(4):42-44,47
梅兰竹菊,迎霜竟放,傲雪独立,乃君中四子。绿(茶)青(茶)红(茶)黑(茶),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为茶中四语。本文探讨茶与花中四君子特点,深入发掘茶文化与花中四君子文化之间的联系,以他类文化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茶     
古今中外世界上的国家领导人物中,孙中山先生是最重视茶叶的,他已把茶叶视为国饮,并作出富有远见卓识的言论。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特撰写此文,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4.
李中与茶     
李中,字有中,陇西(今属甘肃省)人,仕南唐(937~975)为淦阳(今属江西省)宰(县令),著有《碧云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四卷。 李中的茶诗,主要是描述煮茶(烹茶)方面的,他善于从各个侧面把煮茶之事摄入诗中,因此读之就觉得别有风味,且有清新之感。李中虽然没有一首专门写茶的诗,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他的诗中,欣赏和了解到一千多年前古人的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5.
马里人与茶     
“茶——马里人的毒品”,这句诙谐中带有更多自豪的口头禅,不但流行于马里民间,而且赫然见诸于官方文件。  相似文献   

6.
蔡君谟与茶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福建仙游人,性忠鲠,官至端明殿学士,出知过开封府、福州、泉州、杭州。工诗文,明史事,善书法,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仅谈谈蔡君谟与茶的一段因缘。 一、蔡君谟对团茶的制造努力创新,大兴“斗茶”之风。 福建龙凤团茶是宋代的主要贡茶,它品质优异,品种繁多,深为宋皇室和上层人士的赞赏,他们并把制造龙凤团茶的功劳归于丁谓和  相似文献   

7.
秦牧与茶     
说起作家与茶,人们总忘不了秦牧。此人饮茶,习惯“超大码型号”,他觉得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是假斯文。很多的人都喜欢看他的文章,可是对于他的茶之嗜好,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秦牧到底何许人也呢? 秦牧,著名的岭南籍作家也。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士地》、《花蜜与蜂刺》。秦牧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在他的作品中颇露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侃侃见闻。 秦牧为人善良刚毅、勤奋求实、朴实风趣,平生奢爱饮茶,为此还写有《敝乡茶事甲天下》等茶散文,蕴涵着幽默的家乡茶俗传奇:  相似文献   

8.
曾几与茶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上,赣州(今属江西赣州市人,徒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提举谁东莱盐(提举,官名,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立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江西和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后官至戴文阁待制,以奉通大夫致仕,溢文清。其诗学江西派,现存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俊,陆游曾从他学诗。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茶山集人曾几好饮茶,写有茶诗近四十篇,其中对福建的龙凤团条吟咏尤多。一、名茶之诗(一)福建茶逮干得龙团胜雪莱两胯以…  相似文献   

9.
茶与婚礼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竹枝词》曰: “溢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诗人用了一个请郎喝茶的细节,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农家少女的真挚感情,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个智慧、质朴、纯洁的农家少女的可爱形象。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象一杯甘醇的香茶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与茶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为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借鉴,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其一部分。亦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著作有《诚斋集》、《诚斋易集》、《诚斋诗话》等。 “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从他的许多咏茶诗篇中,可见杨万里  相似文献   

11.
梅宛陵与茶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为河南主簿,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仁宗召试,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卒。论诗注意政治内容,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认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所作颇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  相似文献   

12.
茶与佛教     
茶文化与佛教文化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但却源远流长,息息相关。饮茶不但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能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佛教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对茶的利用、发展与传播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历史名茶与佛教佛教最...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与茶     
林则徐足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高举反对外国侵略义旗的伟大民族英雄.福建福州人.他27岁中进士后,先后在北京、河南、江苏、湖北、两广、新疆、陕甘、云贵等地做官.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在中年和晚年,曾回福州住过几年时间.他爱国、爱乡、爱民,深受故乡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与茶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  相似文献   

15.
皮陆与茶     
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沦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虽疾医之不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之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磶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由周至今,竟无纤遗矣。昔晋杜育有苑赋,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怀者,谓有其具而不形于诗,亦季疵之余恨也,遂为十詠,寄天随子。  相似文献   

16.
茶与水     
中外古今论水与茶的关系文章,不胜列举。我国从唐代陆羽“茶经”开始,对水就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水源、水质,还要注意水的煎煮和对茶的冲泡技艺.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把全国各地水分20等级,却没有科学的依据,争论很多.宋的《大明水记》和明代许次纾《茶疏》等均论述水好劣对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昌彝与茶     
林昌彝(1803~1876)清文学家,字惠常,又字芗溪,别号(石求)山人、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道光举人。与魏源等交好。系林则徐的族弟(1979年版辞海说为林则徐[171850年~58]的族兄,有误,今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林昌彝诗文集》  相似文献   

18.
茶与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音音 《茶叶》2001,27(4):52-5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结缘颇深,宋代就曾流传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人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与茶     
王安石(1021—10 86),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临川镇于19 55年设立抚州市)人。 庆历进士,初知鄞县, 仁宗嘉祐三年(1058) 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 治。神宗熙宁二年(10 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 事,次年拜相,他积极 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但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相似文献   

20.
与茶结缘     
<正>与茶结缘许是83年,妈妈为躲计划生育,带着很小很小的我藏在乌岽山里,种下了我与茶相恋的种子!99年参加工作后,历经商海浮沉,兜兜转转,直到2011年偶遇华农大茶学系的老师,带给我对茶不一样的认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抛下原有工作,一心学茶、专心事茶。四年来孜孜不倦,在茶海里挥洒汗水,习茶、制茶、习茶艺、传播茶文化。先后跟随专家老师去了多个茶山考察学习;成立了广州市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