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社区融入的成败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效。文章以四川省龙泉驿区Y社区易地扶贫搬迁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法,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老人在社区融入过程中的融入状况,即欣喜和新奇的探索阶段、排斥与冲突的冲击阶段、包容与适应的接纳阶段、基本融入的同化阶段。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与社区融入的正相关关系,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从政府、社区、社会和其家庭、同辈群体层面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逐渐掀起人口流动的热潮。随着青年群体不断地涌入城市,并在城市定居结婚生子,工作繁忙的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年迈的父母带在身旁,一方面照顾孩子,一方面完成养老的职责。随迁入城老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心理层面表现出各种融入困难,本文对随迁入城老人社会融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前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寻求工作,甚至把父母接到城市中生活,也就产生了随迁老人群体。作为“漂流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南京市抽样调查为依据,将可能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三类:个人特征、居住情况和保障状况,运用多分类有序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对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中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年龄、收入水平等;居住情况中影响的因素有可以倾诉对象的数量、居住时间等;保障状况中影响的因素有异地报销是否方便、缴纳养老保险数量、享受过的老年人福利等。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成为流入地社会成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仍然面临制度性、文化因素、社会排斥以及社区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障碍。笔者认为通过制度变革、参与式管理理念、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支持以及多元协同共治模式等管理创新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成为流入地社会成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仍然面临制度性、文化因素、社会排斥以及社区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障碍。笔者认为通过制度变革、参与式管理理念、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支持以及多元协同共治模式等管理创新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齐齐哈尔市367份农村老人的随迁及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农村老人随迁行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村老人随迁到城市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农村老人随迁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且随迁时间及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提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能力、推动非农就业,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人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及社会保障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家庭核心化以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这种4一2一1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城市的老年人的照料和需求等养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的三种模式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不同的赡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试图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的一个以社区照顾为本的城市老人赡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方法】以对西安市农村迁移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农村迁移老人具有定居城市养老的意愿,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模式、住房条件、与同住子女的关系、社区参与、配偶是否随迁对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统筹城乡综合考虑迁移老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从社区层面的构建迁移老人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孙绕膝、儿孙满堂的美满场景是所有老龄人的美好愿景,但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的难题,加之城乡规划造成大量年轻人外出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老有所养"成了部分老人的梦想。通过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立法、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增加服务项目的供给发展和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可以有效照顾老人情感、减轻子女负担,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社区开店项目一般分为经营类开店:如花店、日杂店等;服务类开店:如家电维修、房屋中介等;劳务类开店:如家庭保洁、婴幼儿护理等。从整体来看,特色劳务类社区开店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如社区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孤单,情感寂寞,亟需开店创业者能够提供老人日常生活照顾与料理的服务、看病住院陪护服务,甚至心理陪伴等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的空巢化日趋严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昆明市、丽江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市及市辖县的空巢老人为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09名空巢老人就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71.2%的老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15.9%的老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2.9%的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儿女情况、健康水平、自理能力、医疗条件、生活环境、精神慰藉对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经济收入、住房条件、与子女住地的远近、文体活动对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前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程度来说,虽然存在着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已经顺利融入社会,解矫后成为一名正常的社会人,但是也有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不仅正在面临严重的自卑、家庭瓦解,更面临着受到就业单位的排斥,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社区矫正人员目前的社会融入现状,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介入提供参考,促进社区矫正人员能够更加顺利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79-182
农村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村社区养老需要多主体、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在支持主体方面表现出政府支持不足、社区组织支持缺乏、家庭支持弱化等问题,以及在支持内容方面存在物质经济条件、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和心理慰藉相对匮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诸如加强政府经济支持、社区组织生活照顾支持、家庭精神支持等,以此完善农村社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农村社区养老系统化制度化,真正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迫切,但社会养老在农村运行却又举步维艰。结构功能主义的功能替代理论表明了农村空巢老人建立社区养老模式的可行性,政府要加大公共投入,完善法制建设,整合利用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农村出生并成长,在农村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后进入城市打工的群体,他们要融入到城市的工作生活中去,必然要经历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再社会化的路径机制,需要在这一群体自身特征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城市中的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工作单位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化单位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并据此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新生代农民工再社会化的步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新城镇居民在生产、生活和城市适应的过程中对科技知识较为关注,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较为广泛,但在生产中却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生活科技知识了解有限,从而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全国人大代表霍金花呼吁,要为新城镇居民开展相应的知识普及,提升其知识水平和素养,促进新城镇居民融入城市。霍金花建议:利用社区科普活动平台,通过科普讲座、视频、橱窗、展板、标语等多种方式对新城镇居民进行城市生活常识、社交礼仪、文明出行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科  相似文献   

18.
标签理论视角下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在城市社区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身份标签、"入侵"者标签、越轨者标签以及"圈外人"标签,是形成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居住隔离、交往隔离、社区支持隔离以及社区参与隔离等城市融入困难的重要原因。要解决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使流动人口及其后代真正成为平等的市民,就需要一个去标签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户籍制度与社区政策改变、继续社会化以及创设互动空间增加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交往实践等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问题逐渐显现,福利供应的多元化中多元主体的责任分担问题,其本质上反映出我国福利多元主体的构架不合理,并充分体现了我国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和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关注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服务型教育福利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以及社区的能动作用,打破教育福利提供内容、提供方式以及责任结构的失衡状态,从而满足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需求。研究建议,我国应当逐步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福利供应差异,形成家庭支持型的社会政策,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服务的发展,努力实现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其在后续扶持与社区治理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以会泽县Y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为个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搬迁安置点“三留守”困难群体的问题与需求进行分析,开展搬迁留守儿童的社会融入与安全保护计划、搬迁留守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与家庭教育计划以及搬迁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与社区适应计划,得出促进个体赋权、构建社区共同体、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