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月23日,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西新余联合召开外来入侵生物防治与宣传现场会,旨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毒、识毒、防毒和灭毒能力,传授适用、成熟的综合防治技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打一场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2.
苏梦可  高灵旺 《植物保护》2022,48(6):214-2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国际国内贸易往来剧增,生物入侵问题愈加突出,国内外应加强生物安全工作。随着外来入侵物种数据的大量积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和检测监测工作中涉及的以下3种大数据技术进行综述:1)基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移动应用技术设计并开发的外来入侵物种大数据采集方法;2)国内外主要的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3)预测外来入侵物种潜在地理分布、定殖可能性以及潜在经济损失的大数据预测与分析方法。为生物入侵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基于B/S/S模型,系统包含外来生物基本信息浏览与查询、专家信息浏览与查询、发生地信息浏览和查询、预警信息上报、预警信息发布、报表汇总、预测预报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本文结合河北省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野外分布数据,给出了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的完整应用实例.构建本系统的意义在于实现我国外来生物信息的科学管理与共享,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远程监控,从而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制定决策,为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提供方便、高效的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外来入侵生物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最大威胁之一,其对全球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于复杂独特的地貌和各种气候类型,中国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也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浅析了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概况,指出我国在外来入侵生物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立法地位低、制度薄弱、立法本意的背离、对长期利益的忽视和法律责任制度不明确等。为了完善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的法律制度,本文结合外来入侵生物的国际公约和外国法律,如美国、日本等法律法规,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立法化以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专门机构以限制外来生物的使用;建立对外来入侵生物和应急反应机制的跟踪和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不少外来物种主要通过船只压舱水和随船木制包装箱携带这两种方式入侵新的环境。为了明确抵达我国的外来生物与海运船舶进港次数是否有关联,本文采用了Stata 15软件,选取126个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以2007年-2017年到达我国各港口并被截获出有害生物的船舶进港次数为研究对象,先证明了截获有害生物的船舶进港次数与我国的进口贸易量呈线性正相关,再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本模型,将船舶所属的贸易国与我国每年的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地理距离、当年的汇率、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相邻、是否是沿海国家等因素作为变量因子,建立模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阐明了两国间的“汇率”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十分显著地负向影响由海运产生的生物入侵发生频次和入侵的风险。其结果可为今后由海运产生的生物入侵预测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的外来恶性杂草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惊人的繁殖能力,一旦入侵,能排挤当地物种,蔓延迅速,很快成为优势种群。我国主要恶性杂草有紫茎泽兰、香泽兰、蔓泽兰、凤眼蓝、喜旱莲子草、刺花莲子草、大米草、豚草等。防治这些外来恶性杂草主要措施可以采用加强检疫、替代控制、农业及机械防除、人工防除、生物防治、化学防除,以及研究有害杂草的利用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梁宇峰 《植物医生》2009,22(3):39-41
对海门地区近年成功入侵的外来生物进行系统调查研究,阐述了海门地区农林系统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特点、灾变规律.总结了预防、控制和灭除外来入侵生物的经验,提出了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我国绿化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分析了我国在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方面的立法不足,并结合生物入侵特点和国内外经验,指出了我国生物入侵立法的可行性,最后从确立入侵物种名录制度、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建设、实行有意引种许可、追究和备案制度、成立跨部门的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外来物种防治管理、强化公众参与和宣传影响等5个方面提出了立法的优先考虑领域。  相似文献   

9.
广西外来入侵生物发生为害特征和扩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美洲斑潜蝇等31种广西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特征,分析外来生物传入、定植(殖)、停滞、扩散4个阶段的特点,指出了生物入侵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入侵种自身强大的繁殖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传入地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以及人类活动、自然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植物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病毒能够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地总结与综述了我国重要外来入侵植物病毒发生与危害情况。结合国内外生物入侵防治经验与我国入侵植物病毒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植物病毒入侵防控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入侵植物病毒防控的几种通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是我国进行生物入侵交流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该系统由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昆虫DNA条形码识别系统和中国重大外来入侵昆虫远程监控系统等6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旨在为从事外来入侵物种研究、检测监测工作的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科研成果交流、检测监测信息发布、外来入侵物种数据查询和科普教育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促进海南国际贸易量激增、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入境旅游人数增加及物流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海南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海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安全标准、快速检测识别与监测能力、检疫处理能力、快速处置技术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探讨,以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研究和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明确,北京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有动物11种,植物23种,列出了其主要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讨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对策。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种类应迅速根除或控制,在引种前或应用前应对有潜在危险的种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对北京周边地区发生的入侵生物种类应该严格监管和防范。  相似文献   

14.
Numerous examples exist of successful mammalia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eradications from small islands (<10 km2), but few from more extensive areas. We review 15 large‐scale removals (mean area 2627 km2) from Northern Europe since 1900, including edible dormouse, muskrat, coypu, Himalayan porcupine, Pallas' and grey squirrels and American mink, each primarily based on daily checking of static traps. Objectives included true eradication or complete removal to a buffer zone, as distinct from other programmes that involved local control to limit damage or spread. Twelve eradication/removal programmes (80%) were successful. Cost increased with and was best predicted by area, while the cost per unit area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animals removed did not add significantly to the model. Doubling the area controlled reduced cost per unit area by 10%, but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cost effectiveness had increased through time. Compared with small islands, larger‐scale programmes followed similar patterns of effort in relation to area. However, they brought challenges when defining boundaries and consequent uncertainties around costs, the definition of their objectives, confirmation of success and different considerations for managing recolonisation. Novel technologies or increased use of volunteers may reduce costs. Rapid response to new incursions is recommended as best practice rather than large‐scale control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and welfare costs. © 2016 Crown copyright.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预防与监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我国以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 围绕“治早、治小、治了、治好”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目标, 解析了10余种重大农业入侵生物入侵机制, 揭示了多种入侵病原物与宿主媒介的互作关系, 完成了120余种入侵物种精准甄别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构建了含130多种入侵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 建立了20余种重要入侵物种的扩散阻截技术以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10年间, 我国在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侵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在生物入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可视化展示是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重要载体。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具有混合型(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和离散性(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平台)特点。本文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以预警监测模型分析与三维可视化集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为切入点,综合运用3D GI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发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为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潜在和新发入侵物种预警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形成了基于GIS技术的典型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平台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为我国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分级控制管理和区域性防控预案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的植物头序巴豆(Croton capitatus)在中国的首次入侵纪录,及该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入侵危害和防治措施,澄清了关于密毛巴豆(Croton lindheimeri)在中国归化的错误,以期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及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